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喪偶的心理調適
有一種情深不壽是,”你走後我的世界坍塌了 …” 鶼鰈情深的夫妻最怕遇上離別,一個突如其來的離世,另一半都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憤怒,自責,不接受,分離焦慮的情緒衝擊。暮年喪偶,可謂老年人的一大不幸。雖然大家都明白“老夫老妻不可能同日走”的道理,但是,當相依為命數十載的老伴撒手而去時,生者的悲痛之情依然難以自持。
痛失伴侶後深陷抑鬱
中午一時許,一位從澳洲來台的郭媽媽,當她一走進我的診間,我看到一位身材瘦弱,頭髮斑白,連推門都嫌吃力的老婦人,看到她羸弱的身軀,拖著步伐,緩緩的走進來。我迎上前去,扶她請她坐在檢測躺椅上。
因為他女兒強力要求我來協助郭媽媽進行VIP經絡檢測釋放心結,經過前一天的線上聯絡,大致理解了郭媽媽的狀態。所以今天採澳洲台灣連線視訊,讓女兒也一同參與媽媽的經脈檢測全過程。
郭媽媽一放鬆下來,我引導她把心結說出來,她開始細數,這半年如何的茶不思飯不想,每天都無法安睡,腦中全是老伴的影子,講沒兩句,眼淚跟著婆娑,接著放聲大哭。
經脈檢測時,每條經脈水平都非常低,也已經檢測出有憂鬱症的傾向了,郭媽媽堅持不肯服用任何抗憂鬱劑和安眠藥。郭媽媽雖然年紀已有七十了,但看得出來本身底子不錯,沒有什麼慢性病史。在郭媽媽身上明顯看到,身體狀況90%來自於情緒。
郭:「老伴突然走了,我的世界坍塌了」
我:「他走得這麼急,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跟他說。」
「那不要壓抑,就把照片拿出來,跟他説説話⋯」
與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伴,半年前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家中,因搶救不及,而撒手人環,郭媽媽精神當即崩潰了,她和丈夫恩愛一世、感情甚篤,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從此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原本健康開朗的郭媽媽也在這半年內身體急遽的走下坡,她潛意識裡似乎想早日到另一個世界與老伴重新團聚。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相依相伴,兩個人正當要安度幸福晚年的時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會給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創傷,甚至會喪失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特別是如果事發突然,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特別是當夫妻兩人鶼鰈情深,相依為命四十多年,突如其來的分離,都會歷經相當一段時間分離焦慮的情感衝擊。
據心理專家分析,喪偶老人在精神上必經三個階段
自責
與老伴灑淚告別之後,總覺得對不起逝者,甚至認為對方的死自己負有主要責任,於是精神恍惚,心理負擔沉重,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在言行上還會出現一系列反常現象。
懷念
老伴逝世後,生者在劇烈的情感波濤稍稍平息之後,會進入一個深沉的回憶和思念階段,在頭腦中經常出現老伴的身影,時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後,自己是多麼的淒涼和孤寂。
恢復
這時,一定要有人陪在身邊,講講話或是轉移注意力,千萬不要一個人待在過去的環境空間裡,很容易睹物思人,身陷其中。在親朋的關懷和幫助下,自己終於領悟了“生老病死乃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這個道理。於是,理智戰勝了感情,身心漸漸恢復了常態,從而以堅強的毅力面對現實,又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為了能夠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消除悲痛在心靈上造成的陰影,老伴過世後的當務之急,便是進行正確的心理調適。首先,欲使自己儘快地從悲痛的氛圍中解脫出來,不妨通過各種方式盡情地宣洩一番,如在親人摯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場,也可將自己的眷戀懷念之情,用詩文、書信或日記等形式寫出來,以抒發胸懷並作為永久的紀念。其次,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儘管宣洩對於維護身心健康有益,但是,無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為的精神損耗。
所以,過一段時間之後,要設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親戚朋友處小住一段時間,遠離原本的居所,避免睹物思人,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只要生活的視野開闊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會隨之淡化和消失。
用學習轉移悲傷,把想對老伴說的話講出來
今天診療的過程發現,郭媽媽喜歡按摩,也熱衷學習,當我教他如何使用按摩油,然後再用暖暖石,如何按摩手部內側的肺經脈,心包經脈,心經脈,以及腳上的肝、脾、腎經脈,郭媽媽都很認真的學習,連穴道按摩也都不含糊,按摩讓他找到了正念冥想的方式,可以暫時忘卻一想到老伴就眼淚不止的情況。
另外最感到欣慰的是郭媽媽今天憂鬱低沈的進來,有力量的走出去,並且他還複習了好幾次自行按摩法。
我也特別囑咐郭媽媽,不要壓抑,因為來不及跟先生講的話很多,就把皮包裡的照片拿出來,跟郭爸爸說說話,也跟他交代自己有能力當一家之長獨當一面,請他放心的走,你也要開始自己的生活了。
提前為老年孤獨建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有些人,因為喪偶,內心的悲痛,一天比一天更多。好幾年,都走不出傷痛的陰影。其實,對老伴最好的寄託和思念,應該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會和家庭的重擔,迎著火紅的夕陽,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唯有把生老病死當成一種常態,從心眼裡接受了,那麼心態會更加沉穩,臉上的笑容會更多。健康活著,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讓兒女少擔心。你更要明白,已經過世的“老伴”,也一定希望你活得幸福。把陽光放在心中,本身就是一種養生。
人最終都是一個人走的。老年孤獨是一種必然。如果一個老人,抱著一息尚存,奮鬥不止,每天都堅持讀書,他就不會成天困在反覆多思的內耗中,並且能夠讓精神更加飽滿。每天都閱讀或是安排些藝文活動,擴大交友圈,那麼生活就不會冷清,並且大家互相有個照應。
喪偶,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另一種新的開始,充實自己的精神家園,幸福感也就提升了。
延伸閱讀:


6 Comments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