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想的中醫學原理與應用,帶你一探黃帝內經中的冥想真諦
【黃帝內經‧素問】開篇有一段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講的就是如何”靜”中調息,”靜”中精神內守,而達到病去神安。要真正的由內而外的讓自己放鬆才能達到大腦的充電,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能量與智慧。在中醫裡面認為人的心靈需要時常做好清潔與打掃,以維持身體內氣機的調暢,對於氣機的升降出入才能條達。氣順血暢,才能維持內心的平靜。
現在時下常講的冥想以及正念冥想,雖然它起源於印度,也與宗教的修生養性息息相關,但事實上中醫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參透了以呼吸溝通神與意的調息功法,在強調調息的站樁中,早已將正念冥想融為一體的中醫養生功法。
肺是唯一可以溝通“神”和“意”的橋樑
中醫裡認為,我們的身體是由“神”和“意”兩種能量控制的。“神”是父母先天給予的物質基礎,比如我們的心在跳、胃腸在蠕動、血液在流動,這些都是由“神”來控制的。而後天的想法是“意”,也就是腦中的思維,意念,如舉手投足的運動神經都靠自己主觀的意來主宰,所以“意”是人能控制的東西。
而肺在臟腑功能裡面肺主氣,司呼吸,肺開竅於鼻,肺是把外界的清氣帶入身體的管道,也同時可以藉由肺的呼吸,同時可以用來溝通平常不隨意志控制的神與可以由大腦指揮的意,所以肺就是威一可以溝通神和意的橋樑。
人在工作和學習的時候,肺在工作,這時候是“神”在控制肺。但是如果你想調整一下呼吸的頻率,比如你想“吸吸呼”,這時肺就受“意”的控制。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意識來調整肺的運動,會影響到我們的“神”。
比如人激動了,就會加快自己的呼吸,人雖然控制不了自己的心跳,但是通過喘息來加快自己的呼吸,就可以讓心跳加快起來;如果我們想放鬆,讓心跳慢下來,可是心跳不聽指揮,我們也可以通過調整呼吸,做深呼吸,讓心跳放鬆下來。當你緊張時,害怕時,興奮時,心跳加快,這時你可以將呼吸變深變長,摒住吸氣,止息,來緩解心跳的過速,而當你運動,肌肉收縮時,需要更多的氧氣這時可以加快呼吸來調節身體的應激反應。
中醫裡養生功法:一調息、二調形、三調神
所以中醫裡面許多包括了站樁、太極拳、易筋經,五禽戲等的功法,在練功的第一件事,都是強調在”調息”,然後是”調形”,最後是”調神”。而中醫裡面所說的練功到不是武俠片中看到的那些成為武林高手的技法,而是通過呼吸練真氣。調息就是調整呼吸,調形就是調整姿勢。
中國人練功的姿勢不是挺胸抬頭,而是含胸拔背,背是圓的。現在的女孩子都喜歡挺胸,而且肩胛骨突出,強調骨感美,這樣的話,風寒等外邪會很容易從這個部位進去。這樣的姿勢別人看著很好看,可是自己不舒服。我們講過睡覺的時候要伸展,把兩臂上舉,做投降狀,像嬰兒一樣。
在這種姿勢下,人體的氣會非常暢通。有些姿勢會影響氣的流通,比如跳芭蕾時的那種姿勢,在中醫看來就不太符合人體氣機的流通,一是會影響到乳房的發育,二是容易傷到心。所以很多練芭蕾時間長了,人的情緒會起伏不定,感情容易受傷害,因為胸部是陰,後背是陽,陰的東西應該藏起來,保護起來,可是跳芭蕾的人總是把胸部挺起來,暴露出來,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
中醫用站樁調息來正念冥想
調息是平時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練習的呼吸法。中醫裡強調的呼吸法是“吸吸呼”,而不要去強迫自己深呼吸。而是可以保持的站樁姿練一會兒,比如等車的時候,或是排隊的時候,在家的時候都可以平時多練練,這就像是歐美近幾年相當熱衷的正念冥想,一面在走路,一面在冥想,一面在運動一面在冥想,將呼吸調息與內觀冥想融為一體,這樣你可以專注當下,思緒比較不會亂飄,也不會像閉眼靜坐造成的睡著現象。
紓解壓力、疏通五臟六腑最好的冥想是「站樁」
站在養身的立場上來說,靜坐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調息以撫慰五臟六腑和養精氣神而修靜,但其實稍有經驗的都知道,靜坐時的姿勢大多會有氣被阻在臍下至雙腿之間,氣血瘀滯的問題,所以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疏利全身血氣的運行,再者,若50歲之前未曾有盤腿的經驗者,要從頭開始學習靜坐者,可能一開始就被腳麻給打斷了毅力,因此我多半都會建議先從養身站樁的「鬆樁」開始做為下手處,往往功效大過於直接從靜坐開始。如果可以先從站樁開始,配合呼吸、吐納之法,你會發現疏通全身經絡所行之處,功效遠超過於靜坐,對於氣血的暢通極為迅速。
站樁的要點就是要「行八虛」,中醫裏說的真氣之所過,周身365節,就是全身上下這麼多關節,都是氣血行走的地方,相對來說關節處都是人體比較虛弱的地方,也是人最應該放鬆的地方,所以要把它們虛下來。
【黃帝內經】中指出,人體的”八虛”,爲真氣之所過,即是說八虛是一身之氣所經過的八大最大關節處。這八個地方至關重要,既是邪氣最容易停留的地方,也是氣血最容易擁堵的地方。此八虛是指人體兩肘窩,兩腋窩,兩胯下髀關和兩膕窩(委中)。所以站樁時一定要做到沉肩、墜肘、鬆胯,膝蓋微微彎曲。
在站樁的時候要注意的是,當經過內心的暗示鬆弛身體之後,接著就是要返回自心,也就是把心收納為一個中心點,例如前面所說的胸前抱著一個大地球,地球的中心點還有一顆如拳頭大小的太極球,這個時候如果為了要專心一處,不受外境人、事、物、音聲的干擾,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下丹田的位置,把氣往下沈,腳趾抓地,腳踏實地。保持上輕下重,心便會幽然而靜。做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在於修靜的時候,心如果容易跳躍不定,則氣無法歸入於臍。再者,此時還要留意到鼻子出氣、入氣的時候。剛開練的時候,各種訊息聲音都為通過大腦,而不斷的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與調形,慢慢的神就歸一了,會練習到聲音無進無出,無聲無息,無來之影,無去之跡,此時陰陽自調,骨骸自養,真氣自生,胎息自成。
站樁的訣竅
站樁的姿勢與要領:百會對會陰,含胸拔背,八虛要虛鬆,屈膝抓地,曲中求直,腳踏實地
姿勢:打開同肩寬,兩膝微曲,兩臂曲抱於胸前或腹前,雙手距離約十厘米十指相對。
然後就是調整身形:頭放正下頜略內收、兩耳放平、雙肩同高、兩髖同高……然後調整精神:兩眼視正前方略低一點,兩耳聽正後方略高一點。百會虛虛向上領起……調心調息調身,放鬆身體,平穩呼吸,心態平和。而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
站樁得舒服,不能僵硬,一定要鬆,保持頭正、頸直,對稱。不能東倒西歪。
站樁的時間
不追求時間,一天兩次,早晚各1次,不必貪多,因為一開始堅持太久,易損傷膝蓋,可以空腹站,飯後要過一個小時才能站。女性朋友從1分鐘開始,慢慢堅持並增加,男性朋友一次堅持3分鐘開始,如果能站10分鐘了,就成了。
站樁的要領
鍛鍊的大原則,那就是鬆、靜、自然。
對於站樁中的呼吸要求是深、細、勻、長。這是大的總則,也但也並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的,需要慢慢訓練出來。做到這點後,整個人基本上就很平靜了,身體可以隨著呼吸而動,呼吸也可能隨著身體而動,一靜一動、一呼一吸,自己在站樁過程中都非常清晰。
唯有鬆靜了,身體的五勞七傷的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身體的氣血才能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了,才能保證機體不受到傷害。
站樁的好處
站樁對於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高血壓心臟病,甲狀腺亢進,更年期症候群等以及情緒而起的氣滯血瘀都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就疏通氣血,達到情緒平和,是一種調息與調形與調神合一的冥想功法,方式一點都不難,網上也有很多視頻在教您練習,只要開始練習你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氣的運行與審視自己情緒內觀法。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