-
三伏天中伏以後的四個養生要點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從小暑後立秋的這一段時間,每年時間大約在四十天到四十五天不等,今年2022剛好從7月16日的初伏第一天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24日末伏的最後一天。三伏天,它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間段。也是熱邪傷人最重的一段時間。 它的養生要點,我給大家歸納一下,主要有四個方面:包括防中暑,補氣,排毒和祛濕。以下我依次和大家說一說: 第一,防中暑 在中醫裡面,中暑它是有陰陽之分的。中伏以後的防中暑,有兩種,一個是陽暑,一個是陰暑。 陽暑:它就是真正意義上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出汗過多導致的中暑,就是「陽暑...
-
芒種節氣至,養陰清熱,袪濕除穢一身輕
芒種節氣到,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穀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的另一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 芒種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3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也是梅雨季的到來,養生應注意養陰清熱、去濕氣。兩首”芒種”詩句,獻給大家體會一下,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景象。 《芒種詩之一》 大雨蛙鳴過客忙,風吹稻浪色生香。池中...
-
小滿節氣到,解熱祛濕消百病
小滿在節氣上的含義就是夏熟的作物,稻、麥籽開始灌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在此時的農家,會在小滿裏憧憬著夏收的殷實。小滿時節,萬物繁茂,稻穗中的米粒已灌漿,一片綠草葱葱中點綴著簇簇金黃的稻穗,代表大自然中的陽氣已經比較充實。 此時也正式梅雨黃時節,用一首唐朝李世民《詠雨》送給大家「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雁溼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絃。」 此時,古有“大落大滿,小落小滿”的諺語。“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將來越是大豐收。所以也有"大滿、小滿...
-
腰痛,肥胖,脾胃虛寒的按摩法
腰痛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而且還不分年齡,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有些人是: 腰痛的原因 長期坐姿不良造成的腰肌勞損所致。 經期的吹風淋雨,腰部著涼落下的病根。 生產後因為骨盆過度伸張留下腰痛後遺症。 肥胖,肚子膨大造成腰椎的負重增加,引起腰痛。 腰部椎間盤突出,造成腰痛及下半身的神經壓迫 曾經罹患過腎盂腎炎,或是有過腎結石,遺留下來的病根, 年老失修的骨質疏鬆,以及更年期後的腎虛引起的。 一旦出現了慢性腰痛,要緩解就需要恆心,以下三個簡單的作法,幫你提起脾氣,振奮陽氣,固守腎精: 搓腎呼吸練腰法:...
-
濕氣上身,又累又過敏,一年四季都難過
近年來氣候異常,不下雨則已,一旦下雨往往又大又急,經常造成各地的淹水災情,可這還是大自然的問題,但這股濕氣到你身體裡,還會造成你身體一系列災難。 最近幾波大雨及颱風掃過,整個人都快要擰出水來了!一年四季早已不是只有梅雨,入春時的春雨,入冬的冬雨,到處濕淋淋的,在節氣中的有「小滿」,指的就是一種潮濕濕淋的的天氣,過去江南「大滿、小滿、江河滿」指的就是江南一帶地處潮濕,而梅雨季只的也是這個時候,所有的江河都被雨水添滿了,到處都濕淋淋。 雖然我們常在唐詩宋詞中,看到許多關於梅雨季節裡的詩句,像是:柳宗...
-
夏天的健脾祛濕湯-紅豆薏仁湯與綠豆湯
濕濕悶悶又熱烘烘的天氣~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腳越來越重了呢?都快擰出水了呢!不是小腿變粗腳氣重,就是手指腳趾縫都出現了那種癢得要死的小水泡….這個時候最適合來點祛濕消水氣紅豆薏仁湯! 健脾祛濕首選:紅豆薏仁湯 紅豆含有豐富的鐵質,是女人一生的好朋友,不管是月經前的水腫,下半身水腫,找紅豆就對了! 很多人在煮紅豆時發現鍋子上會浮出很多泡泡,對了,那就是「皂素」,是很強的抗氧化物,紅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有健胃、生津、益氣。 另外,紅豆那個不易煮爛的的硬硬的外殼,也是豐富纖維質的來源,紅豆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