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精油DIY沒你想像的美好

前幾天一個朋友的妹妹找我,她最近剛接觸精油,充滿熱情也帶點好奇,之前因為手上的皮膚不斷的起疹發癢,又是抓過傷口又是破皮結痂,早已看不出原發病模樣,幾經皮膚科的診治與藥膏塗抹仍不見效,在朋友推薦下,買了各式的精油一整盒,花了一萬多塊,連我都驚呆了~(不過一個皮膚問題居然買回一整盒的各式精油和基底油,還得自己DIY)因為味道也好聞,不知不覺就就自己配了一些精油體驗看看,使用不到兩天,當下的皮膚癢,皮膚破潰問題真的很快看到好轉,…….他開始對精油有了信心與好奇心….

不但天天用,還換著各種精油DIY的配方,全部都拿來A+B+C的試著用用看。但是,一週後皮膚突然更癢了,而且是從原本的起疹子的部位還又擴及更大的範圍,不再是原本的脫皮搔抓,而是發紅、發腫、成塊的脫皮掉屑。

別把刺激過度的免疫反應當成排毒

經我一看,這就是 刺激過度造成的二度傷害坦白說,這也是一般人在使用精油DIY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明明這個東西很好效果也很快,但為何連續用了幾天就反撲了呢?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精油雖好,它畢竟還是一種揮發性的油溶性的有機化合物,對皮膚具有很好的穿透力,可以穿透角質,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所以如何拿捏精油DIY時使用的量度與配方的組合,就非常重要了,這些精密的算法,很難在自己家中DIY就做的出來。

一般天然的新鮮的精油其活性物質越多元,強度也越強,功效也較好,相對也較刺激。但都有量度的問題,不同的植物萃取方式不同,其活性及刺激度都不同,(越新鮮的精油刺激度越大,越老化的精油雖不刺激但也有氧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當然,還關係到該品牌的純度與濃度的調配,一般人若任意拿A品牌的配方用在B品牌上,是會有問題的,或是拿A牌+B牌的精油共同混和,這樣的精油DIY,就會有效價及活性的降解問題。

精油DIY如同自己在開藥房一樣的調配,是否安全?這真的不容兒戲。

經常看到有些出國時在峇里島買了一大堆精油,成分不清楚,功效一知半解,拿著老師的書籍,一步一步照的做,因為有任何的問題隨時可以找到我們,果不其然,精油擺多久了不知道?每一款都混一點點,結果變成了功效互相降解的有香味的精油,最後真的就只剩下香氣,其他全部都已經不是你調配前的那瓶精油了。

持平的講一句話:畢竟用在身體上,用法與量度是必須被規範的。

不應該用偽科學的誇大行銷,或是以販賣虛榮的行銷方式,利用大眾半玩香半療效的心態…….,以為就把風險隱匿起來了,實則讓自己成了白老鼠,總之,#DIY精油有風險,使用要小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