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中最怕的不是打擊而是消極
面對生活中的打擊,我們總是很輕易的丟盔棄甲,臨陣脫逃,漸漸的變得軟弱而又無為,進而就找不到生活的目標。人生之路雖然起起伏伏,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容易落入了一個「漲時看漲,跌時看跌」的圈套裡,我們常常在前景一片大好時,看不到未來的風險,而釀成大禍;卻在身在低谷中時,因看不到光芒,就以為即便低谷還會有地下室。但如果你年紀夠大,經多見廣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人生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
福禍相依,人生是一個吉凶悔吝的循環
老子有言:「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這意思就是當一個人處於順境,一切大吉的時候,人就開始得意了,開始狂妄了,這時「吉」就轉成「吝」,「吝」就出現了因為得意而妄行,因為妄行而出事,就是由「吝」就轉成了「凶」,凶出現了以後,一個人身處逆境,麻煩纏身,除了努力要改變現狀之外,一定會或多或少地感到“後悔”,有時候,也有“憂慮”,而這個“悔”字,表示的就是這種後悔的狀態。一個人若有後悔之意、憂慮之態,那麼他就一定會努力拼搏、在低谷中沉潛,學習謙卑,會積極進取,如此一來,自然就又回到了“吉”上。人生的起伏就在這樣的吉凶悔吝中不斷的循環。也就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意思。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吉”後是“吝”,“吝”後是“凶”,“凶”後是“悔”,“悔”後是“吉”,如此循環往復,這就是人生中所存在的四種狀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深刻的瞭解到這個循環,當處在人生高點時,保持謙虛謹慎,處在人生低處時,養精蓄銳,累積實力,守時待命,就可以對抗人生的一切起伏。
消極的時候,控制不了思緒,沈浸在低迷中你該怎麼辦?
但人都曾有過消極想法和遇到想不開的事情時都會懷疑自己,懷疑未來,覺得前途渺茫,但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若經常被這些問題困擾,會消極的想法控制覺得疲倦,悲傷,比如她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我爲什麼還是不完美,這件事會讓我在別人面前永遠擡不起頭等等之類的想法,有時候我們意識不到這些想法對自己的影響,有時候卻能明顯察覺到這些消極想法,其實消極想法對我們的影響是全面的,生理上讓你倦怠,全身酸痛;心理上自卑、提不起勁。
我們的大腦通常都是越關注什麼,相關的腦神經就會越發達,於是助長了消極的形成,而大腦分不清消極想法與危險信號的區別,他會當成同一種刺激來處理,使血量增加,大腦運作變慢,所以會產生解決問題上的困難,並且感到壓力變大,所以當覺察了身體上的改變,就要及時的阻斷大腦這方面消極的神經鍊接,以免一發不可收拾。
終結消極想法的技巧
今天想要分享的就是解決這種消極想法的小技巧,當覺察消極的想法又進入腦中的時候,再次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變得更加消極,陷入死循環。就需要以下幾種方法,打開腦中消極的死結,平常就可以訓練,也可以好好的覺察自己的情緒,不受其左右。
第一個技巧,留意自己的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是精神的外部表現,對它的觀察能讓你更好的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而放鬆身體也能使精神放鬆。舉個例子:
- 你的牙關是不是緊閉,甚至有磨牙的傾向。
- 你感受到肌肉的緊繃,以至於覺得背痛,頸酸。
- 你的雙手是不是緊緊握成拳頭。
- 你是不是皺著眉憋著氣。
你可以試著改變這幾種身體語言,分別放鬆牙關,肌肉,雙手,眉頭,並且平緩悠長的呼吸。這能讓你最快改變精神狀況,理智思考問題。
第二個技巧,找到消極想法的出發點
問問自己什麼導致你出現消極想法,
是過去的一些環境,是什麼負面事件和資訊的影響,還是一段糟糕的關系。一個難以接受的結果,靜靜的坐下,仔細回想能引發你消極想法的事情,並且一一記錄下來,最後設法改變其中的情況,比如,身邊一位朋友總是和你抱怨社會的不公平,公司制度的不完善,讓你深受影響,此時遠遠躲著他,就是一種改變的辦法,
第三個技巧,分散注意力
每當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消極想法時,找到最能讓你轉移注意力的事情,電影,電子遊戲,有趣的小視頻,徒步等等,做這些令你開心的事情來改變心理狀態,
當然還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辦法,運動。有條件的話可以立即去跑步,做運動,身體的運動,既能轉移注意力,又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你不由自主地興奮,產生積極情緒,
第四個技巧,每天記錄一件正面的事情
養成記錄每天生活中那些積極正面的事件的習慣,不用擔心太難,因爲即使記錄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比如一個味道可口的晚餐,路人一個善意的微笑等等,這個習慣可以讓你每天都能有值得開心的事情,翻開以前記錄的積極事情,就會更有動力去前進,
最後,希望你能在被消極想法折磨的時候,去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朋友,伴侶,家人,老師都可以。敞開心扉的向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顧慮和感受。其實組織語言並且說出口的時候,你已經將混亂的情緒理清,有了初步的冷靜了。
除此之外,他們也能給我們提供幫助,旁觀者清,我們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其實會有不一樣的看法,記住在聽他們說的時候,先別著急,否定和懷疑,記下他們說的話,試著用他們的辦法去解決,嘗試了才會有不一樣的發現,今天分享的五個小技巧,希望你可以慢慢練習,逐漸轉換思維,講消極想法轉變成積極想法,我是李淳廉,謝謝您的關注與閱讀。
延伸閱讀: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