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的代謝與喝酒的代價
每當年節或節慶時刻,親朋好友總難免相聚一堂吃吃喝喝,三五好友相聚來上一杯,喝酒幾乎變成了交際應酬,打開話匣子,吵熱氣氛的不可少的儀式之一,很多人因此愛上了酒後微燻,豪言壯語的姿態。所以借酒澆愁,借酒壯膽的人就多了,但酒桌上一場熱絡後,你可就要為人去樓空,只留下頭痛,嘔吐等的宿醉症候群痛苦不已。
酒精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有人愛上他的迷茫,有人恨他是穿腸毒藥,為什麼讓我們不喝傷心,喝了傷肝呢?又為什麼有些人喝酒容易臉紅頭昏,有些人卻面不改色?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談談那個男人喝了會沈默,女人喝了會流淚的酒。
內容目錄
人體先天都有代謝酒精的能力
其實人體先天都有代謝酒精的能力,因為在我們的食物中像是植物或者水果又粗又長的纖維不是很好消化,這些植物到了腸道中在腸道微生物的分解下會產生一定量的酒精,而這些酒精大約才幾克,也都是通過肝臟代謝,酒精的代謝速率就跟每個人的基因有關了。
一般的酒精飲料,從你啜了第一口開始,體內的化學機制便已啟動。身體會想辦法把乙醇氧化、分解,然後轉化成可供利用的形態。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與分解
從你啜了第一口酒開始,體內的化學機制便已啟動。當酒精入胃中,大部分的乙醇會被胃黏膜吸收,導引至肝門靜脈,進入肝臟,經過乙醇脫氫酶的酵素作用,被氧化,分解成乙醛, 再轉為乙酸,然後再變成轉化成可供利用的二氧化碳和水。
喝酒對人體有害,到底是害在那裡?
這樣的代謝方式雖然看來不錯,但問題就出在,靜脈血流動的速度,永遠比肝臟處理的速度快。所以, 那些沒有被完全分解的乙醇、乙醛、乙酸都會或多或少地順著血液流過身體各處,流到哪裡,哪裡就受到影響。比如:最明顯的就是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第一個受到酒精傷害的是神經系統
它能對神經細胞氯離子通道產生影響,作用跟吃了鎮定劑是差不多的,會降低神經細胞的活躍度,比較輕的情況就是反應遲鈍,失去了判斷力。比較重的情況,就是影響到一些基礎反射的部位了,比如說嗆咳反射。有些東西進了氣管也不咳嗽,這就容易造成窒息。
最嚴重的情況是腦幹部位的神經細胞,也會被麻痹,到那時,控制心跳跟呼吸的過程都會被干擾,然後就危及生命了。
第二個被酒精攻擊與傷害最大的是肝臟
酒精最主要的害處主要體現在乙醛,乙醛帶來的害處是順著血液傷害到身體各處的蛋白質的。 而蛋白質是在細胞裡運營、維持著生命活動中每一個細節的。所以當乙醇變成了乙醛之後,也一樣會順著血液在身體各處游走,遊到哪,傷害到哪,而哪裡的乙醛濃度最高,哪裡受的攻擊就最嚴重,首當其衝就是肝臟。
所以, 肝臟是喝酒之後受損最大的部位。特別是當酒精進入人體引發免疫反應時,免疫系統的攻擊造成有點像發炎,這樣長期的炎症反應會刺激各種修復程式啟動, 不停地受損,不停地修復,最終總會在某一次出現修復錯誤,讓一個幹細胞停止分裂,那這個幹細胞就變成了癌細胞。
第三個被酒精傷害的是喪失快樂的能力
乙醛附著在 DNA 時,會生成至少一種致癌化合物,幹擾人體的甲基化(methylation)過程,也就人體按照特定規律、依不同基因合成蛋白質的作用。乙醛還會緊緊攀附在構成細胞骨架的微導管、支撐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的膠原蛋白,以及血液中運送氧氣的血紅素上,甚至破壞神經傳導物質中產生血清素與多巴胺的機能,這可能導致人們對酒精沉迷上癮,喪失正常生理反應及感受快樂的能力。
第四個被酒精傷害的是情緒與人格
另外,乙醛還會緊緊攀附在構成細胞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的膠原蛋白,以及血液中運送氧氣的血紅素上,甚至破壞神經傳導物質中產生血清素與多巴胺的機能,這可能導致人們對酒精沉迷上癮,日久喪失正常生理反應及感受快樂的能力。所以喝酒初期會讓人感到松弛,慢慢的你會上癮,然後就會變得情緒易怒急躁,甚至憂鬱。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有喝酒習慣的人最後都會成為情緒障礙甚至人格障礙。
關於喝酒的那些謠言,真的嗎?
- 喝酒前胃裡先墊些食物比較不容易醉,真的嗎?
在胃部及上腸道中,乙醇會被直接吸收,飲酒速度愈快,身體吸收也愈快,而當胃裡面充滿了食物,自然也就吸收得比較慢。
- 濃酒反而不容易出現頭痛頭昏的宿醉狀態,真的嗎?
酒精濃度太高時,會對消化道發揮它的抑制劑功效,使生理機能慢下來,吸收的步伐也隨著放緩,另外濃酒也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使胃因此分泌黏液,減緩胃的消化作用。這也是為何喝高濃度白酒會比紅葡萄酒感覺更不容易出現頭痛,宿醉的情況。
- 愛上喝酒的微燻感,其實也是在傷害腦神經,真的嗎?
酒精基本上屬於鎮定類,能讓神經運作減緩。它能對神經細胞氯離子通道產生影響,作用跟吃了安眠藥是差不多的,會降低神經細胞的活躍度,比較輕的情況就是反應遲鈍,失去了判斷力。嚴重的就是影響到一些基礎反射的部位了,比如說嗆咳反射。有些東西進了氣管也不咳嗽,這就容易造成窒息。最嚴重的情況,是腦幹部位元的神經細胞也會被麻痹,那就是控制心跳跟呼吸的過程都會被干擾,甚至危及生命了。
解酒原理與解酒功效大解密
中國人愛喝兩杯,又怕醉後失態,所以坊間也有不少解酒的秘方,讓你如何在酒桌上千杯不醉,進而還可以降低酒測值呢?網路上雖然流傳的解酒偏方有上百種,以下整理了幾個比較符合人體生理機能的原理的解酒法,幫你大解密:
- 喝酒前吃點脂肪類食物可降低酒精吸收
- 酒後喝茶或咖啡,茶或咖啡等飲料中的單寧酸等多酚類則會抓住酒精。咖啡讓酒精代謝稍微加快。但咖啡因為有提神作用,會讓人一時無法警覺已經醉了而發生危險。而茶本身會刺激胃黏膜,酒後飲茶會加重胃黏膜的刺激,兩者加起來更易引起胃部不適。
- 番茄汁,葡萄汁:許多用於解酒的食物都是湯湯水水,其實,水是酒精代謝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光喝水就能讓酒精更快排出了,果汁因含有糖分,確實可以加速分解乙醇,但如果喝過多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上升,而人體代謝酒精時的三酸甘油酯本來就會激增了,兩者的作用加在一起,血中三酸甘油酯飆高,對於有三高問題的人反而不利。
- 喝薑絲魚湯,雞湯:這些帶有鹽分油份的湯湯水水,原則上都可以起到保護胃壁,並延長酒精在胃中被消化的時間,可以減少酒精造成的嘔吐的反應。
- 保護肝臟的一些草藥如葛根、葛花、牛樟芝被認為可以解酒,事實上研究發現它們具有抗氧化作用,他們是能保護肝細胞不被酒精破壞,並不是加快酒精代謝的速度。
最萬無一失的解酒靠的是”等”
事實上各種有助酒精代謝功能的作用,大多只有增加1~2成的代謝速度,以人體一般代謝純酒精每小時8c.c.到10c.c.來說,一瓶300c.c.的啤酒,酒精濃度在3~5%來說,平均一瓶約有10c.c.的純酒精,代謝完約要90分鐘,如果可以加快30的代謝速度,也要63分鐘才能代謝掉。
所以,要解酒沒有撇步,就是「等」,只要飲酒不要過量,等一、兩個小時,酒精就可以代謝掉了。所以酒後不開車,下次你遇上了喝了酒還要趕著回去的話,除了找代駕之外,不妨先休息兩個小時,再上路。另外,也建議喝酒前後要多喝水,飲酒前胃裡先墊些食物,可增加酒精代謝與延緩酒精的吸收。
今天的「酒精的代謝與代價」就為您分享到這邊,我是李淳廉,感謝您的聆聽,下一次當你在與人交杯換盞時,請多想一想酒精在身體內的代謝與吸收,你就會意識到喝酒不求盡興只求淺嘗即止。
延伸閱讀: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