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與異位性皮膚炎和平共處的身心調理法

異位性皮膚炎的核心問題就是”皮膚癢”。中醫認為「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所有的「癢」都會擾動心火。有過皮膚癢的經驗的人,都能體會癢起來人會煩,會燥,會抓,一抓就非抓到破皮為止,就是這個道理。所有的皮膚癢在中醫裡認為”風邪”所致,所以我們常見到的蕁麻疹,又稱為「風疹塊」,而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裡又稱為「風疹」。

異位性皮膚炎,皮膚上最難纏的一種皮膚免疫疾病,他會侵犯皮膚角質細胞,讓皮膚又乾又容易受刺激,你就想像皮膚就是人體最外圍的保護膜,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這個保護膜的篩子孔洞變大,所有接觸的刺激物都直接進入皮膚激起免疫反應。所以說對付這種異位性皮膚炎,就不只是表面的護膚可以解決的,還必須搭配抗組織胺的止癢藥物與免疫治療,另外輔以皮膚表面的保濕護理,並且身心協調,例如:協助早點睡,少煩躁,若再加上多喝水,保持皮膚水分,多運動,皮膚也會安分的才能做到最好的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哪些人機率很高!

異位性皮膚炎多半與免疫系統的攻擊皮膚角質層的保濕防禦系統有關,以致於皮膚的穿透度提高,使得皮膚失去防禦率,導致任何化學性的接觸都會形成皮膚的威脅。

容易好發在:嬰兒,家族遺傳者,異位性體質(過敏性體質)。

嬰幼兒時期容易發生在臉頰,脖子,其他體質性遺傳患者容易在青春期後以過敏性皮膚炎的型態出現,而且是反覆治不好才發現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會有哪些併發症呢?

異位性皮膚炎大部分不會出現併發症,少部分患者可能會摳抓患部造成細菌感染,或者是由於起疹影響外觀,導致社交障礙,患者罹患身心症機率會比一般人稍高。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因

遺傳:
是一種皮膚免疫疾病,與遺傳有關,遺傳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成因之一,若家人中如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姊妹中有過敏體質相關疾病者,則出生的嬰兒就是高風險群。

異位性皮膚炎目前研究指出可能與微絲蛋白(filaggrin,與皮膚角質正常作用有關)或皮膚角質細胞分化有關的基因突變或缺失所造成,導致皮膚的障壁功能受損。

皮膚相關問題導致,部分仍與遺傳密切相關:
1.皮膚角質層功能失常:會導致皮膚內水分大量喪失,使得過敏原等其他化學物質能穿透皮膚,造成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
2.皮膚中的脂質組成有異:使皮膚的脂質量不足且稀薄,進而使必需脂肪酸代謝異常與建構角質層細胞的黏合劑神經醯胺大幅減少,皮膚會變得脆弱、容易乾燥且有些會併發發炎的症狀。
3.免疫功能失調:過敏原因此輕易穿透皮膚引發免疫反應。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會有哪些症狀呢?

患者的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外觀多呈現乾燥、脫屑、變黑、紋路多等情況。初期(急性期)時傷口還會流出乾淨的液體(流湯或流水)。其中最惱人的症狀就是「癢」,尤其睡覺時無意識搔抓,容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是如何發展的呢?

一般皮膚上的反覆搔抓,慢性發作的皮膚炎,持續性超過6個月以上。就會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而大多這類患者都合併有其他的過敏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等。且大多個人或家族成員也有異位性體質(過敏性體質)。

除此之外,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發展也會隨著年齡有些變化,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
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皮疹,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分佈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
成人期:發作時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皮膚皺摺,衣物壓迫處,如腰部鬆緊帶處,臀部內褲邊為主。

mother-applying-topical-antihistamine-cream-kid-face-with-skin-rash-allergy1000800 與異位性皮膚炎和平共處的身心調理法

異位性皮膚炎要如何治療呢?

目前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方式:

第一線治療以類固醇治療為主,要注意的是,類固醇藥物雖然能快速消炎、止癢,卻無法根本解決皮膚炎的問題,治療劑量、頻率需經醫生評估,不可亂塗或亂注射類固醇,長久使用可能引發嚴重月亮臉、水牛肩、生長遲緩等副作用。並可搭配保濕劑(乳霜等相關產品)滋潤皮膚,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同時也可搭配抗組織胺已減緩不必要的免疫發炎反應。
第二線治療則可提高類固醇藥物的使用劑量,同時搭配局部的免疫抑制劑類藥物(例如:tacrolimus或pimecrolimus類的藥物),以降低免疫反應,可以抑制細胞激素的合成,降低發炎反應又不會破壞膠原蛋白的形成,能有效進低副作用,但其作用較第一線藥物為慢,故多為第二線使用。另外或可使用紫外線光療,同時若有嚴重感染的症狀,需搭配抗生素進行治療。
第三線治療則可使用全身性的免疫調節藥物,對於過敏反應更為強烈的抑制。部分醫師在使用全身性的免疫調節藥物前會採取濕敷療法(其原理透過更嚴格的保濕作用來更強化藥效,但施行細則需由醫師說明後方能操作執行),通常都能夠對患者的症狀有進一步的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治療原則

任何皮膚上的問題,都會以皮膚的搔癢的形式出現,很多人皮膚一癢,下意識的就會去抓,但很多時候皮膚越抓會越癢,越抓越惡化,初期的病兆在搔抓後變成傷口及濕疹。所以在中醫裡面對於這類癢疹採取兩種治療原則。

  1. 清心火,不但可以止癢緩解壓力,保持和暢的情緒,心靜就不會燥,不燥就不會風動,風不動皮膚就不會癢。一來也可以降低皮膚的癢感,
  2. 中醫裡有句話:「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意思是所有的癢是因為痺阻,行痹以散風為主,散寒除濕為輔,一般還要添加一些補血的藥物,這便是因為治風首先要治血,血能暢行風證便會消失。

如何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

原則就是避免讓皮膚遭遇太多刺激物
1.適度的修剪指甲,避免不要的抓傷刺激。
2.沐浴避免過熱且過久,清潔沐浴相關用品及保養乳液、乳霜,都要避免含有刺激性物質。
3.避免讓患者皮膚接觸纖維過粗的衣物(人工纖維含量偏多的衣服)。
4.夏天衣物要適量,避免流汗過度而產生發癢的感覺。
5.冬天避免肌膚過度乾燥,可使用適當的保養產品。
6.室內最好不養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之過敏原。
7.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榻米,不玩絨毛玩具,避免產生過敏。
8.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50~65%間,並使用空氣過濾器。
9.每週以熱水清洗枕頭、寢具,並打掃環境維持室內環境整潔。
10.情緒與壓力也是影響癢感一個很大的因素。應避免壓力過大,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
11.如果有發現容易引起病狀的食物,宜避免。

woman-smearing-cream-her-leg1000800 與異位性皮膚炎和平共處的身心調理法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使用保養品,該怎麼選?

  • 無色素無香料的產品
  • 產品成分越單純越好
  • 產品不含刺激性,溫和並且是中性保濕為主
  • 少用含有酸類或是精油類產品
  • 減少洗劑的接觸,使用中性溫和的沐浴乳或手工皂,洗臉也最好以溫和的油脂含量高的臉部清潔產品。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日常要如何保養?

  • 保濕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格外重要,建議每天都要塗抹成分單純,的保濕油(洋甘菊五味子按摩油),減少皮膚因乾燥造成的搔癢與發炎,並協助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降低發炎發癢的頻率
  • 異位性皮膚炎最可怕的症狀就是癢,當發癢時,局部先薄薄塗抹藥膏,再擦上清熱涼血保濕的洋甘菊五味子,為避免用手亂抓亂摳,適度修剪指甲,平常準備小冰寶,癢的時候,在該區域局部冰敷以止癢。
  • 遠離過敏源,對於易過敏的海鮮,堅果,含麩質的麵類不要碰,另外,貼身衣物以棉質為主,才不刺激皮膚。
  • 清潔皮膚,務必用天然抗敏的洗劑不可以過度接觸化學製品
  • 冬天盡可能不要天天洗澡,以免把皮膚表層的皮脂都洗光了,反而容易過敏。
  • 洗澡後必須以溫和舒緩鎮定抗發炎的保濕產品塗抹皮膚易乾癢處
  • 對於精油的使用務必小心,有些可能會是過敏原。洋甘菊安撫舒緩按摩油是一款適合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日常外敷塗抹保濕之用,也可以達到保濕與鎮定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乾燥癢皮膚癢很棒的福音。
  • 盡量在每晚11點前入睡,以免激起體質的燥熱,也可以少煩躁,
  • 日常多喝水保持皮膚水分,多運動可以改善過敏的應激反應,皮膚也會安分點。
  • 季節交替時或溫差大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皮膚的保水度,這時要預先做好保濕防範皮膚搔癢,並且留意任何情況下不可去抓,以免皮膚越抓會越癢而惡化。
  • 若是臉部有異位性皮膚炎,千萬不可以使用酸類保養品,或是各種雷射等的刺激
  •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因長期的發癢及全身性皮膚疹子所造成美觀上強大衝擊,容易讓病童在心理上出現急燥不安、或有強烈的焦慮感,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持續關心病童,協助病童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癢感。

asian-girl-standing-shower1000800 與異位性皮膚炎和平共處的身心調理法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體質分類與日常飲食調理

第1類,濕熱內蘊型:忌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

症狀:這類民眾相當於急性期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多會有明顯的紅、腫、癢,甚至滲出物變多的問題,有些患者甚至會伴隨有痛感產生。此外,該類型患者也常有大便較黏膩、出現口臭的狀況。

成因:主要與患者未多加留意自身的飲食習慣,常過度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使體內的水濕積聚,由濕化熱造成濕熱內蘊所致。

「濕熱內蘊型」體質者日常調理上,多會建議其可適度飲用有解毒清熱、祛濕利水作用的薏仁水、綠豆湯、赤小豆水,來祛除體內濕氣、熱氣。

調理方針:針對這類型的患者,由於導致其異位性皮膚炎產生的原因,與體內濕氣過多有關,所以,日常調理上,多會建議可適度飲用有解毒清熱、祛濕利水作用的薏仁水、綠豆湯、小紅豆(赤小豆),來祛除體內濕氣、熱氣。

推薦藥膳食療:綠豆薏仁紅豆粥

第2類,濕熱內蘊型:脾虛濕盛:冰涼食物及冷飲需注意

症狀:濕熱內蘊型的病友,多屬於亞急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這類族群的患部顏色往往較暗,且表面常以有水泡、滲出液為多。並容易伴隨有食慾不振、腹脹、容易疲累、腹瀉、大便稀溏的情形。

成因:多與患者日常飲食嗜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影響身體氣機的流通有關。

調理方針:首先調理上要先注意,冰品及過於涼冷的食物要少吃,改成多吃能健脾除濕、顧護中焦的食物。

推薦藥膳食療:茯苓白朮茶

茯苓10公克、白朮10公克、清水300毫升。取一大鍋放入上述材料,以大火煮開後,熄火、放涼當茶飲使用即可。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mboo-desk1000800 與異位性皮膚炎和平共處的身心調理法

第3血虛風燥型:異位性皮膚炎慢性反覆發作的類型

這類型的的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性皮膚炎中最多的一種,經常以各種形式乾燥,搔癢為表現特徵,是一種轉為慢性的過敏,導致其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原因,主要和其病久傷血,以致生風、生燥有關。所以在調理上,就不能像上述兩者一般,一昧的祛濕,而應從補血養血、祛風潤燥著手。

推薦藥膳食療:當歸補血湯,四物湯

食療可以多吃些四物湯,當歸補血湯,來滋陰補血,飲食過忌寒涼更忌燥熱,所以辛辣,刺激的香料不要吃,菸酒不要碰,也不可以過食牛羊肉以免過燥。平常務必時時做好皮膚保濕。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貼心提醒: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帶在DNA上面的免疫疾病,可以透過治療與生活護理達到與疾病和平相處,但不會有完全治好或完全治癒的問題,所以時時要注意生活中接觸的,吃的,必須單純,並遠離易導致過敏的發物。

延伸閱讀:

季節性過敏及過敏性皮膚炎的緩解與用藥問題?

認識過敏,過敏大流行的時代,那些關於過敏的真相

緩解你的過敏症狀一抹三溫灸

越冷越乾越癢的冬季皮膚搔癢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名額有限)

4 Comments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