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律作息為什麼那麼重要?看看人體生物鐘的時間醫學
一句「作息要規律」,在現在人看來就是那種,”道理人人懂,但沒人做得到”的老生常談。但我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談的是,規律的作息是怎麼來的,絕不只是老祖宗的養生規訓。中醫向來重視應天順人的養生法,從黃帝內經以來都強調一年的四季,及一日的12時辰,每個時辰都有一個經脈當令。經脈循行在一天之內的氣血流注,又被稱為「子午流注」,日復一日不斷的循環往復。後世的每位醫家也都遵循著黃帝內經的這個規律的養生學。而今,現代醫學的人體生理學更證明了,人的情緒、體力、智力都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就像一個...
-
冥想的中醫學原理與應用,帶你一探黃帝內經中的冥想真諦
【黃帝內經‧素問】開篇有一段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講的就是如何”靜”中調息,”靜”中精神內守,而達到病去神安。要真正的由內而外的讓自己放鬆才能達到大腦的充電,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能量與智慧。在中醫裡面認為人的心靈需要時常做好清潔與打掃,以維持身體內氣機的調暢,對於氣機的升降出入才能條達。氣順血暢,才能維持內心的平靜。 現在時下常講的冥想以及正念冥想,雖然它起源於印度,也與宗教的修生養性息息相關,但事實上中醫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黃帝...
-
立冬到,冬天養藏之始,牢記”一養,二穴,三不做”
立冬到,二十四節氣的立冬。立冬,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立冬在意義上有兩個,一是指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第二個是中了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年中的農作物到此就收割完畢了,都開始歸倉了;人體的小宇宙,至此也進入了一個冬季主收主藏的季節。冬季養生首重”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為了預防因為寒冷帶來的寒凝血瘀,及寒涼筋縮的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發作或預防久坐不動、過勞、晚睡、情緒抑鬱的情節的加重,要從飲食起居、身體保暖,精神全面入手,立冬請牢記「一個養二個穴,三個不做」。 立冬養生,一養神 ...
-
【黃帝內經】中的生理節奏與經脈循行
人體天生就有個生理時鐘的裝置,大自然的日升月落有了白晝和夜晚,萬物都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也聽過中醫裡面有所謂的「十二經流注」指的就是人體「經絡循行」。也就是說整個自然界運行和人體內經絡氣血的運行,是息息相關的。經常受邀,去給過去曾任地方首長身邊要職的退休官員上課,在課堂中我經常問他們「覺得退休,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我聽到最有意思的答案是:「退休後,終於可以愛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愛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飯,自由散漫;而缺點就是太自由太散漫了,反而生病了。」問大家最想做什麼的時候?有個...
-
【黃帝內經】中七情六慾的治療法與心理學能量分析療法
現在,你的情緒處於哪種能量狀態呢?是羞愧?驕傲?怨對?還是平和?喜怒哀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狀態,生而為人,貪、嗔、癡、慢、疑,總難免,但如果長期受到七情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過激之下,對人體臟腑造成的傷害都是不可小覷的。對於情緒、情感導致的疾病,中醫比西醫早了好幾千年,中醫相當清楚,情緒消極鬱悶久了都會在身體引發器質性的病變,身體內的陰陽氣血不平衡,臟腑出問題,久了也會在情緒上出現抑鬱,易怒,悲傷及恐懼等的情緒。 利用中醫五行做最好的情緒療癒 而在最早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有詳...
-
午睡如吃補,睡午覺也可以睡出美麗好體質
每天的中午11-13點這段時間,你都在做什麼呢?這時大多數人都在吃午飯,很多上班族,會吃過午飯後小憩片刻,如同我們在小學中學時,午飯後,學校會有鐘聲響,硬性規定同學飯後休息半個鐘頭,但小時候不懂這午休的深意,總是很痛苦的被逼著午休,起來以後手也麻了,口水還流了一桌….. 小時候不喜歡午睡,長大才懂得午睡學問大 每天的中午11點到13點是日正當中的時候,也是一天陽氣達到最盛,也是陰氣最弱的時候。 特別在12點到1點這一個小時,12點剛過陰氣剛剛冒出一點點,這時又稱為「一陰生」,與夜晚1...
-
精油的天地之氣與性味歸經(下)
繼上一期跟大家談到了關於精油的氣與味,有「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被天地所養育。這些論述是包括了人在大自然界,同時受到天地四季之氣所影響,其中還包括環境與飲食中的植物,動物、食物,藥材的性與味。 中醫裡面所謂的歸經,或入什麼經,到底是怎麼來的? 接下來要跟大家來談談歸經。歸經的說法,中國文化中行之已久,對藥材,食物都記載著,它入什麼經,而這個歸經不是單單以顏色的青、赤、黃、白、黑來分類,那麼簡單,真正要論歸經還是要看其本身的性味與作用。 食物要有來自天地之氣所生長的動、植物;而用來提取香...
-
精油的天地之氣與性味歸經(上)
在【黃帝內經】第一章開篇「上古天真論」就講到了,中國文化是一個圓滿的文化。我們對於事物的標準一定是求全的為好。喝水要喝有生機的水,吃的食物要有來自天地之氣所生長的動植物,而用來提取香味的植物,依據生長時間,土壤,有不同的性質,不同的產地,不同的製作工藝會產生全與偏的問題。 最近好多讀者在閱讀我的「精油經絡學」和「中醫芳療應用全書」時,認真的畫了重點,一個字一個字的摘句考證並做了筆記,也提出了不少對於現在中醫芳療書籍的說法不一的問題,我除了佩服我的讀者們的用功外,也非常感謝大家的認同與認真。有心人...
-
【黃帝內經】裡的”有節”之道,是養生也是處世哲學
很多人一生的最後十年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度過的。儘管醫藥科技不斷在進步,疾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治,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癌症、猝死成為新常態,高血壓、頸椎病比感冒還普遍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長壽”和“健康長壽”是不一樣。人生有度,過猶不及。若要福壽綿長,務必謹記一個字:“節”。 食飲有節 【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 暴飲暴食傷害脾胃,不吃不喝也傷害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傷了脾胃,氣血生化...
-
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怎麼睡覺最補呢?
睡眠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的最大關鍵,俗話說:“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 古代醫家講:睡眠為養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難補。”因此,睡覺品質好壞與人們健康有非常大的關係。 老子云:“一陰一陽謂之道。” 正常情況下,人的一天,需要1/3的睡眠時間。睡覺是人修養生息、養精蓄銳的過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過程;白天工作、學習則是釋放能量的過程。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最佳睡覺時間 【黃帝內經】中指出,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亥時睡,寅時起。最佳睡覺時間應該是亥時(21~23 點)至辰時(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