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淳心淳意

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好脾氣,跟脾有關嗎?脾臟在西醫的觀點它位於左上腹,在胃的背面,形狀為橢圓形,具有造血、存血、過濾血液中的細菌和病毒及發揮免疫功能。脾臟在西醫看來雖不是維持生命的核心器官,但也能影響生活質素。但在中醫裡面的「脾」卻是人體生長的動能的供給,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臟主”運化”, 又具有統攝血液、主管四肢、肌肉的功能。脾臟負責將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和水份,轉化為水谷精微,輸送往全身各處。所以中醫裡面的脾臟就非常重要,所以一旦脾虛,就會有腹脹、腹痛、腹瀉、大便稀溏,身體浮腫、出血等。脾胃疾病多見胃痛、嘔吐、噯氣、呃逆等,當營養吸收不好,緊接著腎也會跟著虛。

經常腹瀉、食慾不振從陰虛走向脾腎兩虛

前兩天一位住在澳洲的會員,採用線上視訊的VIP經脈檢測,四十多歲的她希望能一圓生子夢,因為她之前已經歷過兩次的懷孕,結果都不到十二週就流掉了,經過舌診及望診及評量檢測,她原本的經脈評量上做出來是”陰虛體質”,當我視訊中看到她的時候,看上去陰虛該有的特質她都有了,但舌診時發現舌苔厚白膩,舌邊齒痕明顯,看出她的濕氣很重,加上臉色偏暗陳,下巴滿是痘痘與痘疤的痕跡,雖然她們澳洲目前正值春天,但她經常感覺腳冷,後來問出核心問題是她多年來腸胃不適,因為對麩質過敏,飲食稍有不慎經常有腹瀉的問題,所以人瘦面黑表面雖然呈現腎虛,但實質上是她的腎虛是來自於”脾虛”。

脾衰腎就虧,一切大病皆由脾虛而起

中醫常說「脾有病,人就廢了一半」,脾是後天之本,也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的健康直接影響到我們大腦的功能狀態,一般人常見記憶力衰退,憂鬱症,情緒起伏,大部分也暗示著「脾虛」,而腎水不足,腎虧其背後也是「脾虛」,所以脾虛比腎虛更可怕,因此脾比腎還重要,腎有問題影響肝;脾出了問題直接就影響到腎。心臟衰竭的背後也是暗示著的脾虛,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虛而起。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不耐補。 腎水足則脾有力量,寒濕就不存在; 腎水虧虛則脾衰,則形成寒濕,脾臟濕,腎臟燥,最終演變成心寒、脾寒、腎寒和腦衰。

脾也主肌肉,脾氣升清,脾對身體還有一個防下垂的作用,也就是說脾虛到一個程度,人會挺不起胸,在兩乳塌陷;牙齒連根脫落,嚼食物時沒有力,這就是脾虛無力,若出現關節疼痛,那就是脾腎兩虛了。

woman-having-stomachache1000 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脾虛常見的的症狀:

【脾熱】指脾受熱邪或過食燥熱食物所引起的熱証。主要症狀有唇紅、舌咽乾、心煩、腹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小便黃短等。

【脾氣虛】指脾氣虛弱,運化無力。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後易脹,伴有眩暈,倦怠,面色萎黃等氣虛症狀。多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腸燥症、慢性痢疾,貧血等。

【脾虛濕困】指脾虛內濕阻滯的病理。脾主運化水濕,為胃行其津液,脾虛則運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濕停滯;水濕的滯,又反過來妨礙脾的運化。主要症狀有飲食減少,胃脘滿悶,大便泄瀉,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熱飲,肢體困倦,甚或浮腫,舌苔厚膩,脈緩等。多見於慢性胃腸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陽虛】即脾胃虛寒。主要症狀有胃脘冷痛、腹脹滿、呃逆、嘔吐、食少、便溏或久瀉久痢、倦怠、尿少、浮腫、消瘦、舌淡苔白、脈虛緩。多見於胃十二指揚潰瘍、慢性胃腸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腫、白帶等。

【脾陰虛(脾胃陰虛)】指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主要症狀有唇燥口乾,喜飲,口淡無味,飲食減少,大便乾結,舌紅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心脾兩虛】即心脾兩虛。主要症狀有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欲減退,腹脹、便溏、倦怠、面黃、苔白、脈細。多見於神經官能症、貧血等。

【脾胃濕熱】指濕熱內蘊脾胃。主要症狀有身目俱黃,腹脹脘痞,飲食減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黃,苔黃膩,脈濡數,多見於黃膽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膽疾患。有些皮膚病如濕疹,膿庖等也和脾胃濕熱有關。

我們該怎樣正確養脾胃?

  1. 溫食不吃冷食,才可以暖脾胃。蔬菜沙拉、生魚片過於寒涼,適宜煮熟吃,水果午後吃比較晚上吃好,因為午後陽氣入內,可以抵禦水果的寒性。2. 慢食:慢慢的吃,細嚼慢厭,產生足夠的消化液才能充分消化食物。
  2. 定量:八分飽為宜,不要飽一頓饑一頓的。「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吃少」。
  3. 定時:不要等到餓極了才吃,餓極了再吃會造成吃過多,多吃會導致食積、阻塞氣機,從而產生肥胖與痰濕。
  4. 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吃,吃東西時保持愉悅心情。
  5. 均衡營養:選擇喜好食物的同時,也要均衡各類品種,純素的也應該有足夠的蛋白質。
  6. 吃完後摩腹:經常利用飯後,環形按摩肚臍周圍,保證脾胃有充分的血液供應,幫助消化,就當飯後給脾胃一點點關懷吧!。

養脾補中益氣按摩法

常按足三里穴和陰陵泉穴健脾益氣祛濕消脂

足三里穴10001000-1 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足三里穴:補中益氣。在膝關節外膝眼下三寸(四橫指)。

陰陵泉穴10001000 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陰陵泉穴:健脾消脂。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神闕穴、關元穴10001000 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經常用暖暖石溫灸關元和神闕,這兩個穴位在腹正中線上,神闕就是肚臍眼,關元在肚臍眼下三寸。

脾胃靠養不靠治,掌握飲食要點,與穴位的養脾祛濕,就是最好的養脾胃之法。

延伸閱讀:

你的「脾」健康嗎?測測就知道!養脾12字訣,給你好脾氣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為什麼一定要學有醫理有文化的中醫芳療?

人生轉個彎,找到自己的價值

【中醫芳療應用全書 】中西結合的起心動念

有一種失眠叫做”夜間頻尿”,年老性衰守住脾腎,才是根本之道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