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頂級的自律是把工作當修行
500年前的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貴陽龍場書院講學時,有個地方官經常來旁聽。有天課後,他對王陽明說:「先生講得太好了,我恨不得天天都來跟你修行,可惜我太忙了,每天都要處理公務。」王陽明說:「為什麼要放棄工作來修行呢?工作就是修行,紅塵就是道場。」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也說過,工作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是阿,人生就是工作,做好工作就是一種修行,何需刻意放掉工作、脫離生活去修行呢?
工作就是人生最好的自律與修行
很多人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一種勞力交換,是獲得基礎的生活保障。總想著如果不用上班多好!但事實上,你越是這樣想著,你越做不好工作,也享受不了假期的快樂,反而會為了彌補上班賺錢的辛苦而用各種購物消費來滿足自己,用假期出遠門來填補生活空缺,結果不是過度消費就是疲憊不堪,計較著休假與上班的結果是沒法在工作中全力付出,也很自然的無法獲得很好的升遷機會。
最後是一直在基層對付。一輩子無法平衡工作與休閒。自己也感受不到來自內心的真快樂。非常認同稻盛和夫所言,人只有在工作中不斷修煉,才能磨練心智,精進自我。脫離了工作,當你無班可上,當社會不再需要你,當你天天星期天,當你有放不完的假,我想你也感受不到快樂了,更沒有修行的意義。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就是在工作中遇事修性,遇人修心,修煉情緒。
用自律轉換心態,做好情緒管理是成功的第一步
曾看過職場成功學裡的一句話:「在工作中上你會溝通+10分,會合作+20分,會開拓資源+50分。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好意思扣100分。」
工作中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被主管批評了幾句,一整天都憋屈的不行,無心工作。接到了棘手的專案,焦慮好幾天,寢食難安,效率大打折扣,碰到了愛甩鍋的同事,立刻開始厭惡工作,甚至想要離職。
這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過多的情緒對工作而言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負累。一位行銷公司的企畫,Milk又加班到晚間11點。累得澡都沒洗,就癱在了床上,正準備休息,老闆卻突然發來訊息一頓狠批,說他最近工作不用心,當時就崩潰了,又委屈又憤怒,立刻跳起來給老闆回郵件,一邊痛陳自己每天有多拼命多努力,一邊抱怨工作有多辛苦,多不容易。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寫完郵件,他卻猛然間冷靜了下來。他開始反問自己,換做我是老闆,對下屬工作不滿意,發郵件批評他,想看到的是惦記和埋怨嗎?當然不。最後腦子清醒了一下,把之前敲下的幾千字一一刪去,只回了一句,我會反思最近的問題,然後儘快改正。
之後,他開始一邊反省自身的問題出現在哪裡,一邊以比之前更大的力道敲打自己。很快,他就在下一次考核中得了雙A,還成了同批人當中最早被提拔的一個。他們公司有個非常知名的文化準則,我們只招成年人。所謂成年人,不只是年齡上更是情緒上的成熟,不會在受到委屈的時候橫衝直撞,意氣用事。不會在手忙腳亂時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擺臉色,不會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影響傳染他人。
稻盛和夫的「幹法」一書中也如是說,「成熟是不要有無謂的情緒,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多,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這才是一個成熟人該有的心態。」情緒是emotion,行動motion,你每多一分鐘沉浸在自我內耗裡,就少一分鐘來解決實際問題。你每多一分精力拉扯在爛人破事上,就少一份精力去提升自己。任何時候修煉好情緒才能駕馭好工作。
老闆思維與打工思維
早年間聽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一群工人正在鐵路上勞作,一輛火車緩緩停在軌道旁。隊長傑克被路公司董事長麥克邀請上去暢聊了一個多小時。原來20年前,他們從同事加入鐵路公司,有工友半開玩笑的問傑克,那為何他成了ceo,你卻還要跟我們一起頂著大太陽幹力氣活呢?他垂下頭說,20年前,我只為每小時兩美元的工資工作,而麥克就為他心中的鐵路事業而工作。
身邊有多少人剛出社會時都是胸懷大志,滿腔熱忱的麥克,最後卻在歲月的蹉跎中活成了得過且過的混日子的傑克。這幾年有個很火的詞,叫「老闆思維」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當你用老闆的心態做事,也就能收穫管理級的成長。而當你用打工者的心態做事,給多少錢,做多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偷懶則偷懶,那永遠只能停留在基層。
一個人對工作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影響著他的眼界,也決定了他的未來。劉庸在書裡講過一個故事,有朋友跟他抱怨,說老闆太摳,自己每天辛苦上班,工資卻少得可憐。劉庸聽了,故意跟他說,這麼壞的老闆辭了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兒再跳槽,朋友覺得有道理啊。於是開始每天加班加點學英語,學技術,學管理。他想著,反正以後不管跳槽還是創業,這些東西對自己都有用,多學一點是一點,六個月以後,這位朋友不僅加了薪,還升了職。至於當初跳槽的想法,,早就被他拋到了腦後。你看,這其實就是從打工者心態到老闆心態的轉變。
當他不再把自己放在老闆和公司的對立面,而是聚焦在自身的成長上,一切都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一位網友曾說過,人生的轉折是工作態度,工作是治癒一切最好的良藥。
在每一件細節,每一個工作中認真的對待,持續的學習和改善,才有可能和別人不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荒廢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這個時代人工智慧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活成了人工智慧。一個人在敷衍工作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心裡淘汰了自己,自己宣告了放棄。
而當你開始為自己打工,你會發現,即使環境依然沒有改變,但你卻在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中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修煉能力為自己增值
有一次,一位元年輕的記者去採訪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兩人談得非常投機,採訪結束後松下問他,你現在每個月多少薪水,一個月才一萬日元,其實你的薪水遠遠不止這麼多。看年輕人一臉疑惑,松下接著說,你今天能爭取到採訪我的機會,證明你在採訪上有一定的潛力,如果你能多多積累這方面的才能與經驗,這就像你在銀行存錢一樣,錢存進了銀行,會升利息,你的才能也會在社會銀行裡升利息,將來能連本帶利地還給你。
一個工作三到六個月後逐步掌握節奏,一到兩年後開始駕輕就熟,此時是選擇止步于舒適區,還是持續深耕自己不斷拓寬能力和薪酬的邊界。這背後往往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自我增值能力。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唯有不斷自然持續進化,才能厚積薄發。當你自身實力足夠強大,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持續發力。
無論你現在處於什麼行業,什麼階段,成長的空間都永無止境。以下兩點建議,幫你追逐時代的巨浪,不斷修煉自己。
一是,更新思維,提升自我進化力
聽過這樣一個「折舊定律」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你今天不懂的東西,到明早就過時了。現在有關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的觀念,也許不到兩年就將成為過去,把自己當成一個空杯,閱讀,求教,學習,反思。讓你的思維匹配得上這個時代,才能永遠擁有立足之地。
二是,單點極致,打造不可替代性
你知道嗎?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每天進步11%年之後,他的能力會提高38倍。這個時代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高精專的專家學者。一個平凡如公司的客服,也能把自己的專業技能打磨到極致,世界日新月異,你的一技之長是你永遠的護城河,日拱一卒,今天比明天多進步一點點,明天比今天多精通一點兒。努力把自己做成行業中的20%才是普通人最大的生存真理。
把工作當修行,既能成就事也能成就人,工作這場修行路,只要堅持在路上就能修成正果。
延伸閱讀:


8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