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從扶正祛邪的原理看中醫如何治療腫瘤

之前一位朋友父親被診斷罹患了大腸癌第四期,正在跟醫生討論日後的療程時,全家人你一言我一語,意見紛歧,他打了電話問我:家人有人主張依據西醫的化療程療程安排,也有人覺得化療太難熬了,主張看中醫,正當陷入了兩難時問我意見如何?

我考慮到他父親五十多歲,體力各方面還算年輕,既然已經第四期了,怕中醫扶正祛邪的速度趕不上癌細胞擴散的速度,所以建議先以化療用快速通殺的方式,然後在療程空檔搭配中醫的扶正祛邪,請他去找些中醫腫瘤專科門診,確實去把脈,依據他父親的狀況給予適當的調整,千萬不要拿別人的藥單來抓藥。

腫瘤在西醫這邊是看原位癌發生是什麼器官的癌症,走到哪切到哪,能手術先手術,不能手術就化療,而中醫認為腫瘤是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在治療局部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全身氣血的暢通。而癌症腫瘤的調理要益氣養陰、清除邪熱,結合個人體質、症型、經脈情況著手治療,個體化治療是中醫的強項。

shutterstock_chinese-herb-medicine-tea-pot-740762614_tcm1000800 從扶正祛邪的原理看中醫如何治療腫瘤

扶正祛邪是腫瘤的治療原則

中醫裡面常講的「扶正祛邪」幾乎是所有治療的最高指導原則。所謂的扶正,即扶持,幫助恢復病人自身的正氣。所謂正氣,我們可以理解為與我們生之俱來的抗病能力。“正氣”是天生的,但生活中內外邪氣交鋒,正邪相爭,容易損傷正氣,所需要後天不斷的維護和保養,以使其保持旺盛。這個“正氣”也就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或抗病能力。

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自身的正氣是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簡單的說,“扶正”就是缺什麼補什麼。口渴了給水喝,肚子餓了給飯吃。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並不簡單,因為很多人在實際生活中該補什麼,不該補什麼經常搞錯。有的癌症患者一開始出現白血球數量急增、發熱,也就是感染初起,身體內大量免疫細胞在增生對戰,這時你還在用黃芪、人參、鹿茸等滋補類的產品,無異於火上澆油,越治越糟,最後,病人走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在中醫裡用藥如用兵,戰略方向錯了,光有精良的武器,也是沒用的。如果沒有正確的中醫學知識或者醫學常識,同樣不能戰勝癌症這個頑強的敵人的。

brown-sugar-ginger-jujube-tea-chinese-classical-medical-books-table_1000800 從扶正祛邪的原理看中醫如何治療腫瘤

要扶正先辯證

扶正就是補,補氣、血、精,但要補哪一個臟,還得考慮五臟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補虛泄實。首先需要辨證。從氣、血、陰、陽這四個部分下手,也就是對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我們應怎樣進行扶正?簡單的說就是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補陰、陽虛補陽。

扶正是要講究方向,不能亂補,有很多患者症出現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頭重發熱、血象較低,認為自己是氣虛血虛,便服用紅參、黃芪、熟地、阿膠、大棗補養氣血,結果不但效果不佳,越補體力越差,血象越低,還增加了食欲不振,噁心胸悶等症狀。這些患者的確是氣血虛弱,補的藥物也對,但是補的時間不對,就會變成越補越虛的情況。

如上述情況,明顯體內有濕熱或熱毒之邪沒有去除,加之前任意的補血補氣只會造成身體淤滯,所以越補越虛。這種體內濕熱、熱毒積聚體內嚴重的情況下,舌苔往往是黃厚粘膩,治療上首先要清利濕熱或清熱解毒,然後再考慮補氣或養血。這就是先祛邪再扶正。這就是中醫上所說的「虛不受補」的一種情況。

有的患者氣血虛弱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濕熱或熱毒內蘊,所以清利濕熱或清熱解毒後,機體本身就自行的慢慢恢復到氣血充盈的正常狀態,不用補就能達到補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以瀉為補」,體現了中醫治病的精彩奧妙所在。

所謂祛邪,是指祛除身體致病的因素或病理產物,以達到消除腫瘤或阻止腫瘤發展的作用。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傳統中醫的治療多是從”整體考量”的,主要在於改善全身的血液運行,而不僅僅是單純對於腫瘤的局部治療。

中醫祛邪多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而西醫祛邪除手術外,最常用的就是放療和化療等方法,這就需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雖說“急則治標”,卻不可以過度治療。在腫瘤的治療中,過度治療實際上已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這樣的病例和教訓很多。有的在手術後的放療化療後,不配合中藥及其他的方法進行維護,以至於一年或稍長點時間就復發或轉移,給以後的治療帶來難度,甚至導致病人的生命根本無法挽救。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腫瘤是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在治療局部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全身氣血的暢通。

從理論上講“氣血通暢,百病不生”。從病理上講“瘤者留也”。當人體某一部位被確診患癌的時候,可以推理患者氣血的流通可能在一個或多個點上有阻力,其他部位也還有潛在發病的可能。還有一點就是化療藥物本身是有毒的,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也會造成巨大損傷。鑒於此,我們認為在發病初期,不要因暫時治療的有效而盲目樂觀。手術、放化療給人的印象是手到病除、藥到病癒。不可否認這些治療方法也都是中醫所說的“祛邪”的範疇,但手術、放化療後如何預防復發或轉移呢?我認為還是要儘快地搭配中醫進行綜合調理,走“緩則治本”的道路。

2fd35-20210722135038_76 從扶正祛邪的原理看中醫如何治療腫瘤

如何祛邪?

祛邪具體到腫瘤一是清熱解毒,二是活血化瘀,三是軟堅散結。體內熱量少了就是陽虛,需要溫陽,熱量多了就是熱毒,表現為紅腫熱痛,小便黃,大便幹,需要用黃連、梔子、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熱毒消除了,癌細胞就能得到控制。這就好比一個臭水溝,夏季溫度高就容易滋生大量的蒼蠅蚊子,等到冬天溫度下降,蒼蠅蚊子自然就沒有了。腫瘤積聚于體內,如同大石塊擋住了道路,肯定會影響車輛的運行,所以腫瘤患者大多都會有氣滯血瘀、痰濕蘊結的表現,治療應該行氣活血、軟堅散結,如上所舉的臭水溝為例,如果將其兩端開口與外界水源相通變成流動的水,那麼“流水不腐”,蒼蠅蚊子自然而然就會消失。當體內氣血運行通暢,血液含氧量高,癌細胞就很難在人體內定居了。

祛邪和扶正的順序

從體徵來看,正氣虛表現在體質虛弱,身體免疫力低,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等先扶正;而邪氣正盛表現的主要方面就是發熱,白血球增多,表示癌細胞在體內增多或浸潤、轉移。這時要先祛邪。祛邪最大目標就是控制腫瘤轉移並完全消除腫瘤。

從字面上分析,扶正在前,祛邪在後,這不是簡單的字序安排,而是說明中醫治病的大原則、大框架,中醫認為“養正積自除”,所謂的積即指身體內的腫瘤,意思是培養人體的正氣,身體內的腫瘤自然而然就會消除。當然也有先祛邪再扶正的,這是原則下的靈活性,一般要根據病情和病程的變化靈活掌握扶正與祛邪的順序和比例。所以我們要時刻在扶持自身抗病能力的同時控制並消除,這就叫“扶正祛邪”。

延伸閱讀:

癌症的真相,看懂了癌症的前因後果 ,不再輕信癌症的謠言

癌細胞是怎麼生成的?生活中被證實的致癌物有哪些?

感冒的中醫療法-內因與外因(上)

感冒的中醫療法-六經辯證之六經傳變(下)

跟著李淳廉博士一起學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4 Comments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