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三九天,深冬守腎陽
節氣進入「小寒」小寒開始進入深冬,就標示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是冬天的最後一個月,這段時間要補好身體,靜候春天。
小寒最冷,也最利於腎氣封藏。有些冬天裡有虛火的人,吃了火鍋,羊肉盧會燥熱上火的人這些“虛火”較旺的人,其實,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會乾燥。真正腎氣足的人,吃什麼都很難上火的。有虛火,尤其要借此時機固腎氣,以保下一個四季不隨便上火。
在過去,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所以有一句諺語是“大寒不冷小寒冷”,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是低於小寒的。中醫認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就是在這個節氣裡。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三九天即每年冬至後的三個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故有「 冷在三九 」、「 冬至三九則冰堅 」之說,這段期間也是呼吸道疾病最易發作的季節。
關於三九天,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是從幾號到幾號,實際上,他是從冬至以後開始,數九是一種中國傳統記錄時間的方式,從冬至後逢「壬」日開始每過九天記為一九,共記九九,大概有80多天。
通常數九的前三九,即冬至之後的頭一個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此也有「冷在三九」、「三九寒冬」或者「數九寒冬」的說法。簡單的來講呢,基本上我們過了冬至這個節氣之後,就大概進入了最寒冷的數九寒天了。
三九天的灸療
在中醫裡面有「 三九天灸療 」和「 三伏天灸療」同屬「 天灸 」或「 節氣灸 」,皆為穴位敷貼療法,即利用熱性中藥,如白芥子、細辛、甘遂、艾葉、延胡索等製成外敷膏藥 ,敷貼在人體特定穴位上,扶助人體的正氣,激發人體的應變能力,以達到防病保健的功效。達到治療及預防疾病的作用。
其差異在三九天灸療的治療時間在冬至後天氣嚴寒之時,後者三伏天灸療是在夏至後氣候炎熱時進行。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冬至及夏至是自然界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折點,此時艾灸效果最好。
俗話說:「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若患有過敏性疾病的民眾在夏天已接受「 三伏天灸療 」者,不妨把握寒冬另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繼續接受「 三九天灸療 」,以鞏固炎夏三伏天灸療的效果,平安過個好冬。
特別推薦三九天固腎溫陽的溫灸穴位:
陽池穴:
顧名思義就是陽氣的池水,並且這個穴位歸屬於三焦經,位在我們手腕關節的背面,沿著我們第四掌骨,也就是無名指向上推推到我們手腕關節橫紋的地方,你會摸到一個凹陷,這個凹陷呢,是陽池穴的所在。
艾灸陽池穴就相當於是打開了我們人體的一個小太陽一樣,可以起到溫陽祛寒的作用。
太溪穴:
它是我們足內踝尖和腳後跟連線的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調節的是腎臟的功能,從五行的角度來看,腎五行屬水,所以按摩溫灸太溪穴,它有滋補腎水的功效,
陽池穴和太溪穴一起使用。陽池穴它是補陽氣的,太溪穴它是滋養腎陰的,相當於是補陰氣,補陰液,兩者相互使用,一個補陰,一個補陽,對於恢復個人的陰陽平衡和氣血平衡,有非常好的效果。
那些人適合接受三九天灸療法?
- 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
- 慢性關節疼痛
- 痛經
- 體質虛弱,手腳冰冷,容易反覆感冒者
什麼狀況不能接受三九天灸療?
- 不明原因發燒者
- 局部皮膚容易過敏者
- 懷孕婦女
- 陰虛有熱者
小寒+三九天“固腎氣”食療
此時宜清補甘溫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紅棗、柑橘、甘蔗等。同時,可配合一些清潤滋補的藥膳進行調理。忌食辛辣、生冷、葷腥、發物(花生、堅果、海鮮)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及煙、酒。食物以清淡營養豐富為宜。保持良好生活作息習慣。
深冬固腎氣推薦食補:酒釀
小寒食補以禦寒為主,並防止寒濕留滯體內。宜吃酒釀。酒釀是糯米經發酵的醪醩,具有固腎氣、補脾肺虛寒,冬天吃了全身暢通。雖會全身熱血湧動但不用怕上火,因為上火不是由熱生,而是因寒起!
小寒時節易上火
為什麼天氣越冷反而越容易上火呢?冬天裡只要一吃點補的就上火?
原因有這幾項:1進食大量反季節果蔬。2夏季經常吹空調貪涼。3冬天穿得少,不注意保暖。這些習慣都會讓大量寒濕進入體內,體內寒重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腎在中醫的五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腎虛了腎水就不足,腎水不足就容易上火,腎水不足以克制虛火,虛火越來越旺。這時千萬不可以因為自己容易上火而貿然的吃些泄火、降火的寒涼食物,因為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小寒“固腎氣”的4個小方
1、提腳跟:補腎固本驅寒
很多人在冬季容易手腳冰涼,這是由於氣血不暢,簡單的提腳後跟即可緩解。
提腳跟的同時也需要踮起腳尖,這樣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這組經絡分佈在大腿內側,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肝腎脾都主升,均有激發中氣的作用,從而達到補腎固本的效果,有助於人們在冬季抵禦嚴寒。
2、溫灸神闕:這個返老孩童的穴位
激發元氣和元神,就要到它們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們,這個地方就是“神闕”。神闕是一個讓人返老還童的穴位。
方法:按壓時要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上,數自己的呼吸,數到100次,壓臍的時間就夠了,每天壓一次即可。只要用手指壓在肚臍眼上,不需要進行任何揉動,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一下按壓力度。
3、巧用暖暖石通氣血:祛寒濕治感冒
如果你有腹痛、腹脹、痛經等問題,每天堅持用暖暖石按摩15分鐘,堅持半個月,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先按摩肚臍兩分鐘,肚臍兩邊再揉按三分鐘,整個肚子五分鐘,然後後背按摩五分鐘,兩邊的腎俞按摩五分鐘。另外,遇到風寒感冒時,用它來按摩咽喉及後頸的大椎穴,。可以起到快速暖身與溫腎固陽
4、泡腳:將虛火引到腎上去
冬天手腳冰冷、或體質“上熱下寒”有虛火,容易上火的人,身體有寒邪、濕邪的人都要泡起來,簡單有效無副作用。
延伸閱讀


2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