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刻意討好,跟從自己的本心冷淡一點也無妨
在出社會幾年以後,你會發現社交場合中這樣的人最多:對朋友很好很溫柔,能夠敏銳感知到周遭人的情緒。懂得照顧每個人的情緒,左右逢緣。見了誰,都是笑容滿面,生怕別人說她失禮。誰找她幫忙,都來者不拒,也會盡力去完成,生怕別人說她沒本事。明明很不喜歡某個人,見了面還是要裝作親密無間,為了照顧所有人的情緒,她們漸漸喪失了自我,或者說委屈自己戴著面具示人。
高情商的蔡康永說過:“其實我會鼓勵大家做比較冷淡的人。”在他看來,表達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做人適度冷淡,這才是正常的情緒起伏。做個溫暖的人固然很好,可是如果我們溫暖別人的同時,是在消耗自己,那又何必強求呢?
內容目錄
做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
人活著,應該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我們既然做不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堅持自己的內心。活得越懂事,越不容易被人欺負。
做一個“不好說話”的人
不再輕易答應別人的請求,不再總是看別人的臉色,而是學會聽從內心的聲音,學會拒絕。不必委屈自己,沒有原則和底線地答應他人的所有請求。與人交往,越是果斷地拒絕,越是能讓對方明白你的原則和底線在哪裡。不必擔心對方會生氣,因為,懂你的人會尊重你。不用刻意討好,更不用在意他人的目光。
做人問心無愧,不必討任何人喜歡
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要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要學會善待自己。很多事情能放手就放手,直面自己的內心,勇敢的活出自己,走一走夢寐以求的那些路,才不枉此生。不必在意自己是否合群,孤獨一點,會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必總是委曲求全,做的事情只想讓周邊的人舒服,總是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
掌握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原則
人生看似漫長,其實轉瞬即逝。如果把大把的時間花在照顧所有人的情緒上,就沒有時間關注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所以哪有那麼多身不由己,不過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的方向,不必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採取隱忍的態度,不必總是顧全大局,忘記了自己本來要走的那條路。
其實,人生沒那麼複雜,不是自己的圈子不去硬湊,多點時間留給自己獨處,做人,冷淡一點,冷靜一點,冷清一點,或許這才是更好的生活狀態。這樣,也更容易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向來不太交際應酬的,因為我把閒暇的時間,給自己訂定學習的目標和功課,所以,我是一定拒絕多餘的應酬,在很多人看來一起吃頓飯花不了多少時間,可我不這麼認為。我推掉無意義的飯局、活動,與人情,把所有零碎時間拼湊起來閱讀聽書和寫書,並且自己很享受大腦進補的這種快感,比起去吃應酬飯有意思多了。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不想做就別做,不犧牲自己而迎合別人,這才真正活出了自己。不必事事討好,不想說時就沉默,不想做的就拒絕。冷淡不是冷漠,而是學會為自己而活。只有當你學會了愛自己,才有餘力愛別人。
生活不是表演給人看,冷清一點又何妨
周國平曾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與其忍受熱鬧後的空虛,不如享受冷清中的充實。”
有的人熱衷交際,追逐聚光燈下的熱鬧,可華麗的宴席終將散場,狂歡也只是一群人的孤單。
過於熱鬧的生活,常常讓人迷失了自我。只有當心真的能靜下來時,才能看清自己。忙而不亂,靜而不憂。不去無聊的應酬,才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拋棄無效的社交,才有更多精力提升自己。
遠離外界的風雨,才能尋自己內心一方淨土。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冷淡待人,冷靜做事
一個女人,可以冷一點。不用對誰都和顏悅色,冷淡待人,冷靜做事,就不會陷入躁鬱的生活裡。順其自然是一種達觀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種高超的入生智慧;淡泊寧靜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態度。遠離該遠離的,拒絕該拒絕的,堅持該堅持的。走自己的路,不慌不忙;修自己的心,默默發光。
延伸閱讀: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