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思無邪

別人問一句你回十句的習慣一定要改

我們總不知不覺的就掉入自證清白的陷阱。有一天一個人在網路上留言說,你這些文章真的都是你寫的嗎?你說:是阿。別人又問,這個照片真的是你嗎?你再度回說,是的,我寫的還不只這些,不信你看….。生活中我們很多的不快樂,就是太容易掉入自證清白的陷阱了。別人說妳小氣,你就想方設法證明自己不小氣。別人說你胖,你就想方設法證明自己並不胖,別人說你看不起人,你就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親和力。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努力向對方證明我不是你想的那樣,但一味迎合的結果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一旦陷入了自證陷阱,你就掉進自我內耗的漩渦裡了。

為什麼我們總不自覺的去跟人辯解和自証呢?

日前在網上一個牛津大學女博士的故事,引起熱議。從牛津畢業那年,她很是開心,於是在網上曬出了一條視頻:「今年我以牛津年級第一的成績從數學系畢業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舉動竟然引發了網絡軒然大波,很多人看到她成績優異,長得又漂亮,紛紛跳出來回應。該不會是僞造學歷吧?有人說他想立人設、當網紅,有人僅憑一些過往的蛛絲馬跡,就說她的成績來歷不明。這些空口無憑的質疑,直接將她捲進了輿論的風暴中心。爲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她又是放出了學歷證書,又是通過解決數學題證明自己是真學霸。沒想到對方看到他發出來的一系列事實,只是輕飄飄的回了一句,我就是看你想紅,特意幫幫你而已。一句話讓她氣到淚流不止。生活中,很多人其實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你在單位混的風生水起,有的同事便說你趨炎附勢,你一身光鮮,回到老家,就有鄰居說你在外面的錢財來路不明,你生活節儉,花錢克制,別人就說你花不起。

很多時候,那些評價空穴來風,甚至莫名其妙,這種時候,我們越是強烈的想要證明自己,結果越是百口莫辯,因爲你說一句,他有無數句懷疑在等着你,你證明一次,他還會讓你證明無數次。但實際上,那些質疑你的人,他們並不在意你真實的樣子,只是想看到你窘迫的處境。就像那些說你趨炎附勢,靠潛規則上位的人,他們完全不在乎你是對是錯,只是想要站在高位對你進行精神霸凌。如果你把對方的話放在了心上,並努力去證明自己其實就已經賦予了對方霸凌你的資格,久而久之,你就會在別人的眼光裡失去自我,直至生活墜入萬丈深淵。

26-2 別人問一句你回十句的習慣一定要改

越想證明自己越被外界思想奴役

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被誤送到精神病院,如何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人?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位司機負責送一羣精神病人,但是中途因爲疏忽。三名患者逃掉了,爲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自己想了一個辦法。他把車開到一個公車站,並許諾三名乘客可以免費搭車。於是,三個正常人被當做精神病送進了醫院。第一個人爲了想逃出去,極力證明自己,他想,說真理總不會被當成神經病吧,於是他不停的說,地球是圓的,不料當他說到第14遍的時候,護士就往他屁股上扎了一針。

第二個人主動說知道美國前總統是克林頓,英國前首相是布萊爾,可當他說到南太平洋各島國領袖的名字時,護士又往他身上扎了一針,他就再也不敢講下去了。

第三個人,他進來之後什麼話也不說。到了吃飯的時間,他就好好吃飯,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就好好睡覺。當醫護人員給他刮臉的時候,他會禮貌的對他們說謝謝。第28天的時候,他們就讓他出院了。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正常人想證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難的,你無法跟一個想冤枉你的人去證明你的清白。你的友好在不熟悉你的人面前成了僞善,你的活潑在不喜歡你的人面前成了輕浮。你的努力,在不認可你的人面前成了裝腔作勢,人生中有些時刻,就是你再怎麼用力證明自己,也無法得到認同,反而成了詭辯。

唐納德沃爾什曾說過:「只要你還在擔心別人會怎麼看你,他們就能奴役你。只有你再也不用從自身之外尋求肯定,才能成爲自己的主人」。所以,與其費盡心力向別人證明自己。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裡獨善其身,不試圖證明自己的才是聰明人。

面對他人的詆毀與評價,不爭不理不解釋

響譽華文藝文圈,每部作品都被拍成膾炙人口的作品的金庸,也曾經被作家王朔將其作品評的一文不值。他說,金庸的成功得益於那個年代匱乏的娛樂生活,相對於現代文學來說,金庸的小說不值一提,也沒有翻拍成電視劇的需要。對於王朔的全盤否定,金庸回復說:「八風不動」。八風是佛教的說法,指的就是生活中常會遇到的八種境界: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四件順事,四件逆事。不管他人怎麼定義你,你都要保持不爲所動的修養。

151 別人問一句你回十句的習慣一定要改

歷史上最豁達的蘇軾,大半生都在各地流放,保受打擊與傷害,但不管境遇如何,他始終保持豁達之心,容得下所有遇到的人和事。蘇軾之所以成爲蘇軾,最可貴的就是他能齊得失,忘禍福。弘一大師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無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緩」。忍受的了毀謗和屈辱,保持定力,不斷修行,生活才會過的順遂。蒲松齡傳裡記載了蒲松齡坎坷的一生,21歲他首次參加鄉試就名落孫山。之後40多年裡,他逢考必敗,60多歲還只是一個窮秀才。多年以來,他都是別人眼中的笑話,甚至有人當面說他是個廢物。面對羞辱,蒲松齡卻從不辯駁,每次聽到都轉身離開。後來,他開始寫志怪小說,同學張篤敬知道了,就罵他不幹正事,難怪考不上功名。他也沒有辯解,而是關起門來繼續創作,忍受着外界的質疑與白眼。最終,他成就了流傳千古的「聊齋志異」

面對那些詆毀,那些莫名其妙的評價,那些不堪入耳的批評,你要是跟對方計較,你其實就輸了。因爲層次不同,無需爭辯,不爭不理不解釋,把時間留給自己,把真相交給時間,所有的是非對錯,歲月自會有他的答案。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人這一輩子,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他人的評價,而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因爲別人都不過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掌舵人。不必強求所有人的認可,更不必費力去自證清白,做好自己,問心無愧,讓那些不理解你的聲音隨風遠去吧。

延伸閱讀:

不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因為你不用活在別人的嘴裡和眼裡

辯解,抱怨,責備來自受害者心態,一出口就在吸收負能量

你需要多少個讚,才能相信自己真的讚

別刻意討好,跟從自己本心冷淡一點也無妨

內心強大的人是允許一切發生

人生轉個彎,找到自己的價值

你受不了現在的圈子,那就去努力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3 Comments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