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抑鬱叫做”微笑抑鬱”
晚上九點多,晚宴結束,安琪走到停車場,上了車,打開音響,一邊聽著電台裡流洩出的輕音樂,一邊享受著難得的寧靜,車子穿梭在夜晚的街道,也流覽了台北的夜景,深深的呼了一口氣,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就在10分鐘前,作為一家企業營銷經理的她還在與客戶們推杯換盞,笑語盈盈,她周到而細心地穿梭在新老朋友之間,詢問他們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有什麼意見,偶爾還要跟熟識的人套些近乎,家裡小孩最近怎麼樣了?過年打算去哪玩呢?
她性格陽光開朗,總是表現得積極主動,讓所有人都覺得她能量滿滿,可只有她自己清楚,在熱情爽朗的外表下,她早已身心俱疲,很想有個假日無人打擾,只想一個人待會兒。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刻呢?在很多人面前極力表現出一副開朗的樣子,內心卻疲憊不堪。在各種聚會活動中,看似和誰都很熟絡,內心卻覺得很孤獨。身邊的人都說你很外向,可你自己明白,這一切不過是偽裝出來的。
假裝很外向的微笑憂鬱
外向只是你慣用的一張面具,幫你隱藏了真實的自己,「外向」這個詞最早是由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他在1921年出版的代表著作心理類型學中提出了內向和外向的概念。
內向的人能量指向內部,他們從獨處中獲取能量,因此他們更喜歡安靜;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他們從社交中獲取能量,因此他們大多開朗活潑,喜愛社交。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內向和外向更多的被用來描述人的性格特徵。當我們說一個人很外向的時候,我們大腦中會自動浮現出這個人開朗健談的畫面。而當我們說一個人內向的時候,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給他打上木訥,不善言辭,沒什麼朋友的一系列標籤。
微笑抑鬱症是一種非典型的抑鬱表現形式,患者在別人面前表現得很開心,甚至很有幽默感,但在微笑和樂觀的面具背後,他們的內心卻充滿了無價值感,甚至是絕望。就像很多人在朋友面前保持著很開心的狀態,當自己獨處的時候呢,卻常常感到悲傷。
近些年,我們常常看一些平時看上去開朗樂觀的公眾人物因自殺而離世。微笑抑鬱症已經成為潛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那些平時習慣表現的我很好的人,需要警惕的是,所有被你刻意隱藏起來的負面情緒。可能會給你帶來超乎想像的影響。也許一開始這些負面情緒只是讓你感覺身體不適,比如失眠或者精神萎靡。但負面情緒在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會將你推向絕望的深淵。
有一種假性人格,是陽光型抑鬱
從表面上看,陽光型抑鬱患者與常人沒有差別,甚至比普通人還普通,比正常人還正常。與微笑抑鬱相似,但是更明顯的壓抑成習慣。外表他們是非常快樂和充滿激情的,所到之處有如陽光,讓周圍的人都燦爛快樂,是個活寶,是個開心果,唯獨不是他自己真實的一面。因為一旦當他們一個人的時候,卻有著突然收斂的笑容和心中刹那的隱痛,常常一個人在陰暗處舔舐傷口。
“人前積極人後消極”這就是陽光憂鬱症,他們把鬱悶、委屈、憤怒等情緒掩藏起來,表面上給人陽光、快樂、充滿激情的感覺,長期無法宣洩形成憂鬱症,等等。長期得不到宣洩的負面情緒積累下來,會形成巨大壓力,很容易反噬自己。因為正常人能夠把自己的悲傷、憤怒、怨恨、委屈、不滿等等不高興的事情表達出來,身邊的人就會知道他的困難,並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他們 ,即使幫不上忙,身邊的人也會瞭解明白她的感受,當一個人的內心感受被別人理解時,那麼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情感需求就被滿足了。但陽光抑鬱症患者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他抑鬱了,全世界都不知道,因為他既不發洩,也不求助,他看起來太正常了。
要麼討好型人格、要麼完美主義人格
為什麼有人不會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陽光型抑鬱者要麼是討好型人格,要麼是完美主義人格。
討好型人格顧名思義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潛在的不健康行為模式。性格特點上,討好型人格習慣性主動道歉、迎合他人、沒有自己的原則、不懂得拒絕、害怕給別人添麻煩、默默承受、內心自卑,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等。
人際關係上,討好型人格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越重視對方,越會擔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個小錯誤也會懊惱很久。
如此懇切的討好他人,如此沉重的精神枷鎖,當然不可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公然於眾,因為那樣不討人喜歡。同樣,處處要求完美的完美主義人格也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模式。
“要求完美”用心理學的語言來說是一種傷害的武器。這種人的情感世界非常脆弱,他們的內心好像一層很薄的玻璃,一旦傷及,就難以復原。所以他們用周身美麗的陽光把自己和外界的真實隔離開。即使每個人都面臨生老病死,他們也難以接受,他們會塑造出一個極為虛假的自我,然後在這種陽光的自我中陶醉,最後,在這種陶醉中將自我毀滅。
現代一些行為學家要求有一定的鈍感力,就是不要對周遭的一切太敏感,因為世界資訊太多,變化太快,但這種鈍感力是一種敏銳洞察後的鈍感力,不是對周遭的一切都用完美來麻痺自己,用虛假的“正能量”來麻醉自己,而是你可以不完美,不必處處正能量。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成為自己
停止扮演一個情緒穩定者。「做人就要正能量一點」,這個觀點害慘很多人。一個人對她曾經的往事有多輕描淡寫,內心就有多痛徹心扉,而偏偏這樣的人還要用正能量武裝自己,裝作自己毫不在意,或是重新編織了一套粉飾過的記憶。很多人覺得:我不應該懦弱,我不應該恨自己的父母,我不應該躺平。不,都應該的。你的懦弱,你的恨,你的躺平,是你的選擇,是你的自由,沒有人可以阻擋。
一個真正健康的人是什麼?不是只有正能量,而是一定有負能量,敢於直面挫折,直面衝突,有負能量的時候,學著從挫折與衝突中自我調節出來,不要沉溺在裡面就好,真實是很重要的,負面情緒存在了,就是真實,你就要面對它、解決它、釋懷它 。雞蛋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或許也不應該設限成長不成長,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所有的事與願違,允許自己成為自己。遇上無解的難題,告訴自己「算了吧~」也是一種解藥。
延伸閱讀:
那些得了憂鬱症的人到底是什麼感覺?五個念頭成了你罹患抑鬱症的關鍵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3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