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不會讓你吸收更多知識,只會讓你變笨
這些年拜互聯網及大數據之賜,資訊蓬勃發展,幾年前傳統出版業感受到時代轉型的壓力,一直提倡大家多多閱讀,現在才知道其實不是閱讀人口變少,是閱讀的形式改變了,以文字為載體的工具,已由紙字書換成網路書店模式了,而且現在人每天吸收新知的量還是以前的好幾倍。雖然我個人認為現在人每天流過腦海的資訊量是大大的增加,彷彿互聯網為大家打開了知識的海洋,但另一個知識的盲區又出現了。 看似劃過腦海的有用資訊多如過江之鯽,但能留住的並不多,而且耐心也變差了,影片從過去的動輒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到現在出現的各種短視頻,以前...
-
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被各種短訊息綁架了嗎?
假日你在做什麼?不用問也知道,LINE聊天,刷臉書,追劇,玩遊戲,刷著朋友圈,刷短視頻、滑著抖音…..不管你要做什麼,一機在手樂趣無窮。現在人不管你在做什麼?手機肯定離不開身,對現在這種資訊泛濫的時代,當一個app上面跳出一個紅點點,或是一聲叮的提示聲,你想要不去看手機都不可能,我們每天接收著手機訊息已成習慣,有時甚至回家都很少把電視打開,但手機一定隨伺在側。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出版了一本「娛樂至死」的書,副標題是: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書裡講述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那時候的美國電視媒...
-
大數據的演算法正在操控我們
這兩年全球陷入疫情的水深火熱之中。但其實跟這次病毒的疫情相比,我們還有一場更長的“戰役”,是人和演算法的博弈。我們現在的生活,正在被大數據的演算法一點點吞噬。 什麼是大數據的演算法? 大數據的演算法就是我們打開手機,各大平台通過各種演算法,會用各種點閱、停留時間,摸索出每個人的喜好和標籤,然後你越喜歡什麼,就瘋狂給你推送什麼。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薦機制,它會無限附和你內心深處的癖好,讓你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吧,幾乎每個人都沉溺在各種短視頻、娛樂節目,這些淺層的刺激讓我們“上癮...
-
濃妝艷抹後的偽科學V.S.內捲化效應
現在人越來越重視『科學』,從一些高科技公司不斷開發的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這些看來,數字化的時代已然來臨,它改變了我們所獲取資訊的管道,可以說2000年以來人類的數位革命,已經是從原子時代進入到比特時代,全面數字化打破的物質的疆界,經濟體快速的迭代,是這個時代看起來慌張急促的原因,而許多傳統產業在還無法全面跟上時,也努力的在名稱上搶著跟科技沾上邊。 近幾年來美容產業,隨著科技化的速度也是日新月異,但是大多的新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革新,而是換了『包裝』,科技化之後很多過去的SPA館都進化...
-
關鍵字 V .S. 大數據
當走入網路5.0的時代以後,打開手機你就擁有了全世界!看似只要你想得到、打得出的字,你都可以找得到各式各樣的解答,彷彿全世界都在你手中,但之後你會發現…..某天朋友傳來了一則聳人聽聞的社會新聞,你好奇點開了,看完一則,還有一則等著你,從此你就一直收到相關的訊息….,頓時你覺得這個社會真黑暗,都是些你殺我我殺你……原來是在你點開的那一剎那,大數據已經幫你註記了,在新聞類別中的社會新聞類已經打勾了…. 一個粉專中的政治口水戰,你看了一則,從此就有一連串等著你,因為大數據也把你註記了,你的世界就是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