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夏後靜以養心,動以養身,午休以養神
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禮記》上說﹕“夏之為言﹐假也。長之﹐養之﹐假之﹐仁也。”意思是說﹐萬物在這一季節裡﹐都要長大﹐走向成熟。在節氣上來說,立夏表示也代表著告別春天,開啟夏天的序幕。
唐末將領高駢的一首詩作《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此詩描寫夏日山亭的風光,以綠樹陰濃,樓台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捕捉了微風之後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閒與寧靜,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初夏鄉村風景。是我認為最適合立夏時節的詩句。
立夏開始走入夏天,在黃帝內經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忙種、夏至、小暑、大署六個節氣。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這時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養護。
立夏天地之氣交,人體內陽氣旺盛與心相應
孫思邈在《攝養論》中說:“四月,肝臟已病,心臟漸壯。宜增酸減苦,補腎強肝,調衛氣;五月,髒髒氣休,心正王,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臥起懼早;六月,肝氣微,脾臟獨王。宜減苦減鹹,節約肥濃,補肝助腎,益筋骨。”
夏季萬物處在蓬勃生長時期,天、地之氣交合,人體內陽氣旺盛,中醫認為,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要神清氣和,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如同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
故夏季精神調攝,應合自然界“生長”的規律,主動調節情志,保持恬靜愉快心境,神清氣和,“無厭於日”,切忌發怒,使體內陽氣得以渲泄。魏晉名士嵇康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充分的掌握了“心靜自然涼”的天然夏季養生法。此時的休閒活動,力求情志的調暢,宜走出戶外、消夏避暑等。
立夏節氣養生法
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同時也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保養心臟。
1、立夏後靜以養心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來主管。當夏日氣溫升高後,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所致。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此時的情緒波動起伏,也會影響到免疫功能的低下,一旦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從而影響健康。“立夏”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這些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在夏日來臨之際,要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白天調整自己的工作計畫和生活節奏,適當地減緩速度,並留有一定餘地。業餘時間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遊。盡可能讓機體和思想獲得充分地放鬆。要節欲守神,善於滿足,以保持樂觀的情緒。注意戒躁戒怒,努力培養自己處事不驚,遇事不亂的心態,做到心靜。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能促進血液循環,運動會身肌肉,並產生深呼吸效果,使血中的氧含量增加。同時,笑可鍛煉心肺功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增強,並能刺激各種激素的分泌。促進新陳代謝.此外,笑還能振奮精神,消除煩惱,使人放鬆。所以,笑口常開也不失為安渡夏季的一劑良藥。
2、立夏後午休以養神
“立夏”後晝長夜短。根據節氣變化,相對於冬春季節,人們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是應增加午休。
由於“立夏”時天亮的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老百姓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實的特點,因此更需要“午休”。還有在“立夏”之後,中午1時到3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因此增加午休時間,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得到休息,不能“午休”的,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
3、立夏後動以養身
邱處機在《攝生消息論》中說:“夏三月,屬火,生於長養心氣。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徹環眺望;早臥早起,無厭於日,順于正陽,以消暑氣。”
初夏之時,老年人容易出現氣血阻滯,血脈閉阻,這時每天早起運動,晨練,並吃些蔥白粥,可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預防心血管疾病。
根據以上養生理論,夏日養生之法應當以益肝補腎,養肺澄心為原則。天氣熱起來,正好對孩子進行“三浴”鍛煉。
- 每天多通風,讓孩子開窗睡覺,進行空氣浴。
- 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帶孩子到戶外進行日光浴,日光中的紅外線照到皮膚上,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此外尚有殺菌消毒作用。
- 1歲以上的小兒可直接在陽光下進行。小嬰兒可以在樹陰下進行。
- 還有就是水浴,天氣熱了,孩子們正好可以在水裡多玩兒一會兒,注意水溫在35℃左右,一邊洗澡,一邊遊戲,洗澡要天天進行,不只為了乾淨,還為了增強體質。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淋浴,這是一種刺激性較強的鍛煉,注意噴頭不宜高於孩子頭頂40釐米。
4、立夏後清淡以養脾胃
立夏吃什麼最養生?中醫認為“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此時胃腸功能受暑熱刺激相對減弱,為此,保證胃腸功能正常,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尤其以夏天盛產的黃瓜與番茄最具有保健作用。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飲食。如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併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如果此時還多吃些油膩,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而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
延伸閱讀: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