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猶豫、糾結、自責,這些看不見的內耗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還沒考試,就整天擔心自己考不過,每天患得患失;工作一有失誤,就徹夜難眠,整日魂不守舍;戀人沒及時回覆訊息,就開始胡思亂想,自行腦補出各種情節;遇到一些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就左右為難,在心中糾結很久。 明明沒有做什麼特別吃力的工作,可是整個人就顯得筋疲力竭,身心俱疲。當你陷入了這樣的情緒之中,說明你正在經歷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比身體的疾病更可怕
我們常講的內耗,就如同人在人際關係中,都會有一段沙盤推演的過程,也就是在還沒開口前的「潛台詞」,又如事先模擬「內心戲」的部分,而這些都是需要消耗心理能量的,長久以往人就會處於一個內耗的狀態,日子久了會讓人覺得疲憊不堪而虛弱。
自從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在16世紀時,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觀點。意思是從我在思考這一點上就能推論出我的存在。 從此「人是有智慧的生命」這個哲學思想影響了幾世紀的人類,因為我們有思考能力,才會有文明的不斷發展。可是當我們的思考變成胡思亂想的時候,就不只是我的存在了,它只會「精神內耗」。
越是閒散越會內耗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一到假日,漫無目的的閒散和拖延,一早起來慢悠悠的一邊吃著早點,一邊滑著手機,想著今天放假,要好好來把家裡打掃一下,正盤算著,等會要洗碗、洗衣服,清潔浴室,整理衣櫃,打電話給老媽,晚上再找個影片來看看,有多餘的時間在把上週未完成的工作拿出來做完。
在真正開始做這些事情之前,把整個事情預想了一遍,在腦海中反復盤算每一個細節,本來是試圖找出最佳方式,結果大量情緒被消耗,瑣事也越牽越多。就這樣,日暮黃昏,月升日落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明明只需要兩小時的事情,提前消化掉自己“要去做”這件事,以及提前預知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再到下定決心鼓起勇氣開始去做,你足足花了八小時。還是帶著排斥和負面的心態。最終導致一整天沒幹什麼事情,卻感覺身心俱疲。這就是典型的內耗,被內心的糾結,活生生困在方寸之地。
大腦的耗能上基本上也是遵循著28法則,也就是說你的能量中,80%都在自我內耗,真正你只用了20%的能量,行動力自然減弱,而真正讓你覺得累的是這些未知的情緒內耗。這些消耗我們的精力的有:生活的瑣碎、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煩惱、家人的期望、消費主義的控制等等。
日本一位90歲仍未退休的心理醫生中村恒子奶奶,用一輩子寫就一本哲理小書《人間值得》。給這個人人都有“內耗病”的時代,開出了一劑真誠的良藥。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焦慮與疲憊?
想想我們是不是每天憂慮些還沒發生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操老天爺的心,人之所以有煩惱就是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長此以往,身上背負的行囊就會越來越沈重,未來也不會如願所至。
自己的事包括,要不要上班,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幫助人,屬於自己可以安排的事。別人的事是指,張三離婚了,李四換工作了,為什麼我幫別人而別人不感激?這些皆屬於別人主導的事。老天爺的事,則指像颱風、地震、緣份、中樂透,屬於人的能力範圍以外的事。
其實只要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擔心老天爺的事,就能解脫煩惱。很簡單的順勢而為,但是大多數人卻做不到。
恒子奶奶認為:“憂慮未來於事無補,誰也無法預料未來。”
她年輕的時候憧憬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結果嫁給了一個不顧家的酒鬼,只好一邊做著繁重的工作,一邊撫養著嗷嗷待哺的小孩,一邊還有做不完的家務。但恒子還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好好對待生活。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執念。一旦執念太深,就會有怨念。當我們停止內耗,把目標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然後一步步積極行動,就會驚喜地發現憂慮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
讓你累的不是生活和工作而是內耗
一個人最大的內耗,是不放過自己,心裡始終就像住著兩個小人,不斷的在鬥爭。其實一直和自己鬥爭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個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義傾向的自己。
精神內耗嚴重的人格特質:
內向型:網上曾有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說內向的人精神內耗很嚴重呢?”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門,要掙紮許久;想在課堂上發言,要在心裡掙紮無數回;聚會時企圖加入群聊,卻一句話也插不上;發個朋友圈、公眾號要焦慮失眠一晚上。內向性格的人一般高度敏感,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
高度敏感型: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總是反思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有哪句話說得有問題、別人會如何評價自己,甚至會因為這些想法感到焦慮。別人隨口一句話都能暗自揣測很久,越想越多,整個人陷入毫無意義的思考之中,拼命跟自己過不去。當我們不再去討好所有人,才能作為一個生活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適應者。
同時,高敏感型人格會給自己制定很高的標準,以至於對待自己太過苛刻。而高標準往往跟低自尊緊密相連,一旦發現自己的缺點就很容易產生自責或自卑的情緒。
薩特的小說「牆」裡,有句話:“人時時刻刻保持自我克制,是一件很愚蠢、很內耗的事情。”
完美主義型:我們很多的不快樂,就是因為被頭腦中的各種完美形象纏繞。精神損耗嚴重,會影響我們做出有效的判斷,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人際交往都會更加吃力。學會接納自己,扔掉完美人設的標籤,是減少內耗的開始。不再鞭策自己做到完美的時候,才會活得更自由。
停止內耗,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
- 愛好,是消解情緒內耗的一大良藥。把關注外界的眼神,收回來向內看,多花時間找出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專注在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培養上,讓自己沒時間胡思亂想。
- 行動力,是解決自我內耗的關鍵。思考後立馬行動,行動是減少損耗最有效的方法。你在自我內耗上多花一份時間,就等於少了一份時間去解決問題。剛開始或許行動力很弱,可以是著把目標拆分為階段性的小任務,提高初始的行動力。
自我內耗只能讓我們一直在原地打轉,卻會極大地消耗我們寶貴的時間資源和注意力資源。俗語說:“將軍有劍,不斬蒼蠅;將軍趕路,不追小兔。”不要把時間用在糾結、焦慮上,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製造者,也是唯一的終結者。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