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思無邪

致自己-別用淺薄的慾望和犧牲感來愛自己

為自己花錢不是愛自己。愛自己,是這幾年很夯的一個詞,雖然我樂見個人主義抬頭,女性思維的崛起,但卻憂心那些”淺薄的愛自己”,最後只成就了物欲和淪為商家的行銷口號,卻從未改變女性的思維與價值。

我們經常聽到女人們高喊著要「愛自己」,在很多人看來愛自己也就是「對自己好一點」,該買買該吃吃,你不花也有別人來替你花的觀念,意思是寧花在自己身上也不要省給別人用。說到底,很多人的愛自己,想到的還是要好好打扮和照顧自己的臉蛋和身材,要不就是用各種的買買買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66 致自己-別用淺薄的慾望和犧牲感來愛自己

愛自己就是走出犧牲感

而我認為的 “愛自己”,絕對不是用淺薄的消費和膚淺的裝扮來寵愛自己。而應該是有獨立的思考,確立自我的價值,懂得怎麼為自己而活,走出傳統賦予女性的那種犧牲感、套在女性基因裡的討好型的人格。

為什麼我們只看到女人們天天喊著愛自己?很少看男人說要愛自己,主要是在男權的社會結構與思想下,女人天生就容易成為一個付出者、犧牲者,為家庭付出,為男人付出,為子女付出,而自己的需求永遠擺末位的價值體系。而這樣的犧牲與奉獻很多時候不是性別的本能,也不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而是女人以自願的方式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變成了社會價值觀裡的一種約定成俗。

174434_1000800 致自己-別用淺薄的慾望和犧牲感來愛自己

愛自己不該只因他人而偉大

早年我們常看到如果家中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只供的起一個人去讀書的,那讀書的一定是兒子,而女兒大概讀一點差不多就行了,也欣然的早早出外打工賺錢,貼補家用,有的還要供養弟弟去讀書,甚至有家裡姐姐賺得錢要幫弟弟負擔娶親的彩禮。結了婚也要為先生為孩子,這種犧牲式的社會觀念下讓女人的一生幾乎是被犧牲掉的。而且是以一種約定成俗的模式被傳承下來的。女人們沒有自己的夢想與思想,更沒有自己的事業,成了男人的附庸,成了被男人豢養的金絲雀。

然後,我們的社會再來歌頌的母親的偉大,宣傳著母愛的犧牲奉獻,女人只有因他人才能偉大,卻沒了自我。再來告訴你”施比受更有福”,”給予比獲得更快樂”。而那些被犧牲掉的人格,她是誰,她是誰誰誰的媽,她是某太太,卻不曾是她自己。一個時代下面目模糊的女性角色,卻被一代一代的所謂的女性的社會及家庭角色給傳承了下來。

愛自己是拿回女人的主導權

在以往的文化體系裡,「自我」在女性的眼界裡一直是缺席的,與男權社會男性一生下來就可以成為自己不同,女性更多是以妻子以母親,而非以她自身來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已婚女士我們習慣稱她為某太太,而一個母親在家庭裡先生會稱她”孩子他媽”,為了滿足這些身份,女性總是或多或少的選擇了置頂別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所以,我覺得真正的愛自己是女人們更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我的情緒,找回自我的力量,將選擇權握在自己的手裡。

shutterstock_two-teenage-women-use-smartphone-technology-1099755980_network1000800 致自己-別用淺薄的慾望和犧牲感來愛自己

什麼是愛自己?

愛自己是接納自己,不再活在別人的眼裡和期待裡,而是為自己而活:

1.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哪怕有人嘲笑你的小眼睛、塌鼻你也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不會因此厭惡自己。而你會在心裡想,  “我有著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容貌,不需要羡慕別人。”

2.愛自己就是真誠熱情的對待朋友,但有一天他們不理你了,你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卻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而是,你會在心裡告訴自己“好吧,也許我們聊不來!”

3.愛自己就是被批評的時候,你內心很沮喪,但你相信批評你的人期待你進步,不會擔心他不再喜歡你。你會在心裡想著  “接受批評是我的胸襟,有錯就改是我的勇氣。

4.愛自己就是你從不吝嗇分享,但是,當你只有一顆糖的時候會禮貌拒絕,不會有心理負擔。會在心裡告訴自己”我自己也很想要”。

5.允許每個人的不同,有的女人在婚姻,在戀愛,在家庭,在養育孩子當中得到了生命的充盈,自信和幸福。但是你要允許有一部分女人,她是在事業,在實踐自己的夢想上忙碌辛苦的幸福。

延伸閱讀:

三八婦女節更是女權日Happy Woman’s Day

不畏艱難就要成為自己的女神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意結婚了

淺薄的快樂,低級的慾望,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跟李淳廉博士學 有醫理有文化的 中醫芳療(漢方芳療健康管理師國際證照課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