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經常感覺自己容易緊張,一緊張心臟就噗通噗通的跳,心跳到自己都可以聽到聲音,手按在胸口都可以感受到心跳的強度;只要喝到咖啡或茶,都會感覺手抖、渾身冒冷汗;與人衝突的時候,更是氣到自己心跳加快,渾身顫抖;平常看著電視猛打瞌睡,可是一躺在床上,腦中就特別活躍,翻來覆去一刻都停不了;如果遇上要上台簡報,就連著一個禮拜都沒法好好的睡,還經常的腹瀉腹痛,而這樣的腹瀉腹痛通常也會不藥而癒,前前後後去看過心臟內科、腸胃內科、新陳代謝科,做過了各種血液生化,心電圖,超音波等的檢查,結果卻都是很正常沒問題,那到底是問題出在哪裡呢?又該如何讓自己的身心回到安適狀態呢?

自律神經失調中西醫看法

你或是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人或情況呢?有人因此腸燥症,經常出入腸胃科;有人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有人甲狀腺TSH指數始終偏低,反覆治療斷不了根;有人被查出有二尖瓣脫垂,這些原因往往都始於一個我們通稱的「自律神經失調」。

西醫在談及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多半指向壓力與長久緊張的情緒,當心理再也無法平衡,生理就會爆發出疾病。或者女性因生理週期的荷爾蒙變化,使自律神經連帶受到干擾。但在中醫的理論裡認為自律神經引起的諸多症狀,主要與我們的心、肝的運作有關。

心藏神,主氣血運行,中醫裡指的心不單只是「心臟」,還涉及情緒、思維等。若心的功能弱,會使記憶力下降、睡眠淺或多夢、思路也不清晰。心功能弱,則全身氣血不通暢,心悸,心慌的問題就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便顯現在外。

肝藏血,主疏泄,意思是負責疏通全身氣血,使人全身器官功能得以正常運作。肝同時負責調控情緒和神經、循環系統,一個人若肝功能弱,則氣血鬱結,人也會煩躁易怒且容易感到疲倦。另外,許多患者常會腸胃不適,其實多半也為肝的問題,將肝調養好後,腸胃問題就會一併改善。

 

中醫調理,情緒疏導,告別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學擅於調養全方位,透過脈診能得知身體內部確切受損的病位,再針對不同患者的體質寒熱、虛實以及病程變化有系統地重整健康。當面對病症複雜的自律神經失調,不妨試試以下的中醫自療法。

對症穴位按摩

時間不限,有以下適應症狀時,即可按摩一次5-8秒,連續按摩直到狀況緩解為止。

內關穴

對症:心悸、胸悶、或還伴隨著胃部的絞痛,噁心感和食慾不振。

位置:三指併攏,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內側,無名指正好抵著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此時食指的位置即為「內關」穴。

內關穴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神門穴

對症:焦慮、睡眠不安穩、魂不守舍,恐懼、惶恐、注意力無法集中。

位置: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靠近小指那側即為「神門」穴。

穴道圖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太衝穴

對症:清熱,明目,改善頭痛。

位置:雙腳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的指縫之間,大約往內兩寸(約一拇指寬)的凹陷處。

太沖穴1000-3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安撫自律神經的冥想+呼吸調息法

自律神經包括我們的心跳,呼吸,體溫,腸胃蠕動等,這些自律神經當中唯一我們可以隨自己意念去控制的只有呼吸,所以呼吸調息法就變成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最好的一種放鬆法,而您需注意的是,放鬆技巧不一定是腹部呼吸喔!

如果平常沒有做腹部呼吸的習慣,突然要在自律神經失調發作時操作,很容易手忙腳亂,徒增壓力,導致症狀加重,因此,此時的呼吸調息不必拘泥於腹部呼吸,只要「深呼吸」即可。

建議的呼吸調息法:將雙手交疊,掌心放在胸口的「膻中穴」位置,依循「一鼻吸、一口吐」的緩慢節奏做深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如果自律神經發作時有過度換氣或呼吸不順的情況,可以改用一手掌心對胸口, 盡可能延長吐氣時間。

具體來說,就是鼻子深吸氣後,嘴巴再以20~40秒的速率慢慢呼氣為一次,適度反覆執行,就能透過腹式呼吸運動到人體橫隔膜,藉此刺激分佈於橫隔膜附近的副交感神經,輔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衡問題。此冥想呼吸法可透過自我回饋,一放鬆各部位肌肉,先是肩頸,接著是牙關、眉間,慢慢到最後的全身放鬆,遠離自律神經失調。

yoga-gd6ab19583_19201000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睡眠調節法:

夜間本來是副交感神經發揮的時間,人自然想休息,硬是熬夜不睡、保持清醒,等於刺激交感神經繼續運作,副交感神經無從發揮,久而久之不但自律神經失調,其他的健康也會亮起紅燈。所以熬夜、睡眠不足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最大敵人。「不論一個人的自律神經原本多平衡,單單睡眠不足這一擊就足以讓他的自律神經失衡」

到戶外曬太陽、流汗,恢復自律神經調節體溫的能力

流汗也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現代人長期依賴空調,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愈來愈弱,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之一。建議不要過於依賴冷暖氣,走到戶外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流點汗,對調節自律神經是好事。

利用五感舒緩神經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感,都會影響自律神經,比如某人心跳的速度大約每分鐘90~100下,若想放鬆,可聽些輕音樂,特別是節奏比心跳慢的藍調音樂,可以讓我們的心跳會隨之慢下來。

氣味也有效果。比如薄荷、洋蔥、柑橘都可刺激自律神經,如果希望自己有精神,不妨聞這些味道;反之如果想放鬆,就用薰衣草或檀香等柔和的香氣,讓副交感神經活躍一些。

適時的宣洩情緒,幫情緒洩洪,

心情起伏過大,都會打亂自律神經的節律。情緒過於高亢(緊張、不安、興奮等)或過於低落(悲傷、沮喪、失望、鬱悶等),都會阻礙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引發失調。所以不要過度壓抑情緒、不要萬事皆皆忍,有時可以利用寫日記,或是與朋友聚餐來抒發轉移情緒的低氣壓,不讓壓抑或是憤怒的情緒打亂自律神經的節奏。

running-6252827_19201000800 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

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建議與食療

在飲食上以食用能轉化為血清素,有利減緩神經活動,富含色胺酸成分的牛奶、優酪乳、全穀雜糧以及香蕉、巧克力、洋蔥、奇異果等食物。

另外中藥食療也提供以下幾款適合容易感受到壓力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來食用:

安神助眠  : 百合2錢、柏子仁2錢、酸棗仁2錢、遠志2錢

寧心安神,預防臟燥:甘麥大棗湯方:甘草3両、小麥1升、大棗10枚。

舒壓解鬱:  玫瑰花2錢、陳皮1錢、鬱金1錢、甘草1錢(可適量加入紅棗增添風味)

舒緩頭痛   :荊芥2錢、川芎2錢、紅棗2錢、吳茱萸2錢

胃酸過多   :浙貝母2錢、海螵蛸2錢、蘆根2錢

自律神經失調是最不容易被發現,卻也是最容易從情緒著手改善的: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做壓力的減敏與解除,並配合呼吸調息的放鬆技巧、充足睡眠和規律的運動,不抽菸和喝酒、不過度攝取含咖啡因的食物,大多可以讓自律神經維持穩定、平衡的狀態。

以上是今天的”最容易被誤診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病仍要心藥醫”,就為您分享到這邊,感謝您的收看,我是李淳廉,對中醫來說自律神經的調節是最簡單,也是最不容易達到的,隨時審視自己的情緒狀態,用呼吸及運動好好珍愛自己。跟著我每天給您一點關於心情抒發,養生新知,個人成長,精油經絡新觀點

延伸閱讀:

冥想

從中醫的七情,看焦慮、生悶氣如何一步步的毀了你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名額有限)

心靈空虛是現代人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自律神經失調來自於大腦化學分子的失衡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