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心靈空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自律神經失調,嚴格來說他不能算是病,只能說是各種不舒服的症狀的集合體。「自律神經失調」過去這個名稱很多人聽過,就是指你身體很多的問題與病痛,哪哪都不舒服,一下胃痛拉肚子,一下又是胸悶心悸,看症狀通通都是問題,但是所有檢驗數據都是正常的。也就是問題一大堆,但是卻沒有實質的病症。這種情況通常醫師就會告訴你,你得的是「自律神經失調」。

過去這種疾病,醫師開什麼胃痛,心律不整的藥物都治不好,唯有抗焦慮劑可以緩解。以前也有人當他是一種神經質。意味著帶有一種矯情,好像這個不舒服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或者是自己過度敏感造成的,所以這個部分一直到現在,他是屬於一個精神科的範疇。

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共同的症狀

1 、他們都會特別擔心,自己身上有什麼症狀會發生。

2、非常敏感的,一有不舒服,他第一個想到我就要去就醫,不說舒服就要趕快去就醫拿藥回來吃,因為什麼就醫會有安全感。

3、他要醫生給我詳細的檢查,所以他們都會反復的做各種檢查,不管是抽血,驗尿、X光,心電圖、腦電波、MRI各種不同的檢查,他希望各種各樣的檢查都來證明說他有什麼病,當你檢查出他沒有病的時候,他特別焦慮,他覺得他一定有些東西,是現代醫學檢查不出來的。

4、總是寄託藥物能解決他的問題,所以醫生如果告訴他說你沒病,你不用開藥,他會特別的慌:「我怎麼可能沒有病,我已經感覺到那麼不舒服了」這個醫師看來不行,我得換個醫師。

這種情況就是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心理性影響到我們的生理功能的一種病症。情緒干擾到自律神經引發的多發性功能性的症狀。

198 心靈空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自律神經系統也是身體的一種節律調節

自律神經它是我們身體裡面的主要的神經系統,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負責神經協調的律動,包括我白天我們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調動氣血支援心跳呼吸,腦部思維,肢體運動等等,那當夜晚的時候,我要休息,放鬆直到入睡,此時身體就會配合節奏分泌較多的副交感釋放一天的疲勞。

這個節律代表著人體白天一定要用力的熱愛生活,夜晚才能徹底的放鬆。這個節律對身體非常的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在中醫裡面非常強調就是節律養生的時間醫學,在黃帝內經中強調的經脈子午流注,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十二個時辰分別有不同的經脈當令,現代醫學也證明了,人體在每個時辰的荷爾蒙的分泌是不同的,呼應了中醫理論中一個經脈流注再交給另一個經脈的論述,所以中醫有著什麼時間養什麼經脈,所以維繫作息的規律是保障神經細胞節律的關鍵,當你人的作息節律一出問題,就開始晚上睡不著睡不深,白天猛打瞌睡,注意力渙散,人也會日漸衰頹,缺乏鬥志沒有目標,陷入一個日夜無序的狀態。白天沒目標,白天沒有用腦,夜晚也就沒有鬆弛的必要,就這樣日夜沒了差別,你很容易陷入一個生理的問題,反映到你心裡,人會無聊,厭倦,了無生趣,慢慢的除了醫院能有人聽你說話就再也沒有溝通的地方了,慢慢也就變成了慮病症的惡性循環了。

3d-medical-technology-design-male-figure-with-brain-highlighted1000 心靈空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壓力不是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面對壓力的態度才是

很多人覺得自己工作壓力大,身體不勝負荷所以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的,身體本就是為腦子服務的,自律神經失調多來自於你的「思維」,一是壓力調節不當,內心抗拒,像是很多失戀的人,或是家庭出現變故的人也會出現短暫的自律神經失調。另外一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一些退休後的人,他們生活悠閒,鬆散,已經抱著退休要頤養天年的,除了養生,什麼都不幹的人,以為就是待著什麼都不做就不會生病,而這樣想的人反而是自律神經失調最大的族群。

人本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因為沒有壓力,連個壓力源也找不到的,反而身體出問題了。所以很多人在退休後開始出現慮病症,整天憂心著自己這裡不舒服那裡不對勁,感覺又真的是病痛,可是檢查卻都是正常。這種人的問題來自於人生沒有目標生活空虛。他會把所有對外界的關注回到自己身上,當一個人沒了生活目標,回到自己身上剩下什麼,剩下就是自己給自己找毛病。

shutterstock_young-woman-practicing-breathing-yoga-pranayama-1494959993_meditation_1000800 心靈空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遇上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辦?

1.最好的方式是去找到自己舞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能找到自己可以投入的熱愛是最高級的養生,不管你在什麼年齡投資自己的興趣都是最大的精神支柱。但如果還沒找到的也不要焦慮不要急著往外求,就是,瞭解了,放下了,病痛時,深呼吸做冥想,靜思療癒一下。

2.冥想:做冥想時,為了怕大家冥想時變成胡思亂想,給大家建議,用個精油擴香,讓你有目的的吸嗅,與嗅聞,藉由味道帶領你的心靈放下與敞開,或是做七輪的療癒冥想或是檀香的靜心冥想,觀想自己不舒服的腸胃或是不舒服的呼吸道。

3.疏通經脈:在中醫裡面,所有的情志過激,都會帶來來自於氣滯,情志病可以從無形的氣化成有形的核,鬱氣內停,導致痰、瘀、熱互結而成。有的,不一定有真正有血瘀,或者是有血虛的情況,但一定有氣滯,這樣的氣滯在我們身體會造成我的氣機不暢以及血液循環的阻滯,當血流的速度變緩跟氣機的不通,就很容易形成「氣結」。皮膚上的氣結,肌肉上的氣結是你摸得到的氣體硬塊,有的會形成一種虛擬的氣,就像有些人總感覺講話拾咽喉像卡著一個東西吞不下去也吐不出來,很不舒服,這個在中醫裡面叫做「梅核氣」,在中醫的診斷是屬於「肝氣鬱結」在中醫芳療精油經絡學理論,用的是辛夷按摩油,按摩咽喉部位,做咽喉部位的氣血疏通。精油經絡學跟傳統中醫最大的不同,我們用到的穴位最多的穴位其實叫做阿是穴,我們除了傳統的經脈,用最多的就是問題發生的病灶部位,關於梅核氣用的是病灶部位的痛點處的按摩與疏通。

這類的情志問題,用經絡特別好用可以選心經,我們可以選心經三個重要交通樞紐來按摩,少海、青靈和極泉穴。極泉穴就在腋下頂點能摸到一個筋,找到痛點,如果時間條件允許,在搭配推推肝經效果會更好。

200 心靈空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上週一位朋友九十多歲的媽媽,胃痛,據說已經胃痛一週了,茶不思飯不想,中西醫看遍,針灸也做了,但是經我一問之下醫生要他自行溫灸用的是足三里穴,經我一判斷這應該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胃痛,所以請他換按摩「內關穴」,用苦參按摩油按摩內關穴,果真慢慢的緩解了胃痛的問題。

「內關穴」屬於心包經,位置在內手腕的橫紋後,往上臂約三指寬的中央處,在兩條筋之間,同時聯繫陰維脈,具有安神、和胃、寬胸及止嘔的功效,比如胃食道逆流症狀」對於心因性的腸胃不適,打嗝不止、噁心想吐、暈車目眩、

以上是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處理方式,我是李淳廉我盡量用不藥而癒的方式緩解您身體上的症狀與阻斷疾病成因的方式希望它不再困擾您。

延伸閱讀:

為什麼越閒的人越焦慮?腦科學家沒有告訴我們的大腦使用說明書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冥想的中醫學原理與應用,帶你一探黃帝內經中的冥想真諦

從中醫的七情,看焦慮、生悶氣如何一步步的毀了你!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