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痧的體質應用與補瀉法
刮痧療法,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一支,是民間常用的一種皮下出血點來瀉熱,排毒以及補益行氣的方式。由於其簡便易行,見效快無副作用,在歷史上流傳甚為久遠。早在唐代,人們就用苧麻刮治痧病。元明時期,已有較多的療法記載,以瓷勺刮背,驅散邪氣,至清代,有關刮痧症,不僅在《理浴駢文》等著作中有記載,而且還出現《七十二種痧症救治法》等專著,對刮痧療法的理論和操作做了全面系統的描述。
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面部刮痧更是提升臉部、頸部皮膚有顯著功效,更是眼袋、黑眼圈,斑點痘痘等常見的皮膚問題良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廣泛被應用。
內容目錄
什麼是刮痧?刮痧,它所出的痧,究竟是什麼?
我們先要認識一下什麼是刮痧?它所出的痧,究竟是什麼?一般來講,中醫認為你刮的痧出來之後,它實際上是體內的游離血液,這部分游離的血液,它無法被人體有效的利用,反而,它還佔據著身體之中血管的位置。使我們正常的血液的循行通道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產生了淤堵。所以說,刮痧之後游離血液,它出去之後,我們新鮮的血液填充到局部,可以使局部的經絡暢通。
如何正確刮痧?針對刮痧的一些出砂的顏色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刮痧過程中經常犯的誤區和大家分析分享一下。
刮痧常用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原則上有經脈的地方都可刮,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後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痧後後會出現紅色到青紫色的出血點。
出痧的顏色
你會發現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間段和出痧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些他出痧的顏色偏白,有些的顏色可能會偏紫黑色。也有一些中間的紅色,或者是淡紅色的一個出痧情況。那麼出痧的情況具體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依據出痧的顏色來判斷身體的病症
很多朋友喜歡用出痧的顏色來判斷個人的身體病症,這個方法它是可行的,但是呢它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有效,因為這個它也關係到一些體質和病症的情況。一般來講的話,
- 第一,如果出痧的印記屬於是淡紅色,並且呢皮膚潮紅,但是痧印不明顯,此時,它代表我們的一個氣血偏虛,身體處於一個健康或者是亞健康的狀態。
- 第二,如果出痧它的印記屬於是深紅色,或者說是紫紅色,說明身體之中內熱比較重,或者說我們出現有一些炎症的問題。
- 第三,出痧呈現紫色,青紫色,淡紫色。這裡出痧情況一般提示我們身體之中寒邪較重,氣血不足,容易出現宮寒、胃寒、手腳冰冷,末稍寒濕等情況。
以上這是關於出痧的顏色,接下來,我們說一說刮痧的補瀉手法。
刮痧的補瀉手法
很多朋友可能會認為刮痧它是以瀉法居多,沒有調補的一個作用,實際上,是對刮痧的誤解,刮痧它作為中醫的一個傳統的調病的一個手段。它是既有補法也有瀉法的。
刮痧它常用的補瀉手法有三種,分別是經絡補瀉,力度補瀉,速度補瀉。
第一個經絡補瀉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經絡,它是有自己的氣血運行順序的。當我們刮痧的時候,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當你刮痧的板它逆著我們的經絡氣血刮的時候,那麼它就是瀉法。相反,它就是補法。
第二個力度補瀉
以力度作為補瀉的一個方式,力度大的為瀉法,力度小的為補法,或者說是平補平瀉。
第三個速度補瀉
以速度作為補瀉的方法,速度快的為瀉法,速度慢的為補法。
在這裡,我們再重點說一說刮痧的一個誤區情況。刮痧誤區最常見的一個情況就是把刮痧出痧的一個多少和效果直接掛鉤。
其實,出痧了多少,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我們身體的素質不同,病症情況不同,出沙的量它就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有些朋友他久病,身體虛弱,那麼即使他的一個病症情況很嚴重,他出痧的幾率也比較少。
另外,你發現夏天出痧的往往比較多,冬季它出痧的就比較少,因為,天氣比較冷,人體的一個氣血循環比較差,相對而言,出痧它也就少了。
最後一點,就是針對一些新手朋友在刮痧的時候,他隨便刮,想怎麼刮就怎麼刮,不具有方向性,這樣是不對的,其實,刮痧它是具有單方向型的,不能來回刮,比如說你從上到下,你就一直是從上到下就行了,我是李淳廉以上幾個刮痧要點,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如果用錯了,那麼你就白刮了。
延伸閱讀:


6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