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大暑節氣養生三要點:清熱解暑,開胃健脾,扶陽祛濕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每年大約在7月22日~24日進入大暑節氣,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中伏前後,大暑是一年中最酷熱的節氣。詩經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雖然在古代並不是指大暑這段時間,但文字的七月流火,更像大暑天的艷陽,如同空中流洩的一把火。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這時若有大雨可使暑氣稍減,但要謹防暑熱與暑濕兩股力量的夾擊,造成的各種中暑。

autumn-vivid-yellow-green-maple-trees-blue-sky-background-full-frame-upward-view-from_1000800 大暑節氣養生三要點:清熱解暑,開胃健脾,扶陽祛濕

大暑酷熱難耐,預防中暑不容忽視

1、預防”高溫中暑”

大暑時節,尤其要預防高溫中暑。因為進入大暑後,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孩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調節體溫,導致熱中暑或冷中暑的發生。當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務必做以下處理。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運動飲料或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飲食有節制,避免冷飲直灌。並且居家可以使用芬多精精油擴香,藉由呼吸幫助人體芳香化濕,清解濕熱。

2、預防”情緒中暑”

除高溫中暑外,還應特別注意預防“夏季情感障礙症”, 即心理學家所說的“情緒中暑”。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症狀。

“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或有慢性病兼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所以,人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來防止“情緒中暑”的發生。

portrait-cute-little-girl-is-smelling-wild-flower-walks-rays-sunset-flowering-meadow-enjoying-summer-warmth-freedom-child-mommys-big-straw-hat-having-fun-outdoors_1000800 大暑節氣養生三要點:清熱解暑,開胃健脾,扶陽祛濕

第一、要”靜心”養生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儘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不要生悶氣,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感到心煩意亂時可以想想一片綠林、一片藍天等,平靜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證睡眠

情緒與睡眠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心情會變得急躁。經常作息顛倒或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會不穩定。因為夜間11點至淩晨1點是臟腑氣血回流的時間,此時,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能量無法被貯藏,就會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第四、要注意調暢情志以養氣

平常在室內多使用薄荷、迷迭香、檸檬等精油可以讓情新降溫,日常生活應保持不急不緩、心平氣和的狀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要保持不急不緩的動作,讓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會“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能量,身心舒展放鬆,“心”自然就平靜了。

3、預防”陰暑”

大暑節氣,還要預防陰暑傷人,由於酷暑難當,人們常常喜歡躲在空調房中,或開車出遊車內、車外溫差太大,或是游泳後沒擦乾皮膚就讓冷風吹乾,或運動出汗後立刻用涼水洗澡,有的則大量喝冷飲,還有人夜裡乾脆在地上鋪涼席睡覺,這些都可能引來,突然的惡寒發燒頭痛,或伴隨著頭頸部的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乾、四肢酸痛、肌膚發熱而無汗,或伴隨著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等等。這就是夏天裡常見的一種傷暑症,中醫學稱之為「陰暑」。

一般人對於夏季中暑的預防是較為重視,但對「陰暑證」就沒有那麼熟悉了,正如《病論》所說 “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陰暑居其八九”。對於陰暑,中醫認為“靜而得之”,“避暑乘涼得之”意思指夏天酷暑,人們往往貪涼、露宿太過或久臥空調房間或飲用生冷無度,而患此病症。

「陰暑」陰暑不像中暑那樣明朗化、發病急驟。”陰暑”病程比較長,濕邪纏綿,治療不對證,可能會造成寒濕積聚體內。患者也極為苦惱的。現代醫學認為發生陰暑的原因,是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體內新陳代謝旺盛、體力消耗大、抵抗力減弱、當遇到氣候突然轉涼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後病原微生物會乘虛而人,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嘔吐、腹瀉,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誘發中風及半身癱瘓等病症預防陰暑的發病切不過於貪涼、露宿、或通宵達旦地使用電扇空調,還要節制生冷飲食和大汗之後冷水淋浴。

overheated-woman-waving-paper-fan-touching-head-feeling-unwell-sitting-couch-home-exhausted-tired-girl-breathing-air-suffering-from-heating-hot-summer-weather-fever_1000800 大暑節氣養生三要點:清熱解暑,開胃健脾,扶陽祛濕

大暑天的開胃健脾

大暑這段時間,溫度高天氣熱,最常見的就是吃飯沒什麼胃口,陽氣浮於外,導致人體出汗多,而汗血同源,你出汗多了,就會損傷到我們的氣血。所以腸胃系統反而處於中空的狀態,這是整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身體容易感覺到疲憊,吃什麼都沒胃口。

在進入夏季之後,中醫就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叫做「苦夏」。也就是可以吃一些苦味的食物進行緩解。因為苦味食物能夠開胃健脾,增進食欲,不僅可以去除濕熱,還能夠預防中暑,消除疲勞。常見的苦味食物,比如說苦杏仁茶,苦瓜,桐蒿,萵苣,芹菜,都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苦味食物,它以寒涼性質的居多。如果說你平時稍微吃點寒涼的東西,就容易拉肚子,那麼苦味食物的用量就要謹慎了,別吃太多。

清熱解暑

大暑時,日常飲食應儘量減少進食油膩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僅能防暑,還能增進食欲。注意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迴圈。多進食“清火”的食物和飲料,如黃瓜、苦瓜、芹菜、及當令的新鮮蔬菜、水果、綠茶等。

我們在夏天清熱解暑用最多的可能就是綠豆湯和酸梅湯了,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一個解暑的效果。介紹一個非常適合全家大家夏天消暑又助消化的綠豆粥。

top-view-green-beans-mung-beans-light-syrups-brow-sugar-wooden-spoon_1000800 大暑節氣養生三要點:清熱解暑,開胃健脾,扶陽祛濕

綠豆粥

原料:綠豆60克,白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白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

功效: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每日早晚各吃一次,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因為綠豆具有清熱消暑,利尿消腫,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的功效。 現代研究證實,綠豆蛋白質高、脂肪低,熱量不高旦富含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及血脂肪,有助於腸胃蠕動及促進排便。

大暑天的扶陽去濕

講到去除濕氣就一定以”健脾祛濕”居多,就是通過調節脾的功能來促進濕氣的外排。因為濕氣是陰邪,就相當於鍋裡面有很多水,那麼如果想要把水燒乾,必須要借助火的力量才行。對於人體而言,火力就是陽氣。在人體背部有一條大的經脈,叫做足太陽膀胱經,它有很強的扶陽氣去除濕氣的效果。

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承山穴,承山穴它歷來就被看作是一個能夠去除痰濕的要穴。比如說高血脂的朋友,你可以在早上和晚上用手拍打一下承山穴。或用暖暖石按摩承山穴到穴點上發熱,就可以了。他可以快速的通暢身體陽氣。陽氣有了,自然濕氣就被逐漸去除體外了,走起路來腳步也輕鬆了,不會有下肢的熱漲感。

承山穴:在小腿的後方,也就是當我們把小腿登直的時候,小腿肚肌肉這個地方。

委中穴、承筋穴、承山穴 大暑節氣養生三要點:清熱解暑,開胃健脾,扶陽祛濕

大暑天的冬病夏治法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但對於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一般三伏貼是貼在後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這幾個位置也是養心些舒心氣的要穴,此處可以苦參按摩油+暖暖石按摩此處。可抒解心浮氣躁及降三高。並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

延伸閱讀:

夏天的健脾祛濕湯-紅豆薏仁湯與綠豆湯

夏天刮痧除中暑,刮痧的體質應用與補瀉法

一招讓你不做情緒的奴隸,養心刮痧法,舒心解鬱人不老

未來氣候高溫高濕更致命,大暑天謹防各種中暑!

三伏天養生一防、二避、三養,陽氣足保健康(下)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名額有限)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