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的幸福時刻-心流
這些年吹起了各種手繪風,不僅是小孩兒喜歡著色,很多成年人也對著色情有獨鍾,因為著色可以有效地緩解壓力。在塗顏色的過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點一點去塗,確保不會塗出線外,又讓顏色飽滿,在整個過程你必須集中精力,專注而細緻。不知不覺中我們情緒中負面訊息,負面思維就被屏蔽了。當全身心投入到圖畫的世界裡,外界的喧囂就影響不到我們了。當一幅作品完成,抬起頭的一瞬間,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我們就會覺得無比的愉悅和充實。想起以前小時候爸爸逼我們暑期練習寫書法,當時不懂,那不但是訓練耐心,磨練心性,也是一個很好的修心與釋放情緒的過程。
相信你有過這樣的感覺,當你在做一件自己很有興趣的事情時,自己專心投入到忘了時間的存在,也忘了肚子餓,猛然抬起頭來一看,時間已過了好久,而那種全心投入到渾然忘我經驗,心理學家米哈理奇克森米哈賴把這種特殊的狀態稱做「心流狀態」。米哈理出生在南斯拉夫,是世界積極心理學研究領軍人物,他認為心流是一種極致的心理體驗,可以讓你加倍享受生活的樂趣,提升身心的品質。在他所著的「生命的心流」裡認為”心流”就是一種將個人精力全部投入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當心流的產生,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
在現在這個高度物化的社會裡,對財富、地位、權力的追逐,未必能夠使人更加快樂,但心流可以幫助人們在紛繁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到生活的真諦。只有從每天的生活中體驗心流,也就是在心流中創造樂趣,才能提升生活的品質,擁有快樂。當然,為了讓大家有可以執行的實操性,我還是在以下內容詳述整個心流的過程與步驟。
什麼是心流?
心流是一種極致的心理體驗,我們在生活中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上課偷偷看小說,陶醉的連老師叫自己的名字都聽不見;接到緊急任務的時候專心的處理事務,連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分不清;開車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有時候車上的人說話都聽不到。這些經歷的共通之處,在於當事人內心全部充滿相容和諧的感受,感覺、希望和想法在這時協調一致,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狀態截然不同,這種特殊的時刻就是心流體驗。
心流就是許多人形容自己表現最傑出時的那份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員所謂的巔峰狀態;藝術家所謂的文思如泉湧的時候。心流發生時,內心的感覺會比平常強烈,生命獲得極致的發揮,生活本身就變成目的,雖然當時不覺得快樂。但完成任務後,回顧時,內心會洋溢著感激與快樂之情。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熱愛自己的事業,他曾經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第一份工作。 雖然天不亮就得去上班,辦公室裡的燈光又很昏暗,但我從未厭煩過這份工作,我甚至為工作而著迷, 任何東西都不能阻止我對工作的熱愛。」他還說:「我從未嘗試過失業的滋味,並不是我運氣有多好,而是因為我如此熱愛我的工作。 如果是工作為樂趣,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為任務,那麼人生就是地獄。」
從工作中我們可以體會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如果把人生目標都放在每一個活在當下,你就能享受生活,把生活當作一門藝術,你會找到心流的別樣的風景。
心流是如何產生的?
心流得產生需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一,目標清晰
當你面對一個清晰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又需要你採取適當的手段時,心流的狀態就很容易達到,因為這些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具備行動的規則,參與者自然就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做。我們在過程中,內心會呈現一種封閉自足,非黑即白的明晰狀態。
二,立即回饋
立即回饋,能夠讓人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你可以在完成每一個步驟以後,立刻判斷自己是否有所改進,比如我們登山的時候,每攀登一步,便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又上升了一截。歌手每唱完一小節,就可以聽出自己所唱的音符正確,音色是否優美,這些都可以隨時反饋,給大腦帶來多愉悅感獲得小成就。
三,能力與挑戰匹配
心流體驗來自個人能力與挑戰之間的平衡。如果太容易的事情,挑戰難度低,個人能力綽綽有餘,一開始會感覺輕鬆,接著就會變得無趣無聊。如果挑戰難度高,個人能力不足,又會讓人感覺到挫折,接著是擔憂,然後是憂慮。只有難度能力相互匹配,讓個人全身心投入,才可能激發心流,塑造與平常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也就是在目標明確,能夠得到立即回饋,能力與挑戰匹配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就會開始凝聚,逐漸進入一種心無旁騖的狀態,此時意念得以完全協調合一,絲毫容不下無關的念頭與情緒,於是「心流」就發生了。這時候,自我意識已經消失,但是感覺卻比平常強烈,時間感也會發生扭曲,不知不覺就過了幾個小時,一旦整個人的身心都發揮到了極致,不論做什麼事都會價值百倍。
但是,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們處於焦慮的狀態時,應該通過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以提高技能,以提高自身能力來面對挑戰,相反,當一件事情的挑戰不足時,這時應該適當的增加難度,這樣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入到心流狀態。
有人可能會說,他們不需要體驗心流,也能感受到快樂。在放鬆身體,曬太陽,或者和諧的人際關係的時候,他們也體驗到了快樂,這種時刻固然值得珍惜。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快樂非常脆弱,並且需要借助有力的外在環境才能產生。而通過心流得到的快樂是自己塑造得來的,對個人意識的拓展和成長才有幫助。
學會掌握心流的技巧
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如何?要看他在截止目前的人生歲月裡做了些什麼,以及這段時期的意識變化情況。一般來說,不同的活動會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如果一輩子做的都是一些喪氣的事,你自然不可能有愉快、爽朗的人生。研究發現,當人們從事被動消極的休閒活動。比如:看電視或閉目養神時,很少會出現心流體驗。但只要上述各項條件,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能產生心流。因此,只要將精力投注在容易產生心流的活動中,我們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一,對生活充滿熱忱
心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曾告誡我們,人們對待生活的心態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帶著熱忱,激情和希望的積極心態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能將一個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帶著失望、怨恨和悲觀的消極心態,則能毀滅一個人。對生活充滿熱忱的人,從來不抱怨別人和生活環境,一旦選擇了自己的視野,就會滿懷激情地投入進去。用熱情融化前行途中的障礙和荊棘。他們是真正擁有世界,擁有快樂的人,他們愛做的事無所不包,無論多麼困難和繁瑣,是主動去做,還是出於被迫,一概都不排斥。他們唯一並肯定不喜歡的事就是浪費時間,他們對人生充滿熱忱。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容易達到心流境界。
二,克服工作倦怠
對大部分人來說工作佔據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若能讓工作盡可能有趣,並且有益,當然最好不過。但仍有不少人覺得,只要薪資優厚,生活無憂,就算工作再枯燥或單調都無所謂,就是因為這種態度。他們一生中多少美好時光都虛度了,既然他們自己都不想尋求工作的樂趣,自然也享受不到那種自信滿足的快樂。大部分人對工作不滿意,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工作既枯燥又缺乏變化,日復一日毫無挑戰性,給人的感覺就是原地踏步沒有成長。第二,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壓力和挫折。當你的上司對你期望很大,而你又無法滿足這種期望的時候,你就會壓力很大。當你費盡心思,仍然不能跟同事和睦相處時,你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挫敗感。第三,工作報酬低,有的人從事些比較機械性的工作,工作內容一層不變,工作幾年之後薪水也沒什麼增加,難免對工作有些倦怠,想要達到心流,當然不可能。所以不管你是否具備克服障礙的能力,你都要做出改變。如果不能換工作,你也可以採用提升工作價值的方法,讓工作更有意義。比如超市收營員,如果一天到晚只做上貨或者打發票的工作,肯定是枯燥無味,很難對自己產生正面評價,你可以多花費一點心思在顧客身上,學習如何跟顧客溝通,或向顧客推銷產品,你也可以在本職工作之外,對他人伸出援手,這樣你工作表現的價值就會提高,你本身也能在其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
三,設定工作輕重緩急
工作壓力與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一樣多,如何才能防止壓力的產生呢?首先將各種代辦事項依次排列,背負越多責任的人越該理清。哪些事關係重大,時間緊迫,哪些事無關緊要。
成功人士通常會將待辦的事情、清單或排出流程,使自己能夠看出哪些事可委託辦理,哪些事可不予理會,哪些事應該親自出馬,以及先後順序應該如何。
有時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如同儀式,使當事者從中獲得信心,確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有些人可能信得過自己的記憶力及經驗。就可以多憑一點直覺做事,關鍵是要發展出一套個人策略,取得某種形式的秩序。一旦設定好先後順序,就將紛亂的思緒梳理順暢了,壓力就已經降低大半,接著得讓你的能力與挑戰相當。當你覺得某些任務力不從心,不妨想想,這項任務可能轉由別人接手嗎?你是否能找到支援?你是否能將任務轉化,或拆解成幾個部分?通常由上述問題的答案就可以找出解決方法,將原本的壓力情境轉換為心流體驗。
四,是平衡好工作和家庭。
除了工作之外,另一個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是你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說,工作和人際關係會相互衝突。如果一個人熱愛工作,就可能忽略家庭和朋友,因為經歷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當你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兼顧家庭了。然而,不管我們忽略工作和家庭中的任何一項都難以快樂幸福。
儘管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家庭是他們一生中最在意的事,但實際行動能符合這一點的人卻少之又少,尤其是男性。因此我們一定要與伴侶溝通協調好,在追求事業發展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家庭。除了家庭之外,我們還要處理好與同事、客戶、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
五,採用主動式休閒是最具正面感受的活動
休閒可以分為主動式休閒和被動式休閒,主動式休閒式指的是:讀書、運動、電影、遊戲等具有一定挑戰的活動。而被動式休閒-指的是看電視、悠閒的讀報紙、悠閒的聊天、發呆、休息等沒有挑戰性的活動。
主動式休閒是十分正面的體驗。我們大多比較快樂,專注,有動機更容易產生心流而被動式休閒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也無需動用技巧或專注力,儘管很少產生心流,卻仍然受到不少人的喜愛。因此,我們要儘量多地採用主動式休閒。
六,培養自得其樂的性格,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
充滿多種心流活動的人生,遠比借著被動式娛樂打發時間的人生更有價值。我們若能以高度的熱忱和投入感來面對人生,就可以說具備了自得其樂的性格。
什麼是自得其樂呢?心理學家米米哈理奇克森米哈賴認為自得其樂,是以活動本身為目的,並非為了日後達成某種外在目標而從事該活動。比如我們寫文章是為了享受當下寫作的樂趣,並不是為了在幾年之後成為作家。當然沒有一個人的性格是完全的自得其樂性格,因此我們都必須被迫做出一些出於責任感或者是必要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沒有價值,有的人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只有一部分有價值。而具有自得其樂性格的人,會覺得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有價值。具有自得其樂性格的人是不太需要物質,財富,娛一種回饋。
由於這種人,不論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際關係,或者獨處時都能感受到心,,因此他們不會依賴外在的事物做事,過著沉悶枯燥的公式化生活,他們也不受外來事物的威逼利誘,顯得自動自發,獨立自主。因為全身心投入生活,他們經常參與身邊的大小事,自得其樂。性格的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時間的運用。他們會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和主動娛樂上面。
另外,他們相比其他人表現得更加專注,更加自尊自重,也更能看出自己所做的事與未來具有相應的關聯。因此,他們會更多的體驗到心流。研究發現,創意豐富的人通常具有自得其樂的性格,他們之所以具有天馬行空的創意思維。不斷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將多餘的精力投注在瑣碎的平凡的事物上。他們的興趣不完全是被動或冥想似的。他們還要具有弄清問題的企圖心,也就是發明家想解決問題的意圖。
如果你沒有在童年期展出好奇心或興趣,不妨從現在開始,這樣就可以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學會管理時間:
首先發展一種不論做什麼事都全神貫注,運用技能的習慣,如果能付出心力,細心做事,就算是穿衣服,吃飯,刷牙等例行性工作,你也會從中獲得回饋。
其次,每天將若干經歷轉移至自己討厭的事,沒有做過的事或者想做卻嫌麻煩的事情上,世界上值得看,值得做,值得學習的趣事何止千萬。但我們若不肯花費心思,便無法嘗到真正的趣味。
二是學會掌控注意力
我們不能依賴外在的刺激來促使自己的專心,而是要學會靠自己的意志力其中精神。這種能力與興趣的關係是通過互為因果,互相強化的過程而建立。如果你對某事有興趣,就會在這上面用心。
若對某件事情用心,你便很容易對他產生興趣。許多令我們覺得有趣的事,並非因為他原本就有趣,而是因為自己為他花了不少力氣。
如果你能夠掌控注意力,就能掌握經驗,進而控制生活品質。一般來說,注意力受遺傳基因,社會制約及幼年習慣控制。因此,唯一可以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學會讓精力與意圖同步,將精神能量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自得其樂性格的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時間的運用。他們會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和主動自樂上面,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我們若能以高度的熱忱和投入感來面對人生,你就會發現,贡正的幸福不是所得的多寡而是活在當下的精神富足,那就是神性与志趣合一的心流。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