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倒春寒,腳底、腳踝凍不得

古有諺語:”冬在中,單衣可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也就是說冬至如果出現在十一月下旬,則冬天會冷到立春之後,也就是所謂的「倒春寒」。古代人依據多年的積累和氣象總結出“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並以此提前預知這個冬天的冷暖。

所謂的冬在中還是冬在尾的這個冬,指的是冬至這一天。古人發現”冬至”這天較為特殊,是一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嚴寒的開始。所謂“冬在中”,指的是如果冬至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份的中旬。而“單衣能過冬”,指的是這個冬天並不冷,因此不要對這個冬天的寒冷有任何擔心。一般來說,如果冬至出現在農曆月中旬,那一般是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中旬居多。這就意味著,冬天的嚴寒主要集中在年底臘月,熬過臘月就是春暖花開,也就代表著這一冬天的寒冷週期較短,寒氣會隨著臘月的結束而結束。而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意思是,倘若冬天出現在農曆月份的下旬,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倒春寒”。引申意義既這個冬天會較為寒冷。因為如果冬至出現在農曆十一月的下旬,那麼,這就意味著,這個冬天的嚴寒週期會延伸到立春之後,也就是會出現如,昨天還風和日麗,今天就低溫寒流,一日回冬的狀態,這是所謂的“倒春寒”。

flowering-branch-g41809f80d_19201000800 倒春寒,腳底、腳踝凍不得

梅花香自苦寒來,腳寒冷自倒春寒

一年的初春,凌寒開放與雪爭白的便是梅花,宋代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心裡已進入賞梅的春意浪漫,天氣卻忽冷忽熱,想起以前在杭州,看過一整片的梅花,愛上那種夾道兩旁都染著點點白雪的春天,就能體會出那種,「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美。還有一句用梅比雪的詩句「梅需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花淩寒不懼,報天下春然後隱去,如的宋代陸游《蔔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以前我比冬天更怕倒春寒的寒冷,自從愛上了大片大片梅花林,也開始懂得欣賞春天的寒冷了。但是春寒雖有梅花來襯托,還是要提醒大家,雨水一過濕氣加重,又遇上低溫特報的時候,不得不防倒春寒的寒氣入骨。

apple-tree-blossoms-covered-snow-during-unexpected-snowfall1000800 倒春寒,腳底、腳踝凍不得

倒春寒一日回冬,謹防流感及呼吸道疾病

近年來,根據氣象統計,每年因為寒冬而失去生命的人,沒有比倒春寒的人數多。所以“倒春寒”的現象也就格外受到重視,因為倒春寒時期,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劇烈,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小影響:比如說春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這期間,很多疾病會隨著春季到來而出現復蘇。“倒春寒”帶來的冷暖交替,會對人們的免疫力產生影響。一旦因為“倒春寒”的緣故出現免疫力減退,必然會好發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疾病。這些年不管是冬在中或是冬在尾,幾乎年年春天都有低溫的倒春寒現象,因此,應當做好注意防範倒春寒的工作準備。

female-male-legs-couple-warm-woolen-socks-winter-elements1000800 倒春寒,腳底、腳踝凍不得

暖腳踝三招:穿靴子、睡前泡腳、穿襪子入睡

腳踝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承重關節,這裡皮下脂肪很少,而且有許多穴位,而春季正是養陽氣的時候,這時露出腳踝,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如果女人的腳踝,腳受了涼,氣血運行不暢,輕則痛經,宮寒,重則引發風濕病,骨性關節炎,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

一些女孩子冬天裡仍穿著性感露腳趾的鞋,不穿襪,或是穿著九分褲把腳踝裸露在外面,雖然很時尚,卻隱藏著很大的健康隱患。

倒春寒,女人的腳凍不得。寒冷天氣,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外出一定要穿厚的襪子,穿高幫保暖鞋,好保護腳踝和腳。平時可多做腳的按摩,捶擊湧泉穴,刺激腳底神經末稍,促進血液循環,可收到健身防病的效果。

在這個倒春寒的時間段,人體陽氣剛剛生發,身體處於小陽初開階段,如果受了寒容易傷了陽氣,加上腳踝內側至跟腱處一個太溪穴是腎精的原穴,如果此處受寒,不但守不住腎精。容易讓寒氣長驅直入,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不小的隱患。

spa-treatment-product-female-feet-hand-spa1000800 倒春寒,腳底、腳踝凍不得

  • 穿著整個包裹住腳踝的靴子,或是蓋住腳踝的毛襪,白天防止春寒春雨的濕氣從腳踝骨關節入身體。
  • 晚間睡前泡個腳,用腳底按摩油+暖暖石,讓腳底的湧泉穴徹底的溫熱起來。每天晚上九點泡腳最好,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這個時候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排出體內的寒氣和廢物,同時,也能供給養分。泡腳以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為宜。溫度最好在四十至四十三攝氏度。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可用薑樺木腳底按摩油滴1CC在水中泡腳。
  • 夜晚穿著襪子入睡,腳踝熱了,肌肉就鬆了,也才能好好的入睡,避免因腳冷睡不安穩。

延伸閱讀:

立春節氣舒肝養陽10不做

節氣雨水至,養生首重舒肝調神、宣肺與養脾

一聲春雷驚蟄至,蚊蟲病毒萬物醒,驚蟄養生三法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3 Comments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