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因為你不用活在別人的嘴裡和眼裡
生活中我們都常遇到這樣的事情,當你覺得別人誤會了你,你拼了命的解釋,你這樣做是有前因後果的….。結果往往解釋並不能化解別人對你的看法, 大多時候得到的結果都是越描越黑。為什麼我們總喜歡一直去解釋自己呢?你看過身邊那些急於向別人解釋的人,解釋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做過什麼樣的事?受過什麼樣的傷害?總害怕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急於告訴別人,自己心中的是有什麼思考的人。
但其實,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並不存在感同身受。你所堅持的,熱愛的,選擇的,別人未必會懂。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李敖曾說過:有時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需你的解釋,懂你的人無需多言,也知你心事;不懂你的人,費盡口舌,照樣嫌棄你。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作家張愛玲是出了名的愛錢,她曾說過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對張愛玲來說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她所要的東西。甚至連她筆下寫出來的人物也多是為錢成了生命的主色調。「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為了錢,不惜犧牲子女的幸福。「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為了錢,不惜搶自己姪女的相親對象。不少人批評張愛玲的拜金,甚至覺得她丟了文化人視金錢如糞土的名聲,她卻一如既往,既不解釋,也不掩飾的說道:「學會了”拜金主義”這個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
倘若深究,其實不難發現張愛玲為何如此,張愛玲雖出身富貴之家,但不幸的是到她父親這一代揮霍無度,整日沉迷煙榻上,久而久之,家境敗落,家裡只能依靠變賣東西,維持生計,為此,她嘗盡了沒錢的委屈。有一次,他為了向父親討要一點兒學鋼琴的費用,卑微地站立在煙榻跟前,而父親卻久久沒有給她回應,從小缺錢的經歷,讓她從骨子裡對錢格外重視,但張愛玲卻寧可頂著駡名,也不向世人嘮叨她的痛苦和委屈。
酒的甘烈,喝過的人方知,藥的苦楚,服過的人才懂,道盡千言萬語,未必迎來懂你的知音。有些人不必解釋,常言道「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日前一位在雲南貴州一帶種了大量的牛樟木的大戶老闆,也萃取了精油,在大陸地區生意做的相當好,某天經朋友介紹得知,我們這邊專為天然精油研發的負離子擴香儀,他表明有興趣想要來購買……..一來又聽說我們有精油生化實驗室,可以驗證他的精油裡面的活性物質。
但當他一進門坐下一聊,他說:你們有牛樟嗎?我們說:沒有,但我們有台灣的芳樟木,他說,那個不對,那沒有他手上的這個好,我們說,那我們的芳樟你要不聞聞看,他一聞,只說,還是他自己的好,後又問到負離子擴香的原理,我正想,問到核心了,我可以好好介紹了,誰知,明明他的精油一滴入我們的擴香儀,就立即木質香氣立刻均勻的在空間擴散,舒服的當下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但這位老闆卻堅持說,不對,沒有他將精油滴在熱水杯裡的味道舒服,堅持說這樣的味道跟他聞整瓶聞到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遇到這種狀況,還需要繼續解釋說服他嗎?還是放棄了?這時我雖然知道這位老闆的故意找碴,但如果我仍努力針對對方一直不停的提問,給予答覆,然而,我想大家都懂了,不管我怎麼說,對方只會覺得我在狡辯,而不停的出招,因為他的目的不是提問,而是在證明他自己的觀點。當下我就想,與其浪費時間去拼命解釋,不如不解釋,就先離開了。最後,他還是默默的買了一個負離子擴香儀帶走了。
正所謂「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把該說的話,講給懂的人聽,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人活一世,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心若不動,風又奈何,餘生很貴,何必浪費在不必要的爭辯上。
真理無須多言,凡事自有公道。南懷瑾先生說:「人生在世,被人批評,沒有什麼不得了。如果對別人的談論過分認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啊。」更何況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爭辯也好,解釋也罷,是非功過,自在人心。
與其爭辯不如爭氣
歷史上,北宋大臣呂蒙正年輕時白天在寺廟蹭飯,晚上睡在破廟,衣不閉體風餐露宿。後來因為出色的才能,他被升為副宰相。一些出身富貴的官員,嫉妒他如此出身,卻能身居高位,於是憤憤不平。有一天,一位官員在他上朝的路上,隔著轎子裡大聲的指責他,就這種人居然也配做宰相,其他同僚得知後都會生氣,想為呂蒙正鳴不平。呂蒙正卻不以為意,而是更加盡心盡力,堅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活。
一次宋太宗洋洋自得,覺得在自己的治理下,老百姓各個安居樂業,別人都一一附和,唯獨呂蒙正直言不諱的說:『臣曾經看到城外不出數里之地,淒寒而死者很多,不是都像城裡這個樣子。』此番話一出,惹得宋太宗十分掃興,別人笑他傻,差點因為直言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而他並沒有理會他人的意見與斥責,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鞠躬盡瘁,為民請命。最終,呂蒙正因為寬厚的品行和傑出的政績,讓世人所折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閒言碎語
人生走一遭,任何一個人都可能被誤解,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招質疑。有位哲學家曾說:「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別人嘴裡的你,有多少個版本,越解釋越爭辯越受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閒言碎語。與其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被紛繁複雜的流言所擾,不如選擇靜水流深,以實際行動來做出回應。有道是「路遙之馬力,日久見人心」。你是什麼樣的人,終究會被世人所發現,不必解釋,不需討好,與其爭辯不如爭氣,與其解釋不如行動。有句話說的好:「真正有智慧的人低頭行路,笑對榮辱,他們從來不會活在別人嘴裡,更不屑活在別人的眼裡。」願餘生的紛擾裡,我們能夠活成最好的自己。
延伸閱讀:


8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