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蘆葦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很多人歌頌五月的玫瑰,夏日風吹過的七里香,八月的桂花香,九月的菊花香,就是很少人像我一樣喜歡滿山的蘆葦花,每年九月十月都會到陽明山上國家公園區的七星山去看蘆葦花,這時的七星山上原本的蒼綠色山脈,被滿山的蘆葦花染成一片白茫茫,風一吹就飄起一陣陣如柳絮紛飛的景致,有種飄雪的浪漫,而過了十月之後,花被風吹完了,到時剩一支支蘆葦草迎風搖曳,那就有了秋天的蕭瑟了。
記得小學的時候放學回家路上,沿著道路兩旁長滿一整排的蘆葦花,我總愛摘下來,跟同學一邊走一遍揮舞著打鬧。後來讀到詩經的第一篇《蒹葭》那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才懂得原來蘆葦還有個這麼浪漫的名字:蒹葭。從那時起,蘆葦花就一直在我心上,陪我走過青春年代,走過懷抱浪漫文學的遐思。
《詩經》中的蘆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吟誦這首《蒹葭》,因為它不但意境朦朧,還有回環往復的音韻,特別在斂藏的情愫中,含蓄的愛戀上顯得更美。
《詩疏》中有:“葦在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又據古代文獻記載: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
後來才懂得,原來蘆葦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水生植物,蒹葭喜水,它常傍水而生,入秋則莖葉變黃,花開則潔白如雪,紛飛時宛如縹緲的夢境,又仿佛道不盡的思念情深。
我本想,如果不是兩千年前的那首《蒹葭》,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去注意它,歌詠它。
詩人筆下的蘆葦
在詩人的筆下,蒹葭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亦可引發詩人種種複雜的感情。比如別離,比如思念,還有對自身遭遇的傷懷感歎。
後來稍一深挖,詩中有以蒹葭訴說情意,以景寓情的還不少,在一個露水濃重的深秋之夜,大唐才女薛濤在江邊送別她的友人,也寫下:江水茫茫,蒹葭蒼蒼,月光淒寒,山色迷蒙。
薛濤的《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那搖曳在江邊的蒹葭,經歷了那麼多的歲月,不知它們渲染了多少離別的場景,也不知它們見證了多少離人的眼淚。
杜甫對蒹葭的感受是與眾不同的,他為蒹葭脆弱的生命擔憂,他更為秋風對蒹葭的無情摧殘而鳴不平。
杜甫《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因為蒹葭生存艱難,所以在有限的生命裡,它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它們奮力地生長,抽穗,開花。
對蒹葭這種不甘自棄的精神,杜甫非常欣賞,他覺得每一個弱小而堅強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歌頌。
因此,杜甫的這首《蒹葭》不是簡單的詠物,它寄寓的是杜甫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憂時憐物的悲憫情懷。
白居易的楓葉荻花秋瑟瑟和劉禹錫的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中唐詩人劉禹錫在有次調官赴任途中,目睹“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淒涼之景,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寫下了《晚泊牛渚》這首詩:
劉禹錫《晚泊牛渚》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遊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秋風蕭瑟,江邊的蘆葦左右搖擺,一起一伏,江水在微風的輕撫下,泛起鱗甲般的漣漪。天邊的晚霞已經褪色,南行的大雁傳來聲聲哀鳴。
在這個寧靜寂寥的秋夜,劉禹錫一個人漫步在江邊,軍營裡的鼓聲漸漸沒有了聲響,江上的漁家點起了簇簇燈火。
一首《晚泊牛渚》,表達的不止是劉禹錫漂泊天涯的羈旅之思,更有他對統治者不注重人才的諷刺和批判,以及世無知音的深沉喟歎……
那美麗的蒹葭,纖弱的蒹葭,它寄託著人們的種種情思,它從遙遠的古代走來,從文人們的筆下走來,從歌詠深秋的詩篇中走來。
它們從古代一直走到今天,還是那樣地浪漫瀟灑,與世無爭;它們靜靜地生長在澤國水邊,用最安靜堅韌的姿態,完成了生命的輪回。
中藥裡的蘆根
而中醫裡面也用蘆葦的莖做為藥材,叫做「蘆根」,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 (Phragmites communis (L.) Trin.) 的地下莖。從每年春末夏初或秋季均可採挖,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用。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除煩止嘔。
【主治】
- 用於熱病煩渴。蘆根本身甘寒質輕,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並能養陰生津,止渴除煩,而無戀邪之弊。故用於熱病傷津,煩熱口渴,或舌燥少津之證,常與天花粉、麥門冬等同用。
- 用於胃熱嘔逆。本品能清泄胃熱而降逆止嘔,常與竹茹、薑汁等同用。
- 用於肺熱咳嗽,肺癰吐膿。本品清透肺熱,祛痰排膿。用於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多與瓜蔞、貝母、黃芩同用;外感風熱,身熱咳嗽,多與桑葉、菊花、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飲;肺癰吐膿,又常與薏苡仁、冬瓜仁等配伍,以增強清熱排膿之效,如葦莖湯。
- 此外,本品又有利尿與透疹作用,配伍白茅根、車前子等治小便短赤、熱淋澀痛;配伍薄荷、蟬蛻等治麻疹誘發不暢。
每當秋天的輕風拂過,那盡情鋪展連綿的蘆葦花(蒹葭),我彷彿置身在那個有著「在水一方」的背景音樂中。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 白霧迷離,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 找尋她的方向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
我願順流而下 與她輕言細語
卻見依稀彷彿 她在水的中央
延伸閱讀:

