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思無邪

當我向你傾訴煩惱時,那不是我的抱怨,是我對你的信任

有時疲憊,有時怨恨,有時期盼,有時幻想,有時不知所然,生活中我們經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佔據了內心,腦中不斷接收外界傳來的各種思維活動,如果不去梳理清楚,日子久了,就會因為與自己內心的自我相抗衡而出現一種耗弱,因而我們都希望有一個讓自己最沒有負擔,最不需要擔心後遺症的,那個人通常是你認為最親近,也最了解自己的人,這年頭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裡,有那麼一兩個願意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訴說是何其幸福阿,可芸芸衆生”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日前一位朋友在我的粉專留言裡寫出很多人的心聲:”當我向你傾訴我的煩惱時,那不是我的抱怨,是我對你的信任”引來許多網友的留言附和:「因為喜歡他才會跟他講,誰會無緣無故隨便跟人講心事」。

跟親密的人好好說話為什麼這麼難

常看到女人一回到家,看到先生就開始批哩啪啦的訴說著今天發生的大小事,說是一種夫妻間的溝通與分享,但同時也把情緒一股腦兒的往先生那裡倒,因為你認為他明白我、他懂我,他會感同身受,他會接受我的一切,他也會包容最真實的我,所以肆無忌憚的把無法對外人說的話都盡情的發表,但長此以往,卻得到的是先生的一句:「你別總是在抱怨」。因為那些你以為的”我是因為信任你,才會跟你說的”,在他聽來那就是你的理由,抱怨與嘮叨。而你認為那不過是一種跟親密的人才能說心事。其實你錯了,不是因為你信任他,才無所顧忌的口無遮攔,才任性嘮叨隨意出口,是因為他的寵愛才讓你有侍無恐。

close-up-image-young-couple-holding-hands-concept-love-family-close1000 當我向你傾訴煩惱時,那不是我的抱怨,是我對你的信任

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我們一不小心就成了那個最糟糕的、最討厭的、不肯好好說話的自己,其實那並不是最真的你,而是最有恃無恐的你。我們總是把脾氣和眼淚留給最愛的人,都忽略了真正讓我們走在一起的是雙向奔赴的感情,是彼此的安慰、傾聽、取暖,而不是單方面的傾訴。一段友誼的開始不僅是分享自己的成就與喜悅,也通過暴露自己的弱點和傷口,通過彼此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兩個孤獨的靈魂才能夠相遇。

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不想聽你說,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有時候總感覺別人忽略了自己,其實可能是自己太閑了。世界上不愛的理由有很多,忙 、累 、不合適 、為你好,而愛的理由就只有一個,就是想和你在一起。

網上有人問:是什麼時候,你決定要和這個人廝守終身?結果發現答案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小的事,就是兩個人吵架了,然後這個男的做了一桌飯,說還是先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罵我。或者是吵了一天,然後女生到廚房裏一看,碗都已經洗好了,男生說:吵了一天挺累,早點睡!就是這些很小很小的時刻。所以兩人之間儘管連吵架後的誰先低頭,傳遞的都不是對與錯,而是”我不願意再讓爭吵繼續下去的妥協”是傳遞”無論我們怎麼生氣,我最在乎的人終究是你”。真正能夠講明白的溝通,起始於我們雙方都站到了同一邊,而不是對立面。

別把自己活成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為什麼跟親人間的那些衝突,是我們在同事,在老闆面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可不就是因爲我跟你之間有不同的信任感,不同於任何人的感情鏈接嗎!連接我和你的東西不是道理,而是感情,我才毫無壓力,不管是任性的表達還是溝通,都是爲了讓關系更親密,而不是讓一方成了情緒垃圾桶,彼此負面情緒的污染。

說到底,再親的人也得掌握分寸,做一個有格局的女人,別把自己活成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祥林嫂就是一個逢人就訴苦,不斷的在向世人的傾訴著自己的遭遇,在傾訴中獲取些許的釋然,還在廟裡捐了款,最終卻沒有過了自己心靈這一關,她依然失去了自己,她就是一個忽視了與自己心靈的對話的人,把一切希望全部寄託給了別人,當別人無力幫助她的時候,她便徹底的放棄了自己。

workplace-gc372cd424_1920_fan-diffuser_10008000 當我向你傾訴煩惱時,那不是我的抱怨,是我對你的信任

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做自己最好的知音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再親的人​​​​話到嘴邊想一想,不是不能說,而是需要換個方式說,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慎言慎語 ​​​​。並且建議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時常發現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想說的話緩一緩的過程中,減少了衝動與副作用,這或許就像曾子「吾日三省吾生」。

曾經有人問古希臘大學問家安提斯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麼?答曰:「同自己談話的能力。」同自己談話是詢問自己的心靈,也是發現自己,向自己呈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你懂得呵護自己的心靈,並與他時常對話嗎?時常問候自己的心靈,傾聽來自心底的回答,是對自己的關愛,也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的走自己選擇的道路,做自己喜歡的事。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確,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時光都在很普通的日子裏度過,有時候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插曲,感受上,卻似乎走進生活的誤區事實上,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

世界上還有誰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祕密的呢?當我們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的心靈來一場對話。由於我們的內心生活都是隱祕的,每個人都需要詢問、傾聽自己的心靈,才是尊重自己的生命。遵從心靈的指引我們每個人都有迷茫彷徨的時候,這也是生活的常態。

延伸閱讀:

辯解,抱怨,責備來自受害者心態,一出口就在吸收負能量

我們總是把壞脾氣,給了自己最親的人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