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中藥的演進發展與歷史(上)
在中醫的歷史裡一直流傳著”神農嘗百草”的傳說,也開啟了中醫文化的源頭,借用了神農氏的名稱的【神農本草經】也是我國第一本系統性論述藥物的著作,約成書於漢代,即寓有尊崇和懷念之意。 日前看了一本由陝西師範大學史學教授于賡哲教授所寫的《從疾病到人心 : 中古醫療社會史再探》作者是從史學的角度來看中醫,目的是為了客觀呈現中醫的發展歷史,而非為中醫抬轎,盲目的宣揚中醫。所以作者也將研究重點,落在了中古時期,也就是漢代與宋朝這700多年的歷史。同時觸及了宋代以及明清的一些醫療現象。例...
-
中醫中藥的發展趨勢
中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結合了自古以來人與自然互動的哲學思維,並以古代中國漢民族的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按照中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名詞,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而中醫,“起源與形成於中國,具有整體觀念、相似觀(取象比類)、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同時中醫也指“中醫藥學科的專業”, 中藥時至今日爭議不...
-
冥想的中醫學原理與應用,帶你一探黃帝內經中的冥想真諦
【黃帝內經‧素問】開篇有一段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講的就是如何”靜”中調息,”靜”中精神內守,而達到病去神安。要真正的由內而外的讓自己放鬆才能達到大腦的充電,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能量與智慧。在中醫裡面認為人的心靈需要時常做好清潔與打掃,以維持身體內氣機的調暢,對於氣機的升降出入才能條達。氣順血暢,才能維持內心的平靜。 現在時下常講的冥想以及正念冥想,雖然它起源於印度,也與宗教的修生養性息息相關,但事實上中醫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黃帝...
-
未來氣候高溫高濕更致命,大暑天謹防各種中暑!
近年來全球氣溫逐年的升高,以往夏天依然涼爽的加拿大,今年都出現史上最高溫紀錄夏天都出現了攝氏40度以上的高溫,不只是熱浪帶來氣候異常,還包括導致洪災的暴雨等極端天氣的災害頻傳,在我們認清溫室氣體會給地球氣候帶來混亂之前,你需要先做好身體抗熱防中暑的準備,因為四季越來越不分明,有時秋老虎比大夏天還悶熱,室外溫度動輒35度以上,中暑,熱死人的事件越來越頻繁,有的人才一出門就感覺頭昏、四肢無力,有的人大熱天車子放在戶外,一屁股做進去剎那間的高溫,就足以讓我們的身體出現一副快煮熟的症狀,當體內臟腑高溫,...
-
【黃帝內經】裡的”有節”之道,是養生也是處世哲學
很多人一生的最後十年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度過的。儘管醫藥科技不斷在進步,疾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治,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癌症、猝死成為新常態,高血壓、頸椎病比感冒還普遍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長壽”和“健康長壽”是不一樣。人生有度,過猶不及。若要福壽綿長,務必謹記一個字:“節”。 食飲有節 【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 暴飲暴食傷害脾胃,不吃不喝也傷害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傷了脾胃,氣血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