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在瞎忙中,誤入歧途,最後只感動了自己
一個朋友,每天五點起床準備跑步,當他跑步的時候卻在想,這麼好的清晨為什麼不用來看書呢?然後書沒看幾頁,又想著給孩子做什麼早餐?上班的時候本想著今天加油,爭取早點回家陪孩子。
沒坐一會,群聊有消息,隨即點開看看,同事請幫忙處理個文件,立馬放下手頭的工作,中途接個電話,又趕緊處理新的任務,等到快下班時,才猛然發現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只能延後下班把白天天沒忙完的趕完,等忙完回到家,孩子早已睡著了。
夜深人靜,忍不住感歎,每天從清晨忙到深夜,一天下來運動沒完成,書沒看,工作也在救火,孩子沒時間陪,日復一日,生活永遠沒看到頭。這樣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上班族的寫照。
你以為的忙碌,不過是自以為努力的錯覺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卻又不知道都忙了什麼?時間永遠不夠用,總盼望一天能有48小時。然而這樣的忙碌真的是額外24小時能解決的嗎?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說過:「整天只知道為瑣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氣。」我們以為忙碌便是努力,努力便有結果。然而現實很殘酷,”勤奮加努力,不等於好的結果”。
低頭忙碌不思考,也不抬眼,你的忙碌,不過是自以為努力的錯覺,一種瞎忙,而盲目的努力,如果方向錯了,那只是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而已。瞎忙只會讓生活擁擠不堪。沒有詩和遠方,只有眼前的迷茫。所以常有人感嘆「為什麼我如此努力,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呢?」有人這麼回答:「不是努力無用,只是你在無效努力。」
有收穫的忙碌才有意義
有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城裡的一家磨坊裡,養了一匹馬和一頭驢。有一天,馬決定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而驢選擇在磨坊繼續拉磨。十七年後,馬取回真經與驢相見,馬談起這次旅途的所見所聞。驢大感驚奇,他不禁歎息道:「你見的可真多呀!那麼難走的路,我想都不敢想。」馬笑著回答:「其實這段時間,你走的路,一點也不比我少,只是你一生只圍著磨盤轉,雖然忙碌,卻始終走不出這狹隘的天地。」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1公里處都沒有水源,村民用水成了最大的問題,於是村長挑選了村裡最強壯的青年愛德和比爾負責供水,並和他們簽訂了供水合約,簽約後,艾德立馬購買了兩個大水桶,每天起早貪黑,從遙遠的湖泊挑水,供村民使用。為此他累得哭天喊地,而比爾呢?簽約後便不知所蹤。半年後,他帶回來一支工程隊,花了一年的時間,在村裡建立了供水系統。建好後,他輕輕鬆鬆,便能24小時為村民供水,價格僅是愛德的1/4,很快每家每戶都用上了他的水。
我們常常在忙碌中只顧埋頭苦幹,不曾思考,不敢於夢想,甚至寸步不離的努力,就如同這隻驢子;有時候,我們也像艾德一樣,靠著一腔熱情,蠻力去幹,結果,一刻不停地忙碌,只是使自己筋疲力竭,自己就在越是忙碌,越是茫然中,慢慢陷入了瞎忙的怪圈。而有的人看似懶惰,實則是一種全局觀及戰略思維,心中有了藍圖與計畫,謀定而後動,才能一鳴驚人。評判一個人能力的高低,從來不是看你有多忙,而是看你做出了多少成績。忙忙碌碌過一生,最後也只是感動了自己而已。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做過一個螞蟻實驗,他們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幾乎不停歇。與之相反,有少部分螞蟻卻很懶,終日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顯得無所事事。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馬亂成了一團,而懶螞蟻們不慌不忙,帶領一群螞蟻向新的食物園轉移。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
懶螞蟻其實不是懶,而是勤於思考,善於偵查,把每一份努力都用在了刀刃上。為人處世也是一樣,生活再忙,也要留有空白,填得太滿,反而迷失方向,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反思探索。這樣的努力才有方向,也更容易出成果。畢竟我們忙碌的目的是為了收穫努力的意義,是為了精進,拒絕瞎忙,掌控人生。著名心理學家jordanpeterso教授曾總結了偽勤奮的四個表現。
偽勤奮的四個表現,看看你中了幾個?
一、花大量時間做事情中最容易的環節,還到處炫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二、以準備的名義拖延,看上去很忙,但事情沒有任何進展。
三、從來不驗證工作成果,不知道做得好,做得壞,只顧悶頭拉車,不會抬頭看天。
四、讀了很多書,但從不總結規律,即使總結了規律,也沒有用到實踐中。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效的,不是所有的忙碌都有結果,如何擺脫瞎忙掌控自己的人生呢?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四個建議:
如何擺脫瞎忙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明確目標,制定計畫
聽過一句很扎心的話:「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便是方向。凡是欲則立,不欲則廢。沒有清晰的計畫,想到哪做到哪,最終是瞎忙一場。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到達你想要的重點。
二,分清主次優先排序
林語堂曾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如果生活填滿了瑣碎的小事,又如何放得下至關重要的大事呢?
生活中的事情不是每件事都同等重要。二八定律告訴我們,集中精力解決好最重要的20%,餘下的80%便迎勿而解。事有先後,用有緩急,學會取捨,懂得排序,方能穩而不亂。
三,學會思考,調整變通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往往取決於他思考的深度。如果只知道機械的重複,忙碌而不去思考,即便再努力,也走不長遠,埋頭苦幹也要拾頭看路,適時調整,選擇最優路線才能走得更快。
四,拒絕拖延
做到按時截止,絕不拖延,人難免有鬆懈的時候,身體的不適,心裡的不快,外物的干擾都可能讓我們躊躇不前,中途放棄。到最後又免不了手忙腳亂,不給自己任何拖延的借口,專心按照計畫行事,給每件事一個截止的時間,你會發現,原來你也可以事半功倍。
雷軍曾說:「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你要大膽地想,敢於去追求去夢想,認真地去實踐,在探索的路上不斷投入,只有不斷的突破努力,才有不斷的收穫。世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人生,也不是盲目努力,唯有不斷地精進自己,才能步步進階。願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慌不忙,遊刃有餘,忙得有價值,閒得有滋味,不迷茫,不彷徨,活成自己的光。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