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裡的”有節”之道,是養生也是處世哲學
很多人一生的最後十年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度過的。儘管醫藥科技不斷在進步,疾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治,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癌症、猝死成為新常態,高血壓、頸椎病比感冒還普遍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長壽”和“健康長壽”是不一樣。人生有度,過猶不及。若要福壽綿長,務必謹記一個字:“節”。
食飲有節
【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
暴飲暴食傷害脾胃,不吃不喝也傷害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傷了脾胃,氣血生化不足就容易虧虛,抵抗力不足疾病自然會乘虛而入。
經常看到有朋友為了減肥,過度控制飲食,在家裡午餐和晚餐只吃一點水果。可是推不掉的一頓暴飲暴食就把幾天的努力都白白浪費。中醫認為,“甘脆肥濃,腐腸之藥。”很多人的三高、富貴病都是因為吃的太精緻和油膩。物無美惡,過則為災。控制好飲食,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消化系統,也才能氣血充足,長久地享受生活。
欲望有節
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正常的生理需求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前提。但欲望一旦過了度,不但會使人心神惑亂,還會致病生蠱。
有人統計封建社會的皇帝共有三百餘位,平均壽命才三十出頭。所以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留下這樣一首詩:“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他骨髓枯。”【黃帝內經】云:“腎主骨,生髓。”房事不節,縱情聲色,必然傷精耗氣,而傷的正是腎精,自然會導致骨質疏鬆,未老先衰。
近幾年男性不孕症的案例中,已經精子活動力差已經精子量不足為最多,大多不是房事不節就是整天窩在電腦前打遊戲看美女圖,所以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醒血氣未定的年輕人一定要戒色。
著名中醫專家徐文兵說:“當下人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無論什麼理由,所有的濫情和出軌都是在折損福報,所以修行的人如”佛家要求禁欲,道家宣導節欲,都是這個道理。
【黃帝內經】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在禁欲和放縱之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衡點,才是惜身保命的長久之計。
情志有節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當前困擾人們的很多疾病,大多都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而這些病的病因,恰恰都是現代高科技的儀器無法化檢測的,所以就概括一個「原因不明」。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佛家講:“看破放下,清淨自在。”俗話說得好:“傻人有傻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煩心事,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次次小考,誰能成為情緒的主人,誰就是最終的勝者。
勞逸有節
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所以人們常說“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一個人太忙和太閑都不好。太忙了,身體勞累,沒有時間放鬆娛樂,享受生活,成了工作的機器,不快樂;太閑了,無聊難受,體現不出人生的價值,也不快樂。《菜根譚》有言:「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
努力工作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大大小小的願望,讓自己活得開心並有尊嚴,而不是為了數字的積累不停地透支精氣神。錢明明應該是為人服務的,可是多少人成了它的奴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命畢竟很脆弱,這個皮囊還要用幾十年呢。唯有勞逸結合,張弛有度,長保健康,才是王道。
處世有節
有一位三十年開車經驗的老司機,他總結的駕駛經驗就四個字——“慢就是快”。因為他曾經親眼看見一些比他開車快得多的司機出了事故。過急易冒進,過緩常誤事。做事既要淡定從容,又要當斷則斷。“君子之交淡如水”,與人交往更要注意節制,發乎情止乎禮,正如俗話說的“距離產生美”。
過度熱情,親切,往往容易失了分寸,沒把握好分寸,就可能從最親密的朋友發展成冷漠的路人。孔子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無論跟誰打交道,一味的付出和一味的索取都會給對方造成壓力,時間長了,結果一定是絕交。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故而鄭板橋主張“難得糊塗”。謙虛過分未免虛偽,自信過頭容易狂妄。無底線的寬容就是縱容,太苛刻的管理必遭反抗。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一個人修身養性和為人處世都懂得節奏和節制,他必定是一個惜福之人。雖然每個人的福報和壽命不盡相同,但是只要張弛有度,進退自如,再加上滿滿的正能量和力所能及的善舉,你一定會福壽綿長。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