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才能找到幸福
常看到每次年假或是長假放完之後,很多人哀怨的說,唉~又要上班了!無形中對於工作的那種排斥的心態,溢於言表,在朋友圈裏不斷的去哀怨,無奈和嘆息。我最近一直在看稻盛和夫的書,從他的「活法」,看到「幹法」忍不住想要跟大家分享,這位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想法,他不僅帶給我很多全新的思維,相信也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啟發。當你了解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以後,你會發現工作真的可以成爲你幸福的來源,工作帶給你的快樂不是旅遊、不是購物那種淺層的滿足,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肯定。
內容目錄
把工作當成實現自我的挑戰
稻盛和夫是1932年,出生在鹿兒島,他的成長求學過程都在經歷戰亂,一直都生活很貧困,在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學的是應用化學專業。稻盛和夫這一輩子做了三家公司,全都做到世界五百強。我常在想,我們一生能作一家公司做到上市就已經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累了,對吧?人家做了三個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強,第一家公司是他在27歲的時候創業的京瓷,在他52歲的時候做了第二電電就是KDL,是一個通訊公司,在日本排名第二位,也是一個世界五百強公司,在稻盛和夫2010年的時候,得了胃癌了,切除掉了2/3的胃了,在這個時候日本政府來找他談,希望他能夠接手拯救日航,就是「日本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不行了,這是一個代表著日本形象的這麼一個大公司,現在瀕臨倒閉了,你看你願不願意出來幫助國家把這個公司經營起來,稻盛和夫表示要回家想一想,那時稻盛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家,胃都切掉2/3了,還是又出來接手了日航。結果一年時間轉虧爲盈,日航又重新回到世界五百強的行列,真不愧是經營之神吧!他太厲害了。
我們之所以厭倦工作,關鍵在於把工作當成必要之惡
稻盛和夫在一開始就說工作不是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生活中很多人把工作當成是你為了有一個美好的生活,所以你必須要付出這樣的代價,我心甘情願,為了付出這個代價,我就忍著點,就別抱怨了,很多上班族甚至覺得就是吃點苦,遭點罪,受點氣,我忍著點,然後我是為了賺錢,賺了錢能夠度假,能夠享受退休生活,能夠讓孩子得到好的教育。這種想法就沒法成為稻盛和夫這樣的成功人士,這就是打工者的想法。打工的人把工作當成不得不做的必要之惡。
稻盛和夫認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重要的良藥就是工作。你看他得了胃癌,沒關系,工作,只要你能夠認真的工作,就能夠解決掉各種各樣的病痛。稻盛和夫是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
稻盛和夫經常會問那些認為工作是必要之惡的人,一句話,他說:「難得來這個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那麼你人生的價值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呢?是你忍受了很多苦。才體現你工作生活的價值嗎?是你賬戶上的錢能夠體現你工作的價值嗎?不是,是你在工作當中有沒有磨鍊到你的心性,所以稻盛和夫是一個把工作當作修行的人,他認為工作的過程就跟和尚打坐一樣,這是在做功課,我可以通過工作這件事情,讓我的心情得到不斷的提升,跟王陽明一樣,工作就是修鍊的過程,在不斷的鍛鍊自己的心性。
稻盛和夫成長於戰火紛飛的二次世界大戰間
23歲的時候,他大學畢業,他之前也受過很多的挫折,15歲以前都是戰火連天日子,他的家鄉整個房子都被燒毀了,經常沒飯吃,很餓,很窮,所以15歲的時候,他問自己這個苦難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後來考大學的時候又失利,他本來想當醫生,要考醫學部,沒考上,最後非常不願意的進入到了化學工程,而且還是鹿兒島大學,不是他心中理想的一流的學校,之後大學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因爲當時經濟大蕭條,根本沒有工作。後來家人透過一個老師推薦他去了當時的一個陶瓷廠就是京瓷的前身。到這公司工作,第一個月領工資的時候,他得到了答復,「請再等等」,請再等等,就是沒錢發工資。
某次他在公司周圍的小賣部,跟那些小賣部的店主聊天的時候,小賣部的店主說,你們大學生怎麼會到這種地方來工做,在這個地方的工作連老婆都找不到啦,就跟他講說,你趕緊走吧,這個地方沒法工作,跟他同時進公司的人全部走掉,最後就只剩兩個人,只剩他和另外一個人,他和另外一個人也坐不住了,說這也不發工資啊,這樣能行嗎?要不然咱走吧。然後他們倆就去報考了自衛隊後備幹部幹,實際上就是參軍啦,結果參軍考都考上了,因爲兩個人素質都不錯,就考上了。考上了之後下一步是需要寫信到家裡,讓家裡的人把那個戶口本寄過來,需要用戶口本來辦理就業的手續,就寫了信,就等着,一直等到過期了,家裡始終沒有給他寄個戶口本,也不給他回信,沒人理他,然後他就錯失了這個機會,而那個人拿到了戶口本的也走了,也就是說,所有進到這個廠裡的員工就剩稻盛和夫一個人了。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稻盛和夫遇到了他哥哥,稻盛和夫就問他哥哥,我當時寫信,難道你沒收到嗎?他哥哥說你不提這事還好,你提這事,我就有氣,然後就把稻盛狠狠的痛罵了一頓:「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家裡花了這麼多的錢,省吃儉用供你去上大學,然後好不容易託了人,人家給咱們這麼大的人情,把你安排到這個公司來工作,你僅僅因爲一點點的不滿,你就不能夠忍受,就要辭職,你還算是個人嗎?」罵的稻盛和夫當時羞愧的無地自容,只好回去上班。當時他23歲,稻盛和夫就又回到這個陶瓷廠接著工作,但是仍然很苦惱,因爲又沒有工資,等於沒有收入,每天幹的都是些很奇怪的那些研發的事。
在他得不到任何工資,生活很艱難的時候,他甚至想過去投靠黑社會。他站在那個黑社會社團的門口,想了很久,他說要不要進去,只要進去的話呢,就能有錢,然後就能混個「大哥」什麼的,就趁著身強力壯有力氣打架,還能夠當個堂主什麼的,然後想了半天,萬一被哥哥知道了就慘了。然後就轉身走了。他如果當時邁步走到那裡去,就沒有後來的稻盛和夫了,就沒有後來這麼多的故事。
既然哥哥說好好工作,就好好工作吧!他說既然沒有別的辦法,那麼就好好工作吧。所以稻盛和夫就把全副的身心投入到了認真工作當中。他給自己下定了一個決心:「絕對不要抱怨,就是認真的工作」。
那麼怎麼叫認真的工作呢?把鍋碗瓢盆全部搬到了工作的車間裡,就每天住在車間跟陶瓷住在一起。然後研究研究再研究呢?因爲光靠自己大學學那點東西根本研究不出來,他就去向上級請示,他說:「工資可以不發,但是麻煩你幫我訂一些英文的專業雜誌,我需要看到最新的關於陶瓷的英文雜誌」然後公司就花錢給他定了很多的英文雜誌,所有跟陶瓷有關的化學的英文雜志都訂過來,每天不是在做實驗,就是看雜誌,看完雜誌做實驗,經過了這樣艱苦的打拼,他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真正的成功。
什麼是人生第一個真正的成功?
就是公司給他一個研發的任務,要求他研發鎂橄欖石,這個鎂橄欖石當時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他黏不上,它粘合在一起的時候,很快就鬆掉了,因爲那個時候。做陶瓷都是用粘土在做粘合的,所以這個美橄欖石粘不上,所以怎麼都攻克不了這個難題,他就一天到晚的想這個事,吃飯、睡覺都想這個事。突然有一天他在車間裡走來走去的時候,一腳踢翻了一桶松香,就是工業用的那個松香,這個松香踢翻了以後,黏在他的褲子上了,他說誰這麼討厭把松香放在這兒,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感受到了來自神的啓示。
這就是黏合劑阿,用松香來做黏合劑,然後他立刻用松香開始做實驗,拿松香替代粘土,一下子攻克了一個巨大的研發難題,給公司賺了很多的錢,然後讓公司的技術領先,他自己就覺得說,這難道是上帝,難道是神?難道是佛祖在保佑我嗎?他突然想明白了,他說這個保佑是來自於我日思夜想都只想這一個問題。OK,這是第一個成功,是他科研方面的巨大突破,在日本當年也是領先的,突破的,那一年,他大概只有27歲。
然而,這一次事件帶給他的最大的收獲並不是獎金,也不是這個科研成果,而是他覺得工作真的太有意思了,工作這件事真好玩,「你給我別的我還不換了,我今天就喜歡工作了」。所以他從一個排斥工作的人,通過艱苦的努力和專注的工作,變成了一個熱愛工作的人。他感受到了從研發,從這個科研,從看雜誌,這些在外人看來很枯燥的事情當中他已經能感受出美好了。
真的是人生的一個巨大的快樂,所以稻盛總結,「工作是萬病的良藥」,為什麼呢?工作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啊?第一工作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智,就是磨練心智,稻盛說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每次與這樣的人接觸,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這一行爲的神聖性。所以一個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都是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稻盛和夫經常跟年輕人講,說工作能夠鍛鍊心性,磨練心智,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
在工作中修行,修自己的心性
日本有一部電影叫「入殮師」。入殮師拍的畫面很唯美,你聽這名字挺嚇人的,他是幫死人做整理,幫一個死人做整理,弄的很漂亮,然後送去火化,這個年輕人繼承了家裡的這份工作,他很排斥,說這今後一輩子幹這個,連結婚都結不了。但是當他開始一次次的介入到這個葬禮的過程當中的時候,他發現入殮師帶給人們的這種變化,他發現自己工作出美感。然後整個電影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對人生的重新思考,這就是當你認真的對待一份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整個的心性會變得不一樣。
還包括「那人,那山,那狗」的那個電影,那個電影是很早以前在大陸拿下金雞獎,裡面講述一個年輕人是個郵差,他一輩子就幹一件事”送信”,而且是翻山越嶺的送信,就是都是大山裏的信,他就帶着這條狗爬過好好多個山頭,為了去送一封信,那封信寫什麼也不知道,可能就是簡單的幾句話,但他爲了這個事,他得翻很多的山,送一輩子沒有丟過一封信,這是人格的力量展現。這麼一個小事,認認真真做到極致的,這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豐富的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因為工作所以提升心智,然後工作能夠造就人格,工作可以使人的人格得到造就。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