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中修行,修我們的五毒心,貪嗔痴慢疑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說過:「在工作中修行是鍛煉靈魂、提高心性、培養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那麼,工作中最怕的是什麼呢?當然是負面情緒了。佛教中有一個概念,說人有五毒心,分別是貪、嗔、癡、慢、疑,因爲有了他們的存在,人的本心會被遮蔽,如果把這個概念用在職場,其實就是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的五種負面情緒。
我就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裡的角色,來比喻人性中的五個負面性格,因為西遊記算是性格鮮明,也是被演譯最多的一部電視劇和電影,大家都耳熟能詳,表面上看是一個出家人去西天求取真經,途中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人的一生修行路。因為每個角色都象徵著一個情緒。所以可以說西遊記也是一部修行之作,其中就涵有教人去除五毒情緒,最終走向成功的過程。
修練我們的五毒心-貪嗔痴慢疑
你想過嗎?在西遊記裏,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十萬八千里,而孫悟空一個跟斗,也正好十萬八千里,那你心理就想了,孫悟空背著唐僧一飛不就過去了,爲什麼就不讓他飛呢,還這樣傻傻的走呢?
如果你認真的把西遊記看完你會發現,你會發現西遊記根本就不是講取經的故事,西遊記指的一個人的修行,書中唐僧師徒五人的前世,剛好就對應了貪,嗔,癡,慢,疑這五毒。
貪
先來說「貪」,他有很多種包括:貪財、貪色、貪吃、貪喝、貪睡都算,豬八戒不就是典型的代表。豬八戒,原本是天蓬元帥,統領八萬水軍,得意的很,可是貪欲過強,西遊記原著裏說他貪杯喝的酩酊大醉,不僅當衆調戲了嫦娥,還在酒精的作用下拱倒了鬥牛宮,順便還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芝菜,十足的吃貨啊。所以最後被打下凡間,投了個豬胎。而在現實職場中,那些搞婚外情的,天天吃吃喝喝貪圖享受,偷情養小三搞壞身體,因為多了一個女人要養,一定會走向貪瀆,所以,不都壞在了一個貪字上嗎?
然後你會你發現豬八戒做那麼多的壞事,唐僧永遠不責怪豬八戒,唐僧永遠罵孫悟空,為什麼唐僧不管豬八戒,護著他,對吧?再怎麼做都無所謂,因爲豬八戒代表著唐僧作爲一個普通人的都會有的欲望。唐僧見到女人也不動心,見到吃的也不動心,見到錢也不動心,豬八戒都替他動心。你看,我們對自己的欲望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比較寬容。對吧。就常人都會犯的錯。

嗔
再來說「嗔」,什麼是嗔?生氣發怒,怨懟,懟天懟地懟空氣,說的不就是孫悟空嗎?他動不動就生氣,動不動就撒潑,發起火來,天王老子如來佛祖都不怕,而且在原著裏,孫悟空髒話最多,張口就來,甚至還偷偷罵觀音菩薩,活該他一輩子沒有丈夫,可以說記,嘴賤又皮癢,不把他壓在五指山下壓誰呢?職場中那些情緒化嚴重,經常不分場合,動不動就跟老闆同事生氣,甚至敢把公司攪得雞飛狗跳的人。
而孫悟空也代表著唐僧的心,有一個成語叫「心猿意馬」,我們的心像猴子一樣,會攀援,盪過來盪過去,我們經常看到這個事,又想到那個事,你的心念比光速還快,人在公司坐,腦袋可以一秒就可以飛到巴黎,飛到紐約。這是我們心的特徵,所以我們的心也會變來變去,像孫悟空的72變,想變就變,我們的心也能夠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所以孫悟空代表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那個不受約束的心,他能帶來的巨大的影響力。
那牛魔王是什麼?牛魔王是孫悟空的孿生兄弟,就是我們的心的另一面,一個向著孫悟空的方向去發展,修煉去了,成爲鬥戰勝佛。另外一個還在這撒野,還在這撒野的心就是牛魔王,我們都知道牛魔王跟鐵扇公主在一起的時候最厲害,而鐵扇公主的扇子,爲什麼藏在舌頭下?因爲舌頭最容易煽風點火,那個扇子一面搧出來的一面是風,一面是火,這就是我們舌頭的這個功能,最會煽風點火。
痴
然後是「痴」,痴就是愚痴,頭腦反應遲鈍。做事情又不細心,這裏說就是沙僧。沙僧的前世是天宮裏的卷簾大將。卷簾大將,每天跟在玉帝的轎子旁卷簾子,相當於領導的跟班。這個職位,必須要心細,反應快,可是卷簾大將偏偏在非常重要的蟠桃會,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盞。琉璃盞不值錢,關鍵裏面裝著是蟠桃枝葉,那可是非常珍貴稀有。加上他笨手笨腳的搞得領導很沒面子,所以一怒之下就把他給貶下凡間了。
跟在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沙僧每次出場都是「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對吧?人說這個,他說的每句話都對,但是無趣,沙僧這個人沒意思,這個人也代表著唐僧的理性,呆板和固化,所以看他老挑個擔子,沙僧的故事告訴我們,僅僅做人老實是不行的,還得要能做事,不然笨手笨腳的老給領導找麻煩。
慢
再來說「慢」,慢就是傲慢,看不起別人。這裏指的是白龍馬,玉龍三太子本曾是西海龍王三太子,身世顯赫,是典型的官二代貴公子,再加上長得帥。更是有些飄飄然,因未婚妻出軌,這窩囊氣怎麼能受得了呢?於是,還處於叛逆期的他,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而犯了天條。而在職場中,傲慢的人最容易得罪人,不過有能力還好,如果既沒能力,後臺還不夠硬,還要得罪領導,那肯定沒好下場。白龍馬代表著就是一個人的意志,就是無論你們去不去,白龍馬說,我一定要去。這是他的一隻心猿意馬的盾牌。
疑
疑,就是懷疑,這個人就是唐僧。唐僧的前世是金蟬子,金蟬子,是如來的二弟子,因爲上課時不專心聽講,打瞌睡,被如來批評,說他對佛法有所懷疑,修行不夠真誠,所以,直到第十世才投胎爲唐僧。而金蟬子對應的就是職場中的那些沒有理想信念的人,有句話說的好:「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缺鈣,工作沒有動力,渾水摸魚。」這不早晚要被職場和時代淘汰嗎?
所以整個的西遊記講的都是一個人修煉的過程,到最後把孫悟空這個心修煉好了,變成了鬥戰勝佛,孫悟空最後說:「你幫我把這個金箍摘掉吧」,佛祖說:「你摸一下吧!」一摸壓根就沒有,「誰縛汝啊?」禪宗裏邊講誰縛汝,就是沒有人束縛你,是你自己束縛你自己。
有人說,職場是一場修行,唯有自渡方得始終。終其一生,我們最大的對手,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貪嗔癡慢疑。所以,在人生的職場中,先搞清楚自己和目標,專注於自己的使命。哲學上有三個終極問題,一,我是誰,二我從哪裏來,三,我要到哪裏去?這三個問題唐僧都想的很清楚,所以他的自我介紹,永遠是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西天拜佛求經,有了清晰的目標。不管路上有多少艱難和誘惑,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了他幾個象徵五毒心的徒弟們。二是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步,對於人生路上未知的艱險,想的太多就會懷疑,恐懼就會躊出不前。所以,既然堅定了目標,就不要想那麼多,願你在人生的修行道路上,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解決每一次遇到的問題,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就好了。
延伸閱讀:


7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