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寬一尺病退一丈,動養身體,靜養情緒,富養靈魂
生活中,各種負面情緒,隨時都會來干擾我們的思緒,這裡些負面情緒看似心理層面的困擾,但日久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神經系統與荷爾蒙系統及血液循環,慢慢的波及到各個臟腑,而影響人體不同的臟器的功能。在中醫裡,把人體因情緒所帶來的傷害稱為「內傷七情」,中醫將情緒化分爲七種,分別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是人都會有的情緒表現,但如果過度。它都會損傷人體的一些相應的臟器。比如說,過喜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思則傷脾,過憂則傷肺,過恐則傷腎。
內容目錄
焦慮、恐懼的情緒如奪命的毒
曾在網上看過一則,是阿拉伯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情緒的實驗,他把剛剛出生的兩隻羊分別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一隻散養在草原上,讓它自由快樂的奔跑。 另一隻羊拴在一頭狼的旁邊,每天被狼垂涎欲滴的盯著。一段時間之後,草原上的羊長得非常健康,而被拴著的那只羊卻死了。 他不是被狼吃掉的,而是面對兇惡的狼,惶惶不可終日,根本無心吃食,最後因為過度的焦慮而死。
《情緒革命》一書中說,情緒生病,比身體生病更可怕。長期身處負能量中對健康會有諸多的危害。現代醫學發現,長期處於焦慮、恐懼、悲哀等情緒中,這些壞情緒會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發生率所以又被稱為「癌症性格」。
心寬一尺,病退一仗
今天我就來教大家放寬心的穴位疏導,當有負面情緒來襲時,用兩個穴位有效的清理掉情緒的垃圾。
第一個是,神門穴
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處。在此處以暖暖石溫灸一次五分鐘,可以疏通心脈,所有想不開,鬱結的心結,會獲得抒解與鬆弛。
第二個是,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往頭頂畫一條線,兩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以暖暖石溫灸頭頂的百會穴,所有的頭昏腦脹,思慮打結,情緒衝動,膽怯,悲傷都會獲得很好的抒解與豁然開朗。
我們應該成為情緒的主人,及時清理掉垃圾情緒種下的毒,遇到工作的困頓,要及時解開心中的鬱結,面對生活的壓力,要懂得排遣內心的焦慮,以一顆歡喜心,看淡生活起伏,不大悲、不大怒、不內耗、心寬一尺,病自會退一仗。 心無掛礙才能百病不生。
運動骨血則氣強,氣強則可抵禦歲月的侵蝕
《諸病源候論》裡記載:“運動骨血,則氣強。” 經常運動,強健筋骨,身體才能保持健康狀態 。愛丁堡大學的保羅博士對這結果相當肯定,運動除了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與廢物的出外,對於大腦中的化學傳遞物質腦內啡以及血清素的分泌也有很好的處進作用,動一動所有的想不開,過不去的檻,都解開了,過去了。所以無論是在家鍛練還是去健身房,還是午餐後散步,都能夠實現改善健康,促進長壽的目標,運動所建立起的健康屏障,是身心一體的,能阻止病魔的侵入,也能抵擋住歲月的侵蝕。
清道光20年,曾國藩大病一場之後,開始注重養生之道。曾國藩在他的日記中寫到:「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省思慮、除煩惱,『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總結就是,曾國藩落實,養心靜坐,沉思寧靜心緒,讀書豐盈內心,每日餐後行步長庭,步行3000步。
曾國藩的養生經歷,歸根結底為三點:就是動養身體,靜養情緒,富養靈魂。劍橋大學團隊曾在柳葉刀發表一項研究結果,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90萬人通過充分的身體活動而避免了過早死亡。
我曾經在更年期那段時間,因為月經量大,經常感覺天旋地轉,我本以為自己貧血,不斷的在食補上給自己加強,之後在一次血液檢查才發現,自己強壯的很,一點貧血也沒有,而是血壓爆高169/110,那時醫師已經要開降壓藥給我了。我堅持說,不用,你給我幾個月的時間,我先自己調整調整,如果還是不行,,我再來找您開藥吧。我是從那時起開始戒掉牛羊豬等紅肉,開始晨起運動,每天仰臥起坐,加上體操,例行一天只吃兩餐。 飯後一定站上動動機上面,按摩內臟,結果不到兩個月血壓完全回覆正常,再也沒有異常過了。
覺悟到 “管住嘴邁開腿”的重要,比什麼健康食品的食補都有效。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時常運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則更像是一汪清泉。運動是體內生態管理最好的方式。
心靈的豐盛可以抵禦晚年的孤寂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孤獨一人無兒女相伴。 難免會有一種孤單感。 這時我就想到了楊絳先生,楊絳一生埋首於著書立作,楊絳在女兒錢媛和丈夫錢鍾書相繼離世之後,閉門謝客,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讀書和創作中在文字的世界裡,洗滌掉了悲傷,去除了孤單。 他獨自熬游於書本中,怡然自得,靈魂的富足,賦予了他對抗時間的力量。 身軀蒼老,他內心始終進發著蓬勃的生命力。 在書本中擁有廣大的精神世界,我們就不會宥於生活的雞毛蒜皮,也不會困于人生低谷。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中寫道,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生活,我們要學會為自己尋一處精神棲息所。
人生最怕的是靈魂乾枯,生活跟著荒蕪,如果內心足夠豐盈通透,面對世事的諸多磨難,歲月的無情輪轉,自然就能夠不憂亦不懼。培根說:「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牢籠。」養生之道,身體、情緒,靈魂三者不可或缺,我是李淳廉,感謝您的閱讀,當我們修煉出健壯的體格,良好的情緒,豐富的內心,才能收穫一個充實且健康的人生。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