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證實】90%的疾病來自於情緒!
收到鮮花和禮物,心情變得開心;發薪水當天,情緒會異常興奮,懷著期待;看恐怖片,會不自覺露出恐懼的表情;這些自然流露出來的情緒,受到大腦的控制。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指揮中心,分為大腦皮層與邊緣系統兩部分,後者則是“情緒大腦”。情緒也會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作用於大腦,從而影響全身的器官。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醫學研究所的研究者,歷時20年,通過研究2978名參與者的生活取向測試、疾病及死亡原因,結果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的人,比相對樂觀的人平均早死兩年;悲觀還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疾病呈直接相關。也就是說,情緒能影響健康,一個人長期憂思過度、情緒易怒,對健康和壽命來說,可能是重重的一擊,成為“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
負面情緒容易刺激大腦神經,產生心跳加速、腸胃不適、頭痛等不適狀況。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工作產生的疲勞感很大程度上是與心理、情緒狀態有關,並非體力與腦力造成的。哈佛大學研究顯示90%的疾病來自於情緒,目前證實情緒有關的疾病就已經多達200種了。
喜、怒、哀、樂的情緒,能夠反映出內心與臟腑
中醫認為「百病皆生於氣」,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氣,即七情。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熱,稱為九氣。氣貴沖和,運行不息,升降有常。氣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環無端,而無病。而七情又分屬於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所以我們的情緒及情志活動,也都關係到臟腑的功能,就稱為五志,若七情變化,在正常的活動範圍內,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使人體氣機紊亂,鬱而化火,出現煩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屬於火的表現,稱之為「五志化火」,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過喜傷心、大怒傷肝、思慮傷脾、憂悲商肺,恐驚傷腎。
此外,由於某些慢性疾病,體內臟腑功能長期失調,引起人的精神情志異常,這就稱為「因病致鬱」,這部分的還與機體本身的耐受、調節能力有關。七情致病不同於外邪六淫,六淫主要從口鼻或皮毛侵入人體,而七情則直接影響有關臟腑而發病,對疾病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它可促進病情的好轉與惡化。由於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稱「內傷七情」。
小心5種“高危”情緒
驚——恐懼、驚嚇、緊張
傷身表現:暈厥、神經紊亂、傷腎
危險指數:★★★☆☆
大家一定聽過“人嚇人,嚇死人”這句話,那麼在現實中,有沒有人真的被“嚇死”呢?
驚則氣亂:氣亂是指心氣紊亂。心主血,藏神,大驚則心氣紊亂,氣血失調,出現心悸、失眠、心煩、氣短,甚則精神錯亂等症狀。
驚與恐不同,自知者為恐,不知者為驚。驚能動心,亦可損傷肝膽,使心膽亂,而致神志昏亂,或影響胎兒,造成先天性癲癇。
恐則氣下:氣下,精氣下陷之意。恐為腎之志。恐,是一種膽怯、懼怕的心理作用。長期恐懼或突然意外驚恐,皆能導致腎氣受損,所謂恐傷腎。過於恐怖,則腎氣不固,氣陷於下,可見二便失禁、精遺骨痿等症。恐懼傷腎,精氣不能上奉,則心肺失其濡養,水火升降不交,可見胸滿腹脹、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
當一個人極度恐懼的時候,往往出現渾身無力、失眠、小便失禁等,腎臟也因此受到損傷,而大腦、心臟也會受到刺激,身心紊亂,嚴重則間接導致病發死亡。所以,大家不要隨隨便便去嚇唬自己的朋友,輕則被你嚇尿褲子,重則會嚇到從此不舉或腎虧。
憂——焦慮、擔憂、壓力
傷身表現:皮膚問題、高血壓、中風
危險指數:★★★★☆
憂思傷脾,脾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有統攝一身之血的作用。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頭”、還有些面臨聯考的莘莘學子“滿臉長痘”都源自於心理的焦慮與壓力。而且脾統血肝藏血,血液統攝不足,肝就會血虛,血虛傷肝,肝傷則精神錯亂,甚至筋脈攣急、胁肋不舒等。
當一個人遭受壓力,情緒會變得焦慮不安,體內釋放一種物質——“皮質醇”。它會刺激油脂分泌,臉上出現痘痘等皮膚問題。當然,這是比較輕的症狀,更要命的是這種情緒會導致中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心血管行為醫學的研究者,對6000多名受試者進行了22年的追蹤,得出研究結論:焦慮感強的人比焦慮感弱的人,中風的風險高出33%。
悲——傷心、情緒低落、憂鬱
傷身表現:心肺、腸胃不適、憂鬱症
危險指數:★★★★☆
悲則氣消:氣消,肺氣消耗之意。悲憂為肺之志。悲,是傷感而哀痛的一種情志表現。悲哀太過,往往通過耗傷肺氣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個臟腑的病變。如耗傷肺氣,使氣弱消減,意志消沉。可見氣短胸悶、精神萎靡不振和懶惰等。終日鬱鬱寡歡、茶飯不思,對身心健康打擊大。隨著年齡增大,人更易產生悲傷、憂鬱的情緒。悲哀過度,還可使心氣內傷,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
特別是家中有老人的,一定要多關心、開導老人的情緒,否則容易加深壞情緒,壓垮身體。65歲的陳先生,在退休後健康檢查時發現自己罹患了大腸癌第三期,一開始他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整天失眠,悲傷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還引起了併發症,加重病情。
醫學研究證明,沮喪時,消極時,有45%的人會出現各種疼痛,原因是體內調節疼痛感知的複合胺、多巴胺偏低。此外,悲傷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大量壓力激素,誘發心臟病。
怒——動不動就生氣、脾氣火爆
傷身表現:傷心肝肺、心肌梗塞、癌症
危險指數:★★★★★
怒則氣上:氣上,氣機上逆之意。怒為肝之志。凡遇事或事火冒三丈,一不如意就激動發怒,使肝氣疏泄太過,肝氣上逆,血隨氣升,可見頭暈頭痛、面赤耳鳴,甚者嘔血或昏厥。肝氣橫逆,也會犯脾胃而導致腹脹、腹瀉,若克胃則可出現呃逆、嘔吐等。由於肝腎同源,怒不僅傷肝,最後都會傷腎。腎傷則精衰,就會出現恐懼、健忘、腰脊軟等症,所以肝為五臟之賊,故肝氣疏泄失常會影響各臟腑的生理功能而導致多種病變。
“我的肺都快被你氣炸了!”曾經一名女子在教育孩子時被氣得跺腳大嚷,然而沒過一會兒,該女子突然胸口劇烈疼痛、無法深呼吸。送醫搶救後,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是:右肺破裂。這一則是真實發生的新聞。生氣易怒對心臟、肺的傷害極大,尤其是在高溫天氣,人們的情緒更易被“點燃”。
多年來的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警告:年紀越大越易怒,肺功能越差;生氣使心梗的危險程度增加4.74倍,患心臟病幾率高19%;壓抑憤怒者,會刺激身體分泌皮質激素,抑制機體免疫機能,易罹患胸腔內外的肺腺癌、乳癌。看到這裡,你還敢不敢生氣?
思——內耗、拖延、記憶力減退
傷身表現:胃脹氣、胃寒冷痛、焦慮、失眠多夢
危險指數:★★★★☆
思則氣結:氣結,脾氣鬱結之意。思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若思慮太過,則可導致氣結於中,脾氣鬱結,中焦氣滯,水穀不化,而見胃納呆滯、脘腹痞塞、腹脹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思發於脾而成於心,思慮太過,不但傷脾,也可傷心血,使心血虛弱,神失所養,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夢等。
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看到這邊你還能放縱自己的情緒任意的走向極端嗎?悲傷、憤怒、憂慮的情緒得不到正確的排解與釋放,終有一天會爆發。一旦沒有控制好,可能會釀成悲劇。適時的調節自己的思維,凡是正面看待,瞄準自己的目標心無旁騖,讓正能量,積極正面的思維灌注你的大腦,作自己情緒的主人,擺脫壞情緒!與君共勉。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