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睡如吃補,睡午覺也可以睡出美麗好體質
每天的中午11-13點這段時間,你都在做什麼呢?這時大多數人都在吃午飯,很多上班族,會吃過午飯後小憩片刻,如同我們在小學中學時,午飯後,學校會有鐘聲響,硬性規定同學飯後休息半個鐘頭,但小時候不懂這午休的深意,總是很痛苦的被逼著午休,起來以後手也麻了,口水還流了一桌…..
小時候不喜歡午睡,長大才懂得午睡學問大
每天的中午11點到13點是日正當中的時候,也是一天陽氣達到最盛,也是陰氣最弱的時候。
特別在12點到1點這一個小時,12點剛過陰氣剛剛冒出一點點,這時又稱為「一陰生」,與夜晚12點到凌晨一點的「一陽生」兩個是相對立,遙遙相望,一個在夜晚從陰氣盡而陽氣生,需要養陽;一個在白天從陽氣盡而陰氣生,需要養陰。
子時和午時,一個是陽氣初生的時候,一個是陰氣初生的時候,不論陰氣和陽氣,在初生的時候都很弱小,需要很好地保護;如果在初生的時候就消耗了,那麼它們的長、化、收、藏就談不上了。
《黃帝內經》還提到:「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與午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此為睡子午覺的原則,而「子午覺」即為人體養陰養陽的最佳時刻。所謂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與午時應按時入睡,睡好子、午覺,肝膽可運行通暢,氣血可循環正常,相應地就會越來越漂亮。
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睡好子午覺,有利於人體養陰、養陽;昔日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年餘九十每天夜晚只睡兩個時辰,但午飯後一定休息個半個小時,他睡眠甚少,但仍精神飽滿、思慮清析,他保持的恆常養生之法一就是堅持「子午覺」。
那些養生訊息裡所說的睡午時覺,到底該怎麼睡呢?
我想很多許多上班族十二點休息,到下午一點半上班足足有一個半小時,很多人都中午午睡或小憩片刻的習慣,但是多數午睡過後反而會覺得更沒精神,那麼究竟怎麼午睡才能讓我們不發睏呢?
12點至15點的30分鐘睡眠最好
睡午覺的最好時機一般是在被稱為第二睡眠週期的“12點至15點”。在這其中小憩三十分鐘左右,就能使大腦得到很好的休息,下午的表現也會得到格外的提高。
午睡最好在20-30分鐘內,不要超過30分鐘,睡眠時間過長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反而會影響晚上的睡眠,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睡得多反而適得其反。
午睡後更疲勞者宜睡10-15分鐘
對於午睡後反而更疲勞的人群,建議可適當縮短午睡時間,使你的午睡在未進入深度的短波睡眠階段,因為人若處於短波睡眠階段相對較難醒來。
這類人的午睡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即可,這個午睡時間長度能讓人經歷第二階段睡眠,而這一階段對記憶和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午睡的睡姿並不是趴著睡
午休雖是打個盹,但也不可太隨便,不要坐著或趴在桌子上睡,這會影響頭部血液供應,讓人醒後頭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勢應該是舒服地躺下,平臥或側臥,最好的是頭高腳低、向右側臥。
最好是坐在椅子上頭倚在後座上,伸展膝蓋,腳最好放在一個較低的檯子上,這種睡姿最為適宜。如果難以實施的話,躺在椅子上睡也不錯。

不疲勞也該躺下休息
有時候會覺得中午老是睡不著,尤其是你從緊張的日程表中擠出一個午睡時間的時候更覺得難以入睡。面對這種情況,千萬不能覺得不疲勞或睡不著就起來繼續工作,而應該平躺下休息,因為躺下休息和不休息會有很大不同。
即使我們不睡著只躺下休息20分鐘,也會像睡了一覺一樣。即使你並不容易覺察到,但只要躺下歇息一會,你身體的精神和體力都能得到較好的恢復。
飯後不急著午睡
很多人習慣午飯後就睡,想要擁有傲人身姿嗎?!而這時胃剛被食物充滿,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明顯下降,馬上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
所以,午睡前最好活動10分鐘,以便食物消化。
午睡前注意飲食
午睡前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飽,因為油膩會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過飽會加重胃消化負擔。
另外,午睡醒之後可以喝杯水,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黏稠度,然後可以進行一些散步類的輕度活動。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