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你認為的好習慣,其實正在傷害你的身體和大腦
身在這個訊息發達的年代,每天傳輸到你朋友圈裡面的訊息多如牛毛,還有很多號稱是對你好的各種養生資訊,包括了:「十大抗癌食物」,「十個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或是「十大抗氧化食品讓你越吃越年輕」,「十大健身操,讓你瘦到前男友都後悔」等等…. 看到這些,相信你並不覺得奇怪,因為也許你已經讀過不少這類文章,這些文章都給你提供了一些如何促進健康的建議。你甚至已經將其中的一兩條建議都潛移默化的培養成了習慣。但這些跟我們以為的對大腦和身體功能有好處的說法,有可能都是經不起推敲,也缺乏科學根據的。
而其實你只需要在這些日常的飲食、運動或作息中做出一些簡單的調整,就可以糾正過去的認知偏差,改掉那些習以為常卻無效的方式,因而能提高學習及工作效率和創造力。下面是5個常見的習慣,但它們其實可能更有害,而非有益。
內容目錄
1.市區慢跑(路跑)或騎自行車
每天下班的開過信義路和建國南路時時候,都看到人行道上不少人在夜跑,或是夾在車陣中慢悠悠的自行車,我相信每個夜跑或騎單車的人都信奉者每天慢跑有益健康,但我真的想勸他們最好去健身房鍛鍊,這是因為,儘管跑步有助於促進心血管的鍛鍊,可以鍛鍊肌耐力,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對於情緒和學習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但因為晚間植物吐出二氧化碳+市區的來往汽車大量的廢氣瀰漫在空氣中,人都會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可能會抵消它帶來的大部分好處。加上汽車排放的尾氣中的顆粒物對大腦有害—它會導致神經炎症,降低你的認知能力。
當你吸入被污染的空氣時,它會降低大腦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英語: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準。BDNF是一種增強大腦可塑性的蛋白質,可以提高認知和記憶能力。曾經有一項研究觀察了在繁忙交通中騎車的人體內的BDNF水準,發現這種鍛鍊根本不會增加BDNF。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鍛鍊最好是去室內健身房。
但如果你不想放棄戶外跑步的話,那就下避開主要道路,在林地小徑或公園內部慢跑,遠離車輛和尾氣。並且選擇有陽光照射的天氣出來運動,因為那時植物的光和作用,可以抵銷那些空氣的污染。
2.迷信「健康蔬食」吃素吃到憂鬱症
自從發現了心血管疾病來自於動脈硬化,發現癌症來自於精緻飲食,所有的紅肉及牛羊豬肉幾乎被打為不健康食品的代名詞,慢慢的取而代之的是粗糧,是高纖又苦味的野菜,我們好像都變成了食草動物。但是忽略了越是高纖會阻礙腸胃的吸收,不但營養吸收困難還會引發慢性腸炎
我們的父母那一代相信熱量的重要性,但對於熱量過剩的零食,所帶來的肥胖,心血管疾病,又把我們這一代矯枉過正到,唯有吃素食或是蔬食才是健康的。但事實上人類的腸胃還沒進化到像牛馬一樣可以消化纖維,這也是近代食品營養科學在關於飽腹感和大腦功能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地方。事實上低熱量,或高纖的食物都會阻礙身體的營養的吸收,影響細胞的發育,最大影響的地方是需要靠肝糖與蛋白質來營養的大腦,且長期處於低熱量的狀態,還會對注意力、情緒和潛意識偏見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你已經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素食,低熱量飲食或間歇性斷食,是可以幫助你建立心理彈性,但長此以往,如果不是有特定修為的出家人,一般人確實會對情緒的抒解與心理彈性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容易「吃素吃到憂鬱症」,也就是低熱量飲食,低選擇性食物,缺乏刺激血清素的化學傳遞物質,容易讓人處於消極與憂鬱的情結,並且體內氣血狀態也會處於低能量的氣血水平,對於整體的細胞修護都是不利的。
3.假日補眠,睡懶覺
你可能經常會因為平日的熬夜睡眠不足而利用假日補上幾個懶覺。但是起床時間不規律會對你的晝夜作息產生負面影響。Tucson市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研究人員發現「社交時差」指的是睡眠時間不規律、醒來時間不規律、睡眠時長不規律,會導致情緒低落和疲勞。
雖然每個人每天睡眠需求的長度不同,你也可以根據你的作息習慣找出你最適合的睡眠長度,並定一個目標,例如:每晚睡足7到9個小時,然後每週都要保證有幾天的充足睡眠。如果你必須打個盹兒,確保打盹兒的時間不要太晚,否則會影響你晚上的正常睡眠。也要注意你的午睡時間。小憩(20-40分鐘)會讓你覺得昏昏沉沉,然而如果你能爭取睡個90分鐘(相當於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大腦就有機會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並創建新連接,而這種連接有利於你迸發出創造性的見解。
4.拒絕咖啡因
雖然這些年咖啡廳一家一家開,喝咖啡幾乎變成了休閒時尚,但是仍有些人因為咖啡因會干擾睡眠,而害怕咖啡因,甚是到連含咖啡因的茶或可樂都拒絕飲用,事實上咖啡因雖然會有刺激交感神經的作用而干擾夜晚的睡眠,但如果在六個小時以前飲用一般來說是不太會有干擾睡眠的問題,而且咖啡的觸進腸胃蠕動與降氣止嘔的效果對健胃整腸無疑是利大於弊,而且咖啡因是刺激大腦多巴胺的重要物質,對於情緒的抒解與記憶都有正面的影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即便少喝咖啡可能也比完全不喝要好,也不要自我安慰的去喝些無因咖啡,那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如果你已經養成了每天喝四五杯咖啡的習慣,表示你身體已經適應就不要突然減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因能提高長期記憶力,它是身體抗氧化劑的有效來源,能刺激神經系統,使你保持警覺,提昇自己的活力與效率。
最理想的情況是一天喝的咖啡量不超過三杯,我特別建議一天1-2杯咖啡在飯後飲用,並注意安排好時間,以促使它們發揮最好的效果—你可以在早上和午飯後喝咖啡(但不要下午四點以後喝)且喝了咖啡後的45分鐘內,大腦活躍性程度最高的,可以安排些需要專注的學習工作,你會有意想不到收獲。
5.睡前運動
雖然所有的運動無疑都是對大腦有好處,但你也要安排好時間。臨睡前進行高強度運動,會因為刺激到交感神經而可能會影響睡眠,不過這並不是普遍現象。總的來說,有證據表明,那些在一天的任何時間鍛鍊的人比那些從來不鍛鍊的人睡得更好。畢竟無論如何,運動的好處是不可忽視的。
所以,如果你能做到的話,最好在早上鍛鍊,因為如果我們每天早上做30分鐘有氧運動的話,可以將一整天的效率提高15%——這等好事誰不想要?當你鍛鍊的時候,要確保自己補充了足夠的蛋白質和水分。否則,肌肉恢復和身體脫水會對你的身體和大腦功能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你現在有在進行上述其中一項錯誤的習慣,那現在開始調整還不遲,用新的觀念逐漸代替現有的習慣開始,逐漸改掉過去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相信我,你的大腦會因此而感謝你的,你的身體也會因此受益。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