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祛除濕熱好時節,冬病夏治善用三伏天(上)
每年夏天都有一段時間,你感覺特別熱得讓人難受,在室外呆個五分鐘,身上汗如雨下,隨便一走動氣喘噓噓,皮膚濕黏的把衣服都黏在皮膚上了,偶而來個颱風你才會感覺舒服點,但颱風一過隨即帶來的是焚風級的高熱,是的,每年夏天最熱的那段時間,在中醫裡面又稱「三伏天」。三伏天具體指的是什麼時候呢?
三伏天具體指的是什麼時候?
三伏天就是每年節氣從小暑和立秋之間這段時間,為其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也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太陽最炙烈的時候,這種高熱除了陽光毒辣外,空氣中不流通的烘熱,像個大烤箱,潮濕一點的地區人就像活在蒸籠裡,有種蒸包子的感覺,又濕、又悶熱。。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但是其實入伏的十天最重要,抓住酸痛,怕冷,骨痛,過敏為調理體質的關鍵。
三伏天的養生法,不外乎扶正祛邪
「扶正」指的是恢復病人自身的正氣。所謂正氣,我們可以理解為與我們生之俱來的自我抗病能力。“正氣”是天生的,就像每個人來自父精母血的那一刻基因已經決定了您體質的強弱,後天雖然補充不了您天生所帶來的正氣,但可以不斷的不斷的修正平衡和保養,以使其保持旺盛。
所以所謂的扶正,就相當於最大限度的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缺什麼補什麼,使身體達到平衡狀態。口渴了給水喝,肚子餓了給飯吃,但如果反過來口渴給飯吃,肚子餓了給水喝就不合適。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並不簡單,因為很多人在實際生活中該補什麼,不該補什麼經常搞錯。有的病人處於感冒、發熱的狀態,此時還在進補,都用一些黃芪、人參、鹿茸等,其結果當然如同火上澆油,而且越治越糟。
扶正前先辨別體質
中醫講扶正,首先需要辨別證候,也就是辨別你的氣、血、陰、陽。對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我們應怎樣進行扶正?簡單的說,就是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補陰、陽虛補陽。這個大家在經脈體質檢測上面可以評量一下自己的體質狀態
為何有些患者扶正沒有效果?首先扶正要講究方向,也是要先從體質虛的哪一邊扶起才叫做正,不能亂補,不是所有的補藥對每個人都有效,有的人測出來是陰虛,本來就熱得發汗,陰虛的人需要滋陰養血,結果看到那些大補元氣的:紅參、黃芪、熟地、阿膠、大棗補養氣血,一起來,結果不但效果不佳,越補體力越差,還增加了食欲不振,噁心胸悶,虛火特別大,越補越陰虛等症狀。這就變成了虛不受補的情況。
除了補的藥物不對,補的時間也不對。大熱天這樣補,陰虛的人因為體內有濕熱或熱毒之邪,會越補越虛,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清利濕熱或清熱解毒,然後再考慮補氣或養血,這就是先祛邪再扶正。
“祛邪”指的是祛什麼邪?
所謂祛邪,是指祛除身體致病的因素或病理產物,以達到消除炎症反應或阻止腫瘤發展的作用。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傳統中醫的治療多是從整體考慮的,主要在於改善全身的血液運行,而不僅僅是單純針對腫瘤的局部治療。中醫祛邪多用清熱解毒、或活血化瘀的藥物,總是以清散的方式祛邪外出。而西醫祛邪法多是以手術外,或是放化療等方法,但在比較棘手的腫瘤問題上,就需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雖說“急則治標”,卻不可以過度治療,以免促使擴散。在精油的使用上以含有薄荷、迷迭香、尤加利、綠花白千層、百里香等的精油複方效果較顯著。
如何祛邪?
體內熱量少了就是陽虛,需要溫陽,熱量多了就是熱毒,表現為紅腫熱痛,小便黃,大便乾,需要用黃連、梔子、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熱毒消除了,身體的發炎、感染及病毒就會受到控制。
就譬如體外的用法,就很適合刮痧。用暖暖石+漢方精油來刮痧,先將體內的濕熱,熱毒散出,或是多使用杜松莓、絲柏、葡萄柚精油等為主按摩油,也又利於去除濕氣與熱毒。或是夏天裡吃點綠豆薏仁湯,清利濕熱或清熱解毒,等機體本身會慢慢的恢復到氣血充盈的正常狀態,有時不用補祛邪也是一種補,也就一種“以瀉為補”,不用補而達到補的效果,體現了中醫治病的精彩奧妙所在。
祛邪和扶正的養生順序怎麼判別呢?
如何看身體的正邪呢?從身體的表徵來看,
正氣虛:
表現在體質虛弱,身體免疫力低,抗病能力差,天氣一變就容易傷風感冒,天一寒手腳就冰冷,腰膝酸軟關節痛,一吃冰的胃痛,等。
此種體質,最適合把握三伏天,利用大自然的陽氣+食補按摩來補足陽氣,就是中醫裡講的「冬病夏治」。
邪氣盛
表現的主要方面,是身體有發燒,或是感染的發熱,咽喉的紅、腫、熱、痛,身體上的酸痛發熱,或腹脹腹瀉等的急性反應。
此種體質在三伏天就必須一面祛邪一面扶正,不能太快的服用滋補類的產品,反而讓病毒細菌困在體內,造成閉門流寇,反而使得疾病持續反覆不癒,
所以在三伏天的時候,仍要根據每個人的氣、血、陰、陽、寒、熱、虛、實,加以辯證,如果只是體質虛弱可以先扶正在祛邪,如果已有邪氣在身,就必須先祛邪再扶正。這不但說明中醫治病的大原則,中醫認為“養正積自除”,所謂的積即指身體內的多年的積弊,就如同過敏體質的患者,就非常需要留意自己的正氣足才不會反覆過敏。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