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穩定是一種毒
寫了很多關於情緒以及中醫內生七情的文章,之前就有朋友來信問到,關於「如果遇上突發的衝突事件直面而來的時候,到底要怎麼控制自己,保持情緒穩定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講講我自己,其實我本人還是一個相當熱血,有活力的人,雖然我需要隨時提醒自己保持情緒穩定,別為小事發怒,眼光放遠,做人要有格局等等,…..但事實上我對於”情緒穩定”這個詞,還是有不同的解讀的。
情緒與感知是生而為人的天性
人又不是機器人,怎麼可能無時無刻保持情緒穩定呢?人之所以爲人,不就是因爲和周圍環境、人的互動,與環境共感,與他人共情,使得我們的內心泛起漣漪,讓我們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而情緒呢?它更像海水一樣,時而波浪般起伏,時而被狂風捲起浪高,這樣的波動,這才是”活着”,才是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不是嗎?
活的無感的”情緒穩定”是一種麻木與早衰
然而有些人可能從小被威權壓抑,被功利主義教育到,”你的發怒是不好的”,”與人發生衝突是不對的”,因而很多人早已經養成了,把自己當做工具人一樣,剝離自身的情緒感受,忽視內心的聲音,就像個獨裁者一樣威權的否定,暴力的壓制自身的情緒。
但你想,當一個人不會因爲戀人的離開而悲傷,不會因爲被侵犯、被羞辱而憤怒,不會因爲久別重逢而感動,甚至不會對人表達他的感激之情,他失去了對生活的感知和表達情緒感受的能力。朋友們,那不叫”情緒穩定”,那叫”麻木”和”早衰”。我見過那種不管什麼情境下都活的很平靜很穩定的人,在他們身邊,我感覺到的是一種類似於死一般的寂靜,他們彷彿被封印住了一樣,沒有活力和生命力。
很多人覺得只要他切斷和內心的連接,放棄所愛,用大腦來掌控一切,那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內耗,那這樣做事效率會更高,收益會更大,但被封印在心底的情緒不會消失,它就會慢慢的堆積僵化。變成一團黑色的、沉默的、破壞性的能量,當堆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要麼是可怕的情緒大爆發、大崩潰,要麼變成抑鬱,要不就是身體的病痛。
比起”情緒穩定”,人更適合的是”情緒涌動”
所以,比起情緒穩定,我更喜歡一個詞叫做「情緒涌動」。我們就像一根通暢的管道,情緒來了就讓他來,當他找到了表達的途徑之後,自然就會走,心裏涌起了幾分開心,就可以像小孩子一樣蹦蹦跳跳,釋放你的手腳,手足舞蹈一番,那難過的時候,就聽一些悲傷的歌,或者看一部催淚的電影,或是抱頭痛哭一場。憤怒的時候就還擊那個惹怒你的人,或捏緊拳頭對著枕頭一陣亂槌;孤獨的時候,就用被子裹緊自己,就用雙手抱抱,蜷縮着自己。
情緒本身不會帶來破壞性,只有長期壓抑,否認情緒才會,那當你能夠自如的表達情緒,允許情緒流動起來,你就會越來越輕盈,有活力,充滿創造力。你看那些藝術作品,那些畫,那些音樂,那些詩歌文字,他們之所以能夠打動你,不正是因爲其中蘊藏着的巨大的情緒衝擊和能量嗎?
而那個不被否認壓抑,有趣的情緒感受指向的,正是一個真實的你,那是我們一次次和外界互動產生的美妙旋律,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旋律,是我們真實活着的最好的證明,很多見過我的朋友都會覺得我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人,但我回想,二十年前的我完全不是這樣的,真正給我帶來蛻變的,就是從某一天起,我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分手的時候,我連坐車聽到一首情歌都會淚流滿面,參加活動的時候,感覺到被打斷,沒有被尊重,我就會直接甩臉色表達自己的不滿,那感覺到壓抑的時候,我就會去開著車去八里海岸邊跑步吹海風,或是到金山去看海浪洶湧拍打跟著大聲嚎叫,然後當情緒用他渴望的方式被表達和呈現出來之後,我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真實,越來越輕盈。長久以來,被封印的是命運才有的處理,所以不要再強迫自己去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而且要做一個情緒流動的鮮活的人。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3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