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腰痛,中醫經絡三招緩解
有椎間盤突出或是腰椎受過傷的人,基本上都是一輩子的硬傷,不耐久坐久站,彎腰起身都要格外小心,還會不斷受到風寒濕邪的入侵,造成局部的淤阻現象。上週一位學員,他在臉書社團裡面留言,她說:「老師,我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最近腰痛的情況特別厲害。白天不怎麼痛,但是一到了晚上,疼痛就會加重,尤其是最近換季下雨,疼痛就更嚴重了,有用過熱敷袋做過熱敷,可以稍微緩解,想問老師,像我這種情況,用什麼樣的精油穴位按摩法效果會好點呢?」
椎間盤突出的中醫辯證
關於腰椎椎間盤突出這個病症就是一般民間俗稱的骨刺,在中醫裡面其實是歸屬於腰痛或者是痺症的範疇。就這位患者,他的情況算是比較典型,局部的熱敷,能夠起到一個使局部肌肉鬆弛,氣血活絡的效果,對於緊急止痛是有幫助的。但你如果要長期物理性的改善,降低神經壓迫,使用暖暖石溫灸+銀杏按摩油的,搭配經絡與穴位的按壓,整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就這個學員的情況。首先,中醫對於痹症,主要是風、寒、濕,三氣交合而為痺。其中,這三氣就是我們常說的風邪,寒邪以及濕邪。風給人的感覺就是飄忽不定的。所以說它的腰椎間盤突出問題所導致的腰痛,不是以風邪為主的。其次,他還說了,在陰雨天氣疼痛會加重。陰雨天氣環境之中的水濕之氣特別 多,此時體內的濕氣和環境之中的濕氣內外夾濕,濕所帶來的寒,就會導致局部的收縮,使疼痛加劇。所以,濕氣也是我們在調節過程中重點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最後,這位學員還自述了白天症狀緩解。但是晚上加重,我們思考一下,白天和晚上 它有什麼不同點呢?白天陽氣充足,晚上陽氣不足。
所以說陽氣,它在這裡有兩大作用,第一是溫煦,第二是推動溫煦,其實就是溫暖身體 的意思。陽氣足,腰部就不容易怕冷。推動它指的是陽氣,可以推動我們身體之中血液的運行。 如果陽氣不足推動的能力下降,血液的流速下降,血液它越流越慢,在經過人體凹陷處時,就容易沉積下來,形成淤血。 比如說關節和關節之間的凹陷,它就是非常 容易被淤血所佔據的一個地方。時間久了,寒凝血瘀,它在關節之中沉積下來。 此時那腰椎間盤受到擠壓,慢慢變形之後,就形成了腰椎間盤突出。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解決此類病症問題,第一,你要驅寒。第二,要健脾祛濕。第三,你要扶陽氣,推 動我們血液的運行,避免形成淤血。針對此類情況呢,我推薦幾個穴位給大家
分別是阿是穴,大椎穴和腰陽關穴,膈俞穴和血海穴以及陰陵泉穴和三陰交穴這幾個穴位具體在這裡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第一,用扶陽驅寒來使腰部禦寒抵禦腰痛
我們選擇大椎穴和腰陽關穴來扶陽驅寒大椎穴歸屬於督脈,也就是在人體的脊柱上面督脈,統攝人體一身之陽氣,可見它的陽氣充足。
- 大椎穴
大椎穴,它還是人體手足三陽經的交匯穴,陽經之中陽氣充足,陰經之中氣血充足,所以你要驅寒,就要福陽氣,那麼督脈 加上手足三陽經的交會很明顯,大椎穴,它的陽氣是陽中之陽。 驅散一些寒邪。對幹大椎穴來說,小意思這個位置呢,當我們低頭的時候,在頸椎後方會出現一個高骨高骨下方的凹陷就是大椎穴。
- 腰陽關穴
同樣它也歸屬於督脈,既然歸屬於督脈,肯定也是扶陽氣的大穴位。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腰它說明這個穴位,它的位置在腰部,陽指的是陽氣,關,指的是關牆。
那麼督脈之上運行的水濕之氣會在腰陽關穴進行下降,如同我們督脈的水濕上行的關卡一樣。 所以叫做腰陽關穴。
暖暖石溫灸腰陽關穴可以調節,因為腰突所導致的腰痛,下肢萎痺,坐骨神經痛類,風濕,風濕等多種疼痛情況。這個穴位呢是在我們的背部,脊柱正中線上第四,腰椎眷圖下方的凹陷中。
第二,化解血瘀淤血沉積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
- 膈俞穴
膈俞穴是人體八會穴之一的血會,專門解決和血液相關的病症問題。
同時膈俞穴,它還是膀胱經上的要穴,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我們把淤血化解之後,這些淤血怎麼排出去?他必須通過排毒通道排除,所以說膈俞穴,它可以化血瘀排血瘀的穴位,是在人體第七胸椎脊凸下旁開1.5寸的位置。
- 血海穴
血海穴位置,在我們膝蓋骨的內側端往上兩寸。
血海穴的作用其實和膈俞穴是非常類似的,都是化解血瘀的要穴,因為血海穴,它歸屬於脾經,而脾主運化,可以把食物轉化為氣血。所以,溫灸脾經的血海穴,它還有養血補血的作用,就像我們用膈俞穴和血海穴調節一段時間之後,淤血被清除了,那麼淤血,它空出來的一個真空的空間。此時,如果新鮮的血液無法及時的填充進去去,那麼外界的邪氣就會進入,此時它還會導致疼痛出現。所以活血化瘀,它往往和補血相互結合使用,那麼血海穴,它就是一個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補血的穴。
最後就是要解決濕氣了,水往下流,火點著了之後,火苗是往上走的。所以說濕氣有一個特性,就是趨下性,和濕氣相對應的火邪,它有一個趨上性的特點。
所以你會發現上火一般是在上半身;濕氣過重的病症問題往往是在下半身。比如說,對於女性而言,白帶異常,它多半就屬於是水濕之氣導致的。如果白帶色白清晰。多半屬於是寒濕,如果白帶發黃且有異味,多半就是濕熱,濕氣。如果它流經我們的腰椎關節,局部不僅會出現疼痛,其實還會出現發脹。
因為脾主運化,脾它運化食物,把食物形成陽氣,同時它也運化體內的水濕之氣,把多餘的濕氣排出體外,針對祛濕,我們多用脾經的穴位,陰陵泉穴和三陰交穴就是祛濕的大穴位。
-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位在內踝尖往上把多餘的濕氣排出體外,陰陵泉穴位在小腿的內側,筋骨內側科後方的凹陷處。
第三,找出痛點,直接按摩或點刺放血
- 阿是穴
除了上述的幾個穴位之外,在這裡我們還要重點強調兩個點,第一個點是阿是穴,也就是腰部的疼痛點。我們在腰背部位疼痛的時候用暖暖石或用手進行點按,你在按的時候,如果找到最疼的那個點,它就是阿是穴。 我們針對這個點,可以拔罐之後,溫灸或者是點刺放血之後,再用銀杏按摩油+暖暖石溫灸把聚集的淤血給清除出去。
- 委中穴
第二個是按摩或點刺放血在委中穴,委中穴在我們的一個膝蓋骨的正後方叫做膕窩,「腰背委中求」。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可以通過委中穴來進行解決。
以上就是腰椎間盤突出常見的疼痛壓迫可以採用的按摩與溫灸,可以就風寒濕邪予以釜底抽薪,改善腰椎及下背的疼痛。以上的穴位如要搭配精油按摩油應用: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
延伸閱讀:


One Comment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