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暑,暑末秋之始,健脾祛濕除身重
處暑,暑末,秋之始。處,止也。處暑的「處」是「終止」的意思。指的是暑氣至此止而矣。此去,暑退山青,金秋將始。“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意思是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因為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各地都有“暑去寒來”的諺語,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捩點。處暑時剛剛送走最後的伏天,暑氣到此為止。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歷書》曰:“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古人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而處暑節氣正是農曆七月。這個時節,柔和的涼風徐徐吹來,讓人感到陣陣涼爽,而不像夏天那樣的熱風,讓人難以承受。雖然很多地方仍然有“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意思是,處暑後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大汗淋漓的日子。但處暑被認為是代表天氣由熱到冷交替的轉捩點。
內容目錄
處暑是大地由陽轉陰的轉折點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這個節氣,翱翔於空的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豐收的意思。此時也就意味着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開始轉化的時候,那麼每到季節轉換的節氣或者說周圍環境遇到陰陽轉折的時候,我們養生的重點都會有所調整。
處暑時節,白日高溫猛于虎,就是俗稱的”秋老虎”,有時炎熱也不亞於酷暑,處暑以後中午仍然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處暑後,開始會有綿綿秋雨的到來,因此,諺語還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在古人的觀念裡「立秋落雨,則整個秋天風調雨順,而處暑下雨,整個秋天就大雨滂沱,難以收拾。」好的是雨過的清晨,陽光細細密密地漏進屋內,許是濕漉漉沾了些水汽,便覺一絲微涼,秋的成分就在一場場雨中增加了。
處暑養生法
處暑時人體的氣會走到「四滿穴」,這穴屬於「腎經」。所以這段期間容易有腸胃濕氣及下肢水腫症狀。加上季節轉換快速,習慣吹涼飲冰,就會有腸胃受寒、腹瀉、腸痛、下肢抽筋、水腫、泌尿道感染的情形。
處暑益氣健脾食療法
黃芪粥
材料:黃芪30克,米100克
作法:黃芪加入300毫升的水,大火煮開之後小火再煮30分鍾,把黃芪篩出來,剩下湯汁,然後重新加入米,一起熬煮重新煮30分鍾,然後的話,把兩次的一個水液過濾之後用來煮粥就可以了。
黃芪可以說是中藥材中它一方面是補氣第一名方,另外一方面就是健脾。由於入秋後仍受秋老虎的威脅,導致我們的胃口不佳,吃的少,導致氣不足,而黃芪可以起到補氣的效果,並且在黃芪煮水之後,在吃的過程中感覺有一點點的甜味。我們經常說甘味食物入脾,所以說吃黃芪帶甜味,對於健脾祛濕它也是有效果的。
四神粥
材料:茯苓20 克、芡實20 克、蓮子40 克、山藥20 克、薏仁40 克(也可以買中藥行中的一包一份量)。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與米適量一起蒸熟,再加上水,煮成粥,可做為早餐或晚餐食用。
功效:和胃暖中,健脾利濕。
處暑時首重健脾,養胃,益氣。處暑時,秋老虎依舊,但此時空氣的溼度增加。面對悶熱潮溼的天氣,健脾祛溼不可少,因爲環境的溼氣困脾,會導致脾胃的功能虛弱,脾胃功能虛弱之後,溼氣的運化能力下降,會導致溼氣更加嚴重,這個時候,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此時推薦大家可以吃一些,益氣健脾的方,例如黃芪、芡實,山藥,茯苓,這些食物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益氣的效果。
同時,在這裏我們要注重三個穴位的溫灸按摩。我把它稱之爲「祛濕氣的三要穴」。
處暑的祛濕三要穴
陰陵泉穴
位在:從我們小腿的內側骨向上推推到我們的膝關節處,於內側骨向上彎曲處,就是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它作爲脾經的腧穴,腧穴是經絡的五腧穴之一,有道是腧主體重節痛。我們都知道,濕氣它是陰邪,在體內會沉積,會下降,那麼當溼邪沉積在關節的時候,容易導致關節遇到寒溼,變天的時候容易出現關節疼痛,那麼此時,就可以暖暖石溫灸一下陰陵泉穴,一方面可以去濕氣,另外一方面對關節的疼痛有鎮痛的效果。
足三里穴
位在:當我們屈膝90度的時候,膝蓋骨的外側有一個凹陷,從這個凹陷往下三寸。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它是胃經的合穴。中醫認爲,合治內腑,所以和六腑相關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里穴進行調治。比如說胃、大腸、小腸都可以用足三里,那麼胃既然屬於是六腑之一,所以說按摩溫灸足三里穴,肯定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效果,再加上脾胃主運化,它既可以運化氣血,運化濕氣,有助於加強脾運化水濕的作用。
豐隆穴
位在:小腿的外側,外踝間上滑寸,距離脛骨前緣兩橫指的位置。
豐隆穴,它被稱爲「化痰第一要穴」。也就是當濕氣在一個部位積聚久了,就容易形成痰,而痰的流動性是遠不如濕的,所以痰對於經絡氣血的淤堵會更加嚴重一些。許多身體上的疑難雜症多半和痰有關,而豐隆穴是胃經的絡穴,聯絡於脾,既然豐隆穴它連通脾胃兩條經絡,自然可以調節脾胃的雙重功效,脾胃強健,自然濕氣去除,濕氣沒有了,痰就好了,痰消失了,它對於人體,有兩大方面的影響是特別深遠的,一方面可以幫助人體瘦身。另外一方面可以降低高血脂。因爲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脂肪還是高血脂,它在廣義的角度都屬於是「痰」的範疇。
以上就是處暑節氣養生該注意的要點,我是李淳廉祝福大家在暑氣漸退,陰陽氣交時,能守護自己的正氣,天涼好個秋。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