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好面相與狀態才是最好的風水
中醫的望診是基於一個人的外表神色,肌膚狀態,都是來自於體內的物質基礎的氣血津液及臟腑功能。所以《黃帝內經》:「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認為”一切外化,皆有內因”,所以內在的調養是外表呈現的關鍵。孔子說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是更大範圍的一種望診。也是望診的精髓。
皮膚要乾淨,一定要養好肺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許多皮膚問題都跟肺有關。每年秋分以後,恰逢養肺的好時節,要抓住這段養肺的黃金時期,可多吃一些肺喜歡的食物,比如大米、銀耳、百合、蒸水梨、杏仁湯、蘿蔔湯。如果濕氣重,銀耳不要煮出膠,以免太燥。肺怕乾燥,渴了一定隨時少量的補充水分。
肺怕冷,呈現在外觀就是皮膚遇冷會打哆嗦,所以日常脖子要保護好,冬天一定要戴上圍巾,特別是不要對著吹風,以免毛孔過度收縮造成乾燥過敏的肌膚。另外多走出戶外曬曬太陽,讓心情開闊,少一些消極與悲傷,因憂悲傷肺。儘量不要抽煙,有霧霾跟濃煙顆粒物的環境中一定要戴好口罩再出門。
身體想勻稱緊致,一定要養脾胃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胃不好的人身上的肉比較容易鬆鬆垮垮,臉也比較容易感受到下垂衰老。
養脾胃就等於養肌肉,所以平常可以多吃容易消化且有益於脾胃的食物,像薏仁、山藥 、伏苓、小米、南瓜等,盡可能少吃生冷寒涼,以及油膩等不好消化的食物。
脾胃的運化需要一定運動的補充,適當做一些輕柔的運動,比如瑜伽、太極、八段錦、散步,然後睡前揉肚子10分鐘。另外,思傷脾,不焦慮也是在養護脾胃哦。
如果脾胃不好又需要祛濕,建議先去濕,(如果是寒濕則可以艾灸肚臍上方的中脘穴及肚臍下方的關元穴)。
此外,要去除全身的濕氣一定要泡泡腳(晚間用B被動安眠,祛濕助眠一舉兩得)
想要不長斑,眼睛要有神,一定要養好肝
肝開竅於目,很多人當出現眼睛流淚,揉眼不適乾澀、眼白混濁,這時就是一種肝陰虛的徵象了,感覺眼裡沒有光,這時即使你天天在室內不曬太陽也會不知不覺的長出斑點,這就是一種肝氣的鬱結,就是需要疏肝養肝了。
養肝很重要的兩點就是睡眠跟心情。可以先設定早睡早起改變生活節律,同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堅持一段時間臉色、眼睛的神色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飲食上可以多吃綠色的食物,青色入肝。如果經常會心情不舒暢,可以喝一些玫瑰茶。如果脾氣大,容易煩躁,可以喝一些菊花枸杞茶。
肝主疏瀉,所以肝主要是要讓身體氣機的通暢,除了煙酒少碰外,可以多利用腋下到肋間的胁肋部位的按摩(用柴胡按摩油+暖暖石推摩)以舒肝膽氣。
皮膚不想鬆垮,要及時食補外調
補充“膠原蛋白”,就是調理五臟六腑,調理陰陽平衡。可適時進行食補,內調以防“垮臉”。比如,花膠與燕窩、魚翅齊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參”之譽。花膠味甘性平,含豐富的天然膠原蛋白,常吃花膠則能令肌膚飽滿有光澤。
素食者也可以多吃黑木耳及白木耳,都是植物膠質含量較高食物,可以補充膠原蛋白,想讓皮膚好,吃乾淨食物,少糖,減少麥製品,少肥膩。用好的精油按摩油,減去過度的化學刺激,以油保養省去回歸天然,又可以打通氣血除去濕氣濁氣,氣色就會更好更乾淨透亮。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9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