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清明一過暮春好天氣,按揉穴位散肝火 

此時萬物生長,天清地明謂之「清明」。在古代清明時節,除了掃墓祭祀,還有踏青插柳等習俗。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暮春時節在江南的風景裡,杜甫與李龜年相遇了「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講得就是清明這段時間。

清明也是歷史上的寒食節,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後寒食節式微,清明節掃墓祭祖則成了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在清明這一天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或獻上鮮花,寄託哀思。

春回大地,走出戶外欣賞勃勃的春日生機,郊外遠足,一抒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民間有清明踏青插柳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功用,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

清明,萬物生長,清潔明淨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曆書》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spring-5098479_19201000800 清明一過暮春好天氣,按揉穴位散肝火 

清明春捂“822原則”

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隨身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也就是以洋蔥式穿著法,因為這時的一場雨來,溫度馬上會下降,太陽一出來又會像夏天一樣炎熱。且日夜溫差大,當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這時候人體血管會隨著溫度變化而出現較大的舒張與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如果平常喜歡吃肥乾厚味,喜歡甜點蛋糕奶茶的人,要謹防血黏度過高,容易出現寒凝血瘀;對於中老年人也要防早晚寒涼易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等。

早晚氣溫在22度以下,仍須注意在晚間泡腳及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出門仍備著外套。高於22度就不用捂了。對大多數中老年人來說,22度是人體適應的臨界溫度,也是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清明節氣怎麼吃?

清明正是陽氣上升的時候,當春之時, 「黃帝內經」中強調“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也就是說,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祛濕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尤忌油膩生冷。古人所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乃順天理”。

  1. 溫食有利於護陽,薑、蔥、韭菜宜適度進食,但也不宜多食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至於寒涼、油膩、粘滯之品易傷胃陽氣,則應儘量少食。
  2. 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百合、芘薺、菠菜、山藥。在湯品調理中,可多用利水滲濕和補益、養血舒筋的藥材。如銀耳、薏仁、黃芪、山藥、桑葚、菊花、杏仁等。
  3. 清明還要多吃種子植物,如春天屬木,種子都帶有生長生發的氣,如燕麥、蕎麥、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黃豆、咖啡、葵花子等。種子植物營養豐富,多食清明五穀養生粥可益肝、除煩去濕和胃、滑腸、補虛、增強抵抗力、延年益壽。

清明養生五穀粥:

春天是吃五穀粥養生發之機的時候,可以將蕎麥、薏米、黑米、芡實、脫皮綠豆、糙米、紅豆等,也可以將這幾樣加入桂圓10枚去殼,紅棗10顆,一起煮粥。喜食甜的,食用時可以加糖調味,都是春天裡很好的養生食療。

millet-congee-porridge-ready-serve1000800 清明一過暮春好天氣,按揉穴位散肝火 

清明節氣要防什麼?

清明節到來,讓寒冷的天氣多了一些溫暖,可是此時的也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時節,因此需要注重養生保健,警惕疾病的發生,清明節氣五類疾病最易發作,因此一定要警惕預防。

一、防呼吸道傳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氣交替,天氣多變,會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流感、腮腺炎、猩紅熱時常流行。

二、防過敏

春天風多,當室外風速超過每秒6米時,風沙、塵土等污染物會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風,也會將散落在地的花粉揚起,容易使人患上蕁麻疹、花粉過敏症。若對春天陽光中的紫外線過敏,出門穿件防紫外線的外套,預防出現皮膚的脫屑、瘙癢等症狀。

三、防關節病

清明過後雨量增多,此時濕度常常在90%以上,關節痛和風濕病變的症狀就會加劇。一定要用漢方按摩油+暖暖石的按摩來保護關節。

清明養肝保健穴

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太衝穴-2 清明一過暮春好天氣,按揉穴位散肝火 

太衝穴

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腳腕脖子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沖穴,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

有人把“太衝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衝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

按揉方法就是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後從“太沖穴”向揉到“行間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於將肝火基本上泄出去了。

足三里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長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預防血管硬化等等,對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處。每天每側按揉30~50次,酸脹為度。

想瞭解更多穴位如要搭配精油按摩油應用: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

延伸閱讀:

倒春寒,腳底、腳踝凍不得

春天養肝,先把肝毒排乾淨

春分節氣到,一食療二溫灸,健脾祛濕防霧霾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名額有限)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