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中的生理節奏與經脈循行
人體天生就有個生理時鐘的裝置,大自然的日升月落有了白晝和夜晚,萬物都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也聽過中醫裡面有所謂的「十二經流注」指的就是人體「經絡循行」。也就是說整個自然界運行和人體內經絡氣血的運行,是息息相關的。經常受邀,去給過去曾任地方首長身邊要職的退休官員上課,在課堂中我經常問他們「覺得退休,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我聽到最有意思的答案是:「退休後,終於可以愛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愛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飯,自由散漫;而缺點就是太自由太散漫了,反而生病了。」問大家最想做什麼的時候?有個人不好意思的說:「最想的回到以前朝九晚五的日子,有規律的生活真幸福!」
(擷取自李淳廉博士博士著作【中醫芳療應用全書】)
經絡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管道,這是中醫獨有的生理系統,它不同於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例如:在自然界裏,我們很容易瞭解有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整個地球生物界,事實上是隨著氣候變化而隨時有所更動。
人是宇宙中的一個個體,以一天來講,氣血運行也是隨著日昇、日落而有不同的生理變化。它的生理變化是按照人的臟腑,一經接著一經,於不同的時間,流注於不同的臟腑。這在中醫經絡學裡稱為「十二經流注」,也就是十二經氣血運行與輸注於人體的概況。
中醫是從一日的十二經流注推演來說明生理時鐘。一般說來,一天是從寅時開始,從寅時一直到丑時,剛好是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有二個小時,配對有六個臟、六個腑。人有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和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等五腑。,在十二經流注裏,它多了一個「心包」,還多了一個「三焦」,這是中醫學特有的臟腑。所以剛好十二個臟腑,配合十二條經絡,按照經絡的循行,氣血輸注的時間,各自表現不同的生理功能。
一般來講,瞭解氣血經絡的循行,它使我們的生活起居作息和養生保健有所依據,並因循著生發、生長、收斂、收藏,這個節奏養生,就是「因天之序」。
(擷取自李淳廉博士博士著作【中醫芳療應用全書】)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凌晨3點到5點,肺經脈當令
以人體經脈來說,一天的起始在寅時,是換新血的時候。同時是人從靜變為動的開始,這個轉化在睡眠中,就需要有一個深度的睡眠,來幫助完成這個轉化的過程。
很多中老年人“晚上睡不著,早上醒得早”,錯過了這段時間的轉化容易傷肺氣,如果你在清晨五點不到就早早醒來,不妨儘量讓自己多睡會兒,實在睡不著也可以閉目養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雙手,有助於保證白天旺盛的精力。
卯時:早晨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
此時天已亮地戶開,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來。所以要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了排便才會順暢,所以跟寅時是否獲得充足的睡眠也息息相關。
辰時:早晨7點到9點,胃經當令
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吃早飯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吃再多都不會發胖的。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
巳時:上午9點到11點,脾經當令
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飯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將胃中的食物消化後的營養物輸送到大腦,使我們頭腦清晰,思慮周延,所以每天的9點到11點也是一天中用腦效率最高的時候,不妨利用此時積累知識或做些決策性任務。
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心經當令
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交的轉換點,這時小睡片刻以不超過三十分鐘的休息為宜,別攪動陽氣,對養心很有幫助,此時是人一天中第二個高效睡眠時刻。如同一般強調睡子午覺最為重要。
未時:下午1點到3點,小腸經當令
小腸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後的食物精華,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午飯要吃好,營養價值要豐富。
心和小腸相表裡。心臟出問題,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經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兩點多鐘就會胸悶心慌,右肩背痛可到醫院又查不出心臟有什麼問題。主要因為小腸屬於陽,是外面。小腸經上的痛點,很可能是心臟有問題,這和早期心絞痛會出現的輻射痛,不謀而合。
申時: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當令
如果這個時候感覺特別容易疲勞想睡,就是陽虛的徵兆了。膀胱經從腦後沿著脊柱正中間的兩旁,沿著後小腿一直到足後跟,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經脈。
比如說小腿肚痛或抽筋那就是膀胱經的問題,是太陽經虛的相。後腦痛以及記憶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經有關的,主要是陽氣上不來,上面的氣血不夠,所以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的現象。
酉時:指下午5點到7點,腎經當令
腎主藏精。精是人體中最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原始力量,也是來自於父精母血的,可以想像成幹細胞。腎精足的表現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會志向不高遠,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遠。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腎精。
戌時: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令
心包是心臟外膜組織,主要是保護心肌正常工作的,心包經又主喜樂,所以人體在這個時候應該有些放鬆娛樂,或是做一些不費腦子的閱讀或瀏覽,讓副交感神經在此時開始發揮作用,使整個人進入舒眠的前期。
亥時:晚上21點到23點,三焦經當令
三焦指連綴著五臟六腑的那個網膜狀的區域。三焦一定要通暢,不通則睡不安穩,容易出現免疫力方面的疾病。
(擷取自李淳廉博士博士著作【精油經絡學】)
子時:夜裡11點到隔日凌晨1點,膽經當令
正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這時才要上床往往很難入睡了,所以最好在11點前就入睡,這樣才能慢慢的把子時的陽氣的生機給養起來,【黃帝內經】裡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於膽」。也就是當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所以人的睡眠與人的壽命有很大關係,睡眠之所以重要就是在養陽氣。
丑時:凌晨1點到3點,肝經當令
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則你的肝就養不起來。此時接過膽經生發起來的陽氣,到此時會有所收斂,有所控制,此時充足的睡眠,才能升中有降,不致造成肝火過旺。所以要想養好肝血,1點到3點要睡好。
以上是健康的一天,睡個好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白天賣力的工作,夜晚充足的睡眠,如果做不到這點,來點精油給您嗅覺的誘導:
- B被動安眠:適合容易緊張、焦慮的性格,容易發生入睡困難者;
- A主動安眠:主要用於年長,淺眠,早睡早起,睡眠時數不夠者。有了良好睡眠品質,就可以有清醒的頭腦,順暢的經脈運行去維繫健康了。
即使閒閒沒事的退休一族,也要懂得把握「因天之序」,掌握經脈運行的生理節奏,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今天的「生理節奏與經脈循行」就為您分享到這邊,對經脈的循行的運用及養生在我的「中醫芳療百科」及「五行養生法」都有詳細的說明,意猶未盡的朋友可以買書來看,我是李淳廉,感謝您的閱覽,如果您覺得受用不要吝惜,分享給您的朋友,跟著我每天學習一點關於健康,養生,精油經絡的應用知識喔!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