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讓你從平庸變厲害的五個關鍵
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困住你,只有你能困住自己”。最初,我們都有夢想,都想活成自己心中想成為的那個人,但隨著年歲增長,工作的變遷,愛情的轉移,兜兜轉轉,任時間磋砣,心志消磨,最終,這些嚮往,變成不敢想,夢想也變得遙不可及。
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發起了十年挑戰,很多人上傳了自己2009-2019的變化,有些人十年前狠下心,不安於庸庸碌碌,開啟自律生活,讀書,寫作,學習專業技能,磨練表達技巧,十年後大變了樣 ,從原來的膽小怯懦的內向者,變成了現在淡定自若,專業自信的主管;有些人依舊懶懶散散的模樣沒變多少,體重卻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十年如一日的過著平平無奇,不起波瀾的生活,除了皺紋在提醒老去,物價上升在提醒世界變化,自己始終停留在舒適區, 同樣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人生。3650個日子,87600小時 ,套句魯迅曾說:「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自律與不自律的人生差距就這麼拉開了。
如果你也想重拾那股豪情壯志,做一個心裡有夢,眼裡有光,腳下有路的人,就來看看那些讓自己變厲害的關鍵:
讓你變厲害的五個方法
一、跨出舒適區
有人說,如果你要害一個人,那就給他提供一個無須努力就獲得的安全感,一個養老一般的工作,一張隨便刷的卡,一對溺愛的父母。
魯迅先生說:「太安逸的生活會消磨人的鬥志。」如果一個人習慣呆在舒服的環境,從不跨出心理的安全區,那麼久而久之,就會逐漸和生活脫軌。
有一位優秀的教授畢業前給學生上了最後一課。他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圈。圈裡是一個人,一座房子,一輛汽車和一些朋友。教授說,這個圈裡有你的生活,工作社交,你會覺得安全,他成了舒適圈。當你跨出這圈子時,難免會犯錯,但你可以從中學到東西。當你離開舒適圈之後,你增加了自己的見識,所以你進步了。
教授又在圈子外加上更多的朋友,更大的房子。說:「只有當你跨出舒適圈以後,你才能擴大人生的圓圈,把自己塑造得更優秀」。學生們聽完這番話都若有所思,走出舒適區或許是艱難的,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實現增值。
有句話說的好「那些曾讓你不舒服的,最後會是讓你舒服的生活,一段痛楚的努力,換來的是撕裂後成長的愉悅。」勇敢地跨出現在得舒適區吧!和時代同步,才能不被現實淘汰。
二、戒掉拖延症
TED演講中的梅爾羅賓斯曾在一個演講當中說:「你想要什麼?健康的身體,更多的錢,還是獲得真愛,期待孩子成績更好?想要實現他們,只要打開手機google一下,就會有無數經驗,可以提供你參考,你可以嘗試任何一個方法,但是為什麼這些方法改變了別人,改變不了我們自己呢?原因就在於想行動和去做之間,無數人被拖延,困在原地。
莉莉要減肥,打算每週跑三次,到了週四,心想沒錯,是要跑三次,到了週六又想著,哎,不行了,這周已經跑不了三次了,下周再開始吧,最後整個夏天過去了,肚子上的游泳圈依舊沒有減下來。
如:難寫的專案報告計畫12到下午2點整理,到了12點,想著要午睡。到了下午2點,覺得報告不著急,可以晚些時候再開始。結果,到了晚上10點,發現報告的難度太高,幾個小時也完成不了,明天再去請教別人。拖延,看似是一件小事,可長此以往,我們的生活就會慢慢的被卡住,一件沒如期完成影響到下一件事,沈重的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一個人的廢掉,也就指日可待了。
要知道,你如何對待生活,生活就如何對待你。習慣性拖延的人,遲早要接受生活突如其來的暴擊,唯有很下心,戒掉拖延,一切按照預先計畫的schedule來,絕不寬待,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主動權,立於不敗之地。
三、屏避外界的聲音
聽過一個故事:”一群青蛙一天沒事,聚在一起,望著眼前的旗桿討論,誰能夠最先爬上旗桿頂,誰就做大家的領導,之後每隻青蛙,就開始爬了,可是爬到一半天氣又熱又累口又渴,每隻青蛙都開始不耐煩了,就有青蛙開始問,我們為什麼要爬這個旗桿呢?其他青蛙也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有的附和,就在此起彼落抱怨聲中,有的青蛙不爬了,有的往回跑了,當大家都撤退的時候,就看到有一隻青蛙,一直堅定又緩慢的往上爬,最終爬到了旗桿頂,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那隻一直堅定的爬向旗桿頂的青蛙是個聾子,聽不見別人的聲音,所以堅定的走向目標。”
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主持人問來賓,你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一位走過半生60多歲的女士的答案最扎心,她說”後悔年輕時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確實如此,當我們過於在意外界的聲音,在意別人的看法,不但作不好自己,也當不成別人,還會忘記自己當初為何出發。
有位年輕人整天迷茫,他去請教智者,為什麼我到現在一事無成?智者笑著說,找一件喜歡的事,一直做下去。年輕人回答:以前我喜歡畫畫,他們說畫家能有什麼前途,然後我去做了設計,他們說設計很苦,以後會禿頭。後來我又去做銷售,他們說你上了大學就是為了去賣東西嗎?現在我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了。年輕人被外界的聲音擾亂,最終為難了自己,迷失了初心,虛度了時光。楊絳先生說: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人生路紛紛擾擾,重要的從來都不是他人如何評論,而是我們是否能遵從本心,活出自我。
四、告別瞎忙
總在小事上忙忙碌碌的人。總體特徵是:對未來沒有清晰規劃,既沒有承認糾結的勇氣,更沒有學習技能的魄力,只是試圖用更多的忙碌來填補焦慮,最終雖感動了自己,卻沒有任何產出。因為再急吼吼的努力,終究是無法遮住戰略上的懶惰。
小敏是公司公認的拼命三娘,每天日程全滿,晚上加班到十一二點才離開,連週末也要主動到公司做事。可是小敏在公司呆了三年,卻始終是個助理。同期進來的同事大多已經升職加薪,獨立負責專案,沒有得到老闆賞識的小敏,覺得是老闆故意針對自己,便離職了,離職後的小敏,逢人就說公司和老闆的壞話。
後來,老闆的一句話道出了真相:雖然小敏很努力,但是,她的努力並沒有提高她的能力,比如資料分析兩個小時就能搞定的任務,她要花上六個小時還分析不出老闆想要的主軸。小喬只想耗時間做事,卻從未騰出腦來思考,如何精進技能。這番話,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現狀,每天從早忙到晚,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擺脫低品質的勤奮,實現高品質的成長才是癥結。
五,善於斷舍離
每個人一生當中都要面臨無數的抉擇,如果全都想要,生活就會陷入沼澤,沉重難行,善於斷舍離,日子才能越過越舒坦。
有一位成功人士,生活就像上了發條的陀螺,沒有休息的時間,人也越來越疲憊。於是他去諮詢一名企管專家,專家問他,你每天都在忙什麼呢?那人回答說,我每天都要應酬,有時是飯局,有時是演講,不僅要花時間接待合夥人,還要照顧家庭。感覺自己分身乏術。
專家聽後帶他來到衣帽間說:你把這些衣服都穿到身上,就能找到辦法。那人說,我身上的衣服已經夠了,穿那麼多衣服,走起路來會很笨重,教授笑著說,這些衣服就像你身上的包袱,穿得越多,越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生活也是,你不是演說家,也不是交際家,何苦讓自己這麼累呢。瞬間恍然大悟。拒絕了一些不必要的活動,讓生活留有可以思考與專注的方向,不但輕鬆了也做的更好了。
克林頓說:「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生活是一個不斷選擇和失去的過程。愚蠢的人一輩子都在糾結中負重前行而智慧的人,善於斷舍離人,輕裝上陣,奔赴有希望的明天,很喜歡作家獨木舟的一句話:「人生就是邊走邊修行。我們總要一步步的去攀登,才能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餘生很貴,讓我們都能帶著溫度和思考,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


4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