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檢視你體內的濕氣與排出濕氣的方法

濕濕有兩種一種是空氣中的濕,一種是身體內的濕。而這兩種濕一交會,空氣裡的濕氣會進入身體,體內的濕卻不容易排出,囤積體內,阻礙了身體氣機的運行,或與身體疾病纏綿在一起,造成疾病難癒,反覆,又揮之不去,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沈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色黃油黏膩又容易長痘,甚至容易三不五時的出現腸胃炎,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因為濕氣重呢?看看你身體內濕氣重嗎?

檢視看看你體內的濕氣重嗎?

1、吃飯時沒食慾,腸胃消化不良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裏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惡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中醫五行學說裡,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

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濕。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

大多數人在夏季末的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征候。

2、清早洗漱時,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就是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體內有濕熱。

說明: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3、入廁時,看大便形狀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沾粘在馬桶邊上很難沖下去?或是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說明:確認是否脾濕,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而如果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

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帶量多,也是濕氣的顯現。

4.檢視皮膚狀況

皮膚好發濕疹、水泡,發炎過敏,蚊蟲叮咬的疤痕難以痊癒。臉上油膩黃,毛孔粗大又容易冒痘。

另外提醒您:空氣中的濕氣加上,精神上的勞累,尤其是長期處於壓力大,疲勞狀態的人,特別容易囤積濕氣在體內,若是再加上飲食多高熱量,喜好甜食的人,加上少運動,更容易讓身體的新陳代謝受阻礙,特別容易在體內堆疊濕氣。

常讓你感覺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的現象。

9ee82-20210811190331_93 檢視你體內的濕氣與排出濕氣的方法

5、檢視你的體態、體重

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專家指導:濕內體重明顯增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5、看體力狀態

每天清晨起床有起床氣,容易疲勞、暈眩,難以提振精神,當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四肢沈重,或是感覺身體鈍重,渾身不對勁,乏力。

此外,是否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沈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沈、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困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說明: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自我檢查提示:如果你在陰濕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沈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6.看情緒焦躁,容易緊張

根據研究及統計數據發現80%的濕疹患者都有情緒焦慮、生活緊張的這方面問題」這主要是交感神經受到情緒影響,水分代謝功能失調,濕氣滯留體內,同時也惡化濕疹的症狀。) 都是容易濕聚內生。

七招去濕邪,祛除體內及環境濕氣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沈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157a4-20210809205556_60 檢視你體內的濕氣與排出濕氣的方法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沾有濕氣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的對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註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蔥、薑、蒜逼出體內濕氣

蔥、薑、蒜不僅是家裏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裏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的熱力和胃降逆的功效,巧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第6招: 巧用精油按摩法

  1. 情緒上的不安焦慮會讓濕氣內生,可使用柴胡按摩油,按摩肝膽經袪濕鬆筋。可用輔具拍打,從大腿外側拍至小腿外側,(特別是針對小腿的豐隆穴、陽陵泉穴),每次拍打連續10分鐘。
  2. 當出現排便比較黏稠,甚至排不乾淨,大便沾馬桶的情況,建議可以用暖腹神氣按摩油,在肚臍的上部按到發熱之後,順著肚臍一直按到下腹部,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針的方向按摩,可以刺激腸胃的蠕動,暖胃祛濕幫助代謝。
  3. 當出現腳步沉重,傍晚時腳腫,建議使用杜松莓迷迭香身體808按摩油,從腳踝按到膝窩,再從膝窩按到鼠蹊部,由下往上的方式來按摩,針對下半身水腫,協助靜脈回流,減少腳部沉重的問題。
  4. 建議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運動除了可以抒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及氣血循環,加速體內濕氣的排出。如果本身不愛運動,卻想要讓排濕情形快一點,那就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全身性的泡澡,泡澡一天可以泡20分鍾,水溫大概要在37度~39度的溫度才夠,泡澡(泡腳)時可以使用地中海的朝露精油或是樂活淨化精油,每次5-10滴。

第7招:打造乾爽的居家環境

1.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可以配戴精油項鍊,防止感染,選擇的精油:杜松莓、丁香、茶樹、Antibiosis抗菌精油。

cb043-20210812164716_67 檢視你體內的濕氣與排出濕氣的方法

2.室內空氣中使用負離子擴香儀,搭配精油:松針、杜松莓、茶樹、尤加利、Antibiosis抗菌精油、芬多精精油。既可殺菌除霉,又可淨化空氣,讓人神清氣爽。

3.擴香石,當很多擴香石擺在一起的時候,直接把精油滴入20-30滴,不但有擴香,還有吸附濕氣的作用。

4.貼身衣物抗菌,可在衣物洗好後,再用一次清水浸泡,在清水中滴入Antibiosis抗菌精油10滴即可,浸泡約30分鐘後再脫水晾乾即可做到衣物的防霉抗菌

5.防霉抗菌,家中地板牆面最容易聚集空氣中黴菌孢子,所以要經常的吸塵與拖地,並且在拖把的水桶中滴入Antibiosis抗菌精油總數約10-20滴,不但抗菌防潮效果佳,還可以滿室清香。

延伸閱讀:

體內的濕氣與痰濕體質經絡穴位按摩法怎麼做?

肝脾不合,體內濕氣作怪

濕氣上身,又累又過敏,一年四季都難過

身體有瘀有濕不妨拍八虛,拍打人體8個排毒出口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名額有限)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