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滿節氣到,解熱祛濕消百病
小滿在節氣上的含義就是夏熟的作物,稻、麥籽開始灌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在此時的農家,會在小滿裏憧憬著夏收的殷實。小滿時節,萬物繁茂,稻穗中的米粒已灌漿,一片綠草葱葱中點綴著簇簇金黃的稻穗,代表大自然中的陽氣已經比較充實。
此時也正式梅雨黃時節,用一首唐朝李世民《詠雨》送給大家「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雁溼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絃。」
此時,古有“大落大滿,小落小滿”的諺語。“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將來越是大豐收。所以也有"大滿、小滿、江河滿"的俗語。江河湖滿,是小滿的氣候特徵,依據中醫“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小滿節氣,也正是抓要住這個時機,讓體內氣血“小滿”起來,協助體內祛濕防暑,輕鬆過夏天!
小滿節氣到, 小得盈滿為“小滿”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每年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時間大概在5月21日或22日。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小滿”同前述的“驚蟄”、“清明”一樣,是反映生物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出現生長發育現象的節令。其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較茂盛、豐滿了,以麥類為主的夏收作物的籽粒逐漸飽滿,但尚未到最飽滿的時候。
小滿養生要吃什麼?
小滿時節正當初夏走入盛夏,此時五行走到火,入心,避免急躁生內火,飲食中應該減酸增苦,可多吃點帶有苦味的東西,像苦瓜,蓮子芯,芥菜,茼蒿等。因為小滿時節的夏季,是濕熱與悶熱交織的氣候,它會導致一系列心火過旺的表現。例如心煩,失眠,口舌潰瘍,臉上冒痘痘,之類的問題都可以用清心火來解決直接清心火就可以了。
祛心火的蓮子芯+蓮子銀耳湯
- 取3g的蓮子芯煮水代茶飲用,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一些紅茶或者是綠茶蓮子心,它就是蓮子內部的心,我們單獨拿出來泡水。(因為蓮子心很苦,在中醫裡認為苦入心。苦最能降心火)的說法,所以蓮子心泡水可以清心火,但是蓮子心寒性較重,一旦我們心火過旺的表現症狀消失。蓮子心我就不推薦大家繼續使用了。
- 如果想長期使用可以考慮呢,把蓮子芯改為有蓮子,可以煮成蓮子粥,或蓮子與紅豆一起煮來吃,祛濕退火兩相宜
清利濕熱的食物
小滿節氣中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但下雨後,氣溫又會急劇下降,除了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之外,小滿時節也是濕疹性皮膚病的高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排水利濕的瓜果蔬菜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紅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芹菜、黑木耳、胡蘿蔔、番茄等,協助體內水分的代謝與祛濕。
小滿養心
中國24節氣中有小滿而沒有大滿,正符合中國古代道家思想中的"忌滿",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老子也有言:"滿遭損,謙受益"。"小滿"正好是"滿而不盈,滿而不溢,滿而不損也。所以小滿而不太滿,如同人生不求滿,留點小缺憾的小滿,剛好知足惜福過一生!
小滿不像冬至、清明等節氣那樣為人熟知,但它以特有的養生方式和哲理,釋放著它特有的韻味。夏天來了,人們的心情難免浮躁與消沉交織,沒有慾望的人生,可能了無新意;慾望過於強烈,又恐貪婪伴隨。讓我們掌握一個「小滿」的尺度,活得樸素、從容、平和,自然有一種知足感與幸福感。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和平衡。所以「小滿」雖然沒有百分百圓滿,但是知足,滿而不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圓滿呢!
小滿的健脾除濕兩大穴、一大忌
小滿時節的防熱除濕法,可以說是可以貫穿整個夏季來用的一套策略。最近天氣開始悶熱,就有不少患者開始諮詢有關於手指縫腳趾縫出現的水泡、腳氣和濕疹問題,以腳氣為例,足部出汗多,局部騷癢, 手指角趾長汗泡疹,皮膚濕黏不舒服。
這種情況我們除了可以在每天換下來的鞋子裡面,用一個化妝棉滴入尤加利精油除濕外,要確保此時的濕氣不上身,教大家整個夏季都可以把陰陵泉穴作為一個重點的溫灸穴位。
初夏祛濕大穴–陰陵泉穴
因為陰陵泉穴歸屬於脾經,而脾是運化濕氣的臟器,我們艾灸陰陵泉穴,脾的功能增強,自然水濕之氣就慢慢的代謝出去了。
最近這幾天有一位朋友留言,說自己在艾灸陰陵泉穴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小便次數變多,他就非常害怕,不敢再溫灸了。實際上,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水濕之氣在體內積聚,脾運化後濕氣要外排出去,就會從膀胱這邊出去,總要給濕氣一個外排的通道。所以呢,排尿它就是排除濕氣,的重要方式之一。
陰陵泉穴的位置在,小腿內側骨,沿著內緣向上推推到我們膝關節附近的時候,發現這條內側骨向上彎曲了,那麼在彎曲的部位直接點按,能夠促進到一個疼痛凹陷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陰陵泉穴。
健脾養胃的大穴-足三里穴
我推薦一個健牌養胃的大穴位,叫做足三裡穴,歸屬於胃經,可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幫助食物轉化為氣血。可以幫瘦人變胖,也可以幫胖人變瘦,雙向調節足三裡穴它所在的位置。當我們屈膝90度的時候,膝蓋骨外側有一個凹陷,我們把它叫做犢鼻穴。犢鼻穴往下三寸就是足三里的所在。
小滿時的一大忌就是切勿貪涼
夏天天氣熱時,我們吃一些冷飲,或冰品,會感覺非常爽。但是寒涼的食物進入脾胃之後,我們的脾胃先要用自己的溫度把食物加溫,然後開始消化這個過程,會損耗大量的脾胃之氣。當然,這是相對於正常溫度的食物而言的。長期以往,會使得我們的脾胃虛弱,一旦脾胃虛弱,在一個人的體態之上就可以表現出來,比如說小腹突出,下半身肥胖,或者是面黃肌瘦。
這兩個極端體型,歸根結底的原因都在於脾胃。不同點是消瘦的人,他是因為脾胃,無法有效的吸收營養,食物中的精華物質無法有效轉化為氣血氣血,無法滋養臟器和肌肉,導致消瘦長不胖;而肥胖問題,它屬於是脾胃虛弱,無法及時運化體內多餘的水濕之氣,導致水濕之氣積聚成痰。最後形成了脂肪,導致了肥胖。所以如果你不想身材走樣,最好在小滿來臨時的夏季就不要貪涼,兼具除濕才能保持體態。
延伸閱讀: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