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氣到底是哪裡來的?啟動身體四大祛濕開關
經常有會員問到,為什麼我的體質就濕呢?似乎該排的濕也排了,我也沒看到有哪些濕的症狀,可為什麼濕氣就是解不掉呢?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濕氣沒有什麼已經排乾淨了,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況都可能造成濕氣內生,只要陽氣不足,就一定會新陳代謝下降,一定會造成脾氣升清不夠,就會出現濕阻中焦,讓身體更容易內外夾擊出現「濕」並且濕只要一形成就非常難除,因為濕性黏膩,不容易被沖刷,在家上冷飲,酒,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都會造成食物堆積腸胃,濕氣就這樣來了。此外最常見的內外因如下:
外因:淋雨下水、居處潮濕、冒受霧露等而形成,如夏天長期夜晚洗澡游泳,長期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此為外濕。
內因:思慮過度,身體勞累,氣血虧虛,導致脾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輸布而化為濕濁,或多食油膩、甜膩,嗜酒飲冷等而濕濁內生,此為內濕。
一、有種濕氣叫“大濕”
不是什麼濕都叫“大濕”,看看你有資格晉級麼:
初級大濕:
頭 :早晨起床,濛濛的不清爽。
四肢:平時酸懶乏力,腳步沈重
中級大濕:
頭 :像裹了一條濕毛巾,沉沉的或濛濛的。
四肢:上下樓或走路會覺沉重,腿如灌鉛。
嘴巴:粘膩不清爽。
汗液:粘味重。
高級大濕:
腹 :容易腹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長期腹瀉,大便不成形。
腸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費廁紙,大便粘膩粘馬桶。
殿堂級大濕:
面部:浮腫;每當早起臉面或者眼皮都會變的下垂拋腫,臥蟬特別豐滿性感。
腿腳:浮腫;每到晚上都覺靴子變小腿脹、或腳踝總有很深的襪印;手腳冒汗;腳氣重,腳臭。
皮膚:皮膚瘙癢;濕疹,手腳汗泡疹。
口舌:舌苔黃膩;睡覺流口水,說話唾沫星子漫天飛。
四肢:身體常沉重酸痛,關節炎。
二、啟動身體四大祛濕開關
1.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用法:銀杏按摩油+暖暖石(綠燈)一次來回10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2.足三里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用法:用法:銀杏按摩油+暖暖石(綠燈)一次來回10分鐘
功效:足三裡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用法:用法:銀杏按摩油+暖暖石(綠燈)一次來回10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用法:用法:銀杏按摩油+暖暖石(綠燈)一次來回10分鐘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