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一定是「精油」呢?
昨天一早,農科院 派了兩位美女博士研究員特定從新竹來採訪我,有關 精油萃取與開發,一部份是受到農科院長的指示,來拜會 生技公會理事長,另一部份是想找我一起協助 台灣林業方面產業升級的問題。
原來,他們最近輔導一個案子,是業者要拿自己蒸餾的 檜木精油想以膠囊模式,在筆記本上,經手搓揉釋放其香氣,讓人在翻書寫筆記的時候也能聞到香氣,有意思吧!但經評估後,他們為了怕圖書文創市場小,所以也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朝向美妝保養品或是健康食品開發?
我問:該精油已經做過QC了嗎?膠囊的材質是什麼?兩個問題就把兩位博士問倒了。(原來他們因為頭已經洗下去了,現在也不能不做了……)
我說:聽起來透過手指搓揉,就可以讓膠囊壁出現裂隙而釋出香氣,它的材質很重要,關係到可以走那個方向的產品開發。
另外,我也建議大家一起去看一下生產的模式,因為台灣很多民間囤積漂流木,甚至有些是拿廢棄家具再去蒸餾的檜木,這樣的品質就很難達到QC了。
接者我只問三個問題:他預估末端要賣多少錢?預估銷量大約多少?投入的時間和生產成本大約多少?……
我幾個問題下來,兩位終於懂了,我也舉了去年十一月金馬獎送給嘉賓的小禮物,一個含有擴香石的筆記本,第一次有香味的筆記本紅進金馬獎,
其實是筆記本封面已經嵌入了一個蓋有金馬獎LOGO的擴香石,在搭配一瓶精油,這個筆記本因為擴香石而有了香氣的升級,擴香石的材質是水泥,便宜又好塑型,同樣是筆記本開發的成本就少很多。
所以,我反過來問:「為什麼檜木一定要萃取精油呢?」檜木是台灣的國寶木,也是全球七大檜之一,有它既有的偉岸神聖的形象,如果拿它來做文創小物,或雕刻佛像,或許可以更直觀的讓人產生共鳴,也很省力省事,比起精油,無需要先砍伐,剁成小塊,放進鍋爐,等他不到3%取油率。還會有QC問題及市場真假難辨的問題。
看到檜木你想到的會是美容,還是木雕呢?或許一般市場可能更期待檜木那種木質的美感,及從木紋中透出的質樸的木質芬多精的香氣。
就保養品市場來說,同樣是精油,玫瑰精油、薰衣草精油就比檜木精油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美」這件事。所以,每種植物都有與生俱來的基因,重點是擺對位置就能順勢而行,擺錯位置就像逆風前行,吃力又不討好還顯不出他真正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