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種節氣至,養陰清熱,袪濕除穢一身輕
芒種節氣到,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穀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的另一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
芒種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3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也是梅雨季的到來,養生應注意養陰清熱、去濕氣。兩首”芒種”詩句,獻給大家體會一下,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景象。
《芒種詩之一》
大雨蛙鳴過客忙,風吹稻浪色生香。池中傘葉蓮花現,撐起一年初夏長。
《芒種詩之二》
鋒芒畢露此其時,割稻插秧待曉曦。山綠鶯啼稻花香,水清魚戲藕蓮池。
芒種節氣炎熱,養陰清熱祛濕除穢對抗陰雨連綿
芒種時也正是梅子成熟之時,梅雨季節開始了。外界環境天氣炎熱加上陰雨綿綿,對應身體內在環境熱盛陰濕,平時多濕的身體,此時容易發生濕疹。梅雨持續一個月左右,蚊蟲泛濫,黴菌滋生,傳染病增多。因此民間有習俗,五月時在門前懸掛艾草或菖蒲,來驅邪避毒。
芒種節氣時也正要走入端午其間。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之後,氣候上才算真正的進入了夏天。端午節跟農曆新年、中秋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三大節日之一。
古人有個特別的端午習俗,就是在這一天的中午時分,或是傍晚,取艾葉、柳樹、桃樹和菖蒲的葉子,把它們揉碎以後煮水來洗澡,這就是「夏日沐浴蘭湯」這個歷史可追溯到中國的夏朝。民間傳說,這樣洗浴後可以使人一年不被瘟疫所侵,是一個最古老最經典的避疫方法,現在人當然不必去找這幾種葉子拿來煮水洗沐,你只需要幾種植物的精油滴在水中一樣有清熱祛濕除穢的效果,例如:尤加利,香茅,廣藿香,迷迭香,利用精油的植物活性來個芳香祛穢,效果更好,還可有效疏通毛孔,不妨試一試。
芒種時節天氣炎熱,容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
另外,此時要勤洗澡,使毛孔張開,體內因陽氣升發而產生的熱氣,容易得以宣洩。此時如果不用一般清潔沐浴乳,而是使用藥浴,或是精油浴,效果會更好,能促血脈舒張,使肌膚白嫩,身體清香。
芒種飲食重在清淡
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建議「常宜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此時還應多食水果蔬菜。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液外泄,容易耗氣、傷心。水果蔬菜對清暑解熱、護胃脾、降壓降脂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老年人,如果身體機能衰退,夏天消化液的分泌更少,心腦血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應當保持生津止渴的清淡飲食為佳。吃蔬果還能保持人體的大便通暢,預防由便祕引起的各種疾病,包括直腸癌。
芒種養生,還要多曬太陽。
利用盛夏的陽氣,把體內的寒氣一掃而光,對於體內濕氣重的人,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減肥效果。有些人不是寒濕體質,而是熱性體質,但可能因為平時愛喝冷飲,也會造成寒濕積於脾胃,這種情況也應該趁此時多做調理,把寒氣趕出體外。
曬太陽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最好是利用清晨早起的太陽,那種剛出來的太陽,可以振奮情緒吸收陽氣。或是傍晚太陽準備下山的時候,適當接受陽光的照射。早晚的時間天都不會太熱,這樣可以防止中暑。
同時,夏天晝長夜短,中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建議稍稍休息15分鐘。這非常有助於緩解疲勞。
芒種養生飲食方
芒種養生飲品:
- 西瓜番茄汁
作法:西瓜、番茄切塊各250克,一起打汁代茶飲用。
功效:預防夏季中暑,感冒發熱、口渴煩躁、補充電解質,並刺激食慾、改善消化不良。
芒種養生料理:
- 小黃瓜蓮藕雞絲拉皮
配方:小黃瓜兩條切絲,雞胸肉300克、蓮藕500克。
作法:
- 雞肉燙熟,去皮,撕成雞絲,攪拌均勻放涼備用。
- 小黃瓜切絲、
- 寬粉條、蓮藕絲燙熟,放涼後,與雞絲充分拌勻,放入適量的胡麻油醬。
功效:此菜營養豐富、補氣養血,也不會生濕熱,還能取代主食,作為中午或者晚餐。適合喜歡瘦身的人吃。
- 黃瓜雞肉湯
配方:黃瓜 300克、雞肉 200克、生薑絲 25克,少許鹽、適量醬油調味。
作法:
- 將雞肉,放入開水汆燙,去血水、撈出備用。
- 水燒開,放入雞肉煮20分鐘,後再放入黃瓜等滾煮後,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非常適合家庭飲用。
芒種養生按摩五穴位
按摩腹部三穴:中脘,關元,天樞
中脘穴:位在肚臍上四吋的正中線上。
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以暖暖石溫灸中脘穴可以用於緩解腹脹、腹瀉、腹痛等胃腸方面的障礙。
關元穴:肚臍往下大約四橫指寬處。
關元主治元氣虧損,以暖暖石溫灸關元穴,常用於調理腸胃病症,促進腸道蠕動。
天樞穴:肚臍左右兩側三橫指寬處。
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以暖暖石按摩天樞穴可以,調理腸腑、理氣行滯、消食。
這四處穴位剛好可以連成一個十字交叉。常按這幾處穴位,相當於在人體氣血上下左右交匯的地方進行按摩,它可以把夏天大自然贈送的陽氣,通過這種按摩刺激,用以溫暖體質,宣通氣血。有助消化、去濕氣,而且可以把淤積在腸胃的寒氣掃光、減少腹部脂肪。
腿上的足三里穴與豐隆穴,此二穴增強抵抗力與排除濕氣
足三里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
足三里穴主要是是調理脾胃,常艾灸,或暖暖石溫灸,揉按或者捶打自己足三里穴可健脾益气,增補後天血生化之源。
豐隆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
豐隆穴是人體化痰祛濕的大穴,體內痰濕很重的人不妨多以暖暖石多溫灸按摩豐隆穴,可以調和胃氣、紓緩胸腹痛、化痰濕、清神志。療效顯著。
以上就是芒種節氣期間要留意的養生要點與合理飲食和按摩法。希望大家在入夏時,也能祛濕除穢清爽一夏。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2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